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10日訊(記者 陳淋)5月10日下午,由全國智慧教育微課聯盟主辦,成都師范學院、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承辦的“智慧教育微課聯盟中學教學觀摩培訓會”在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閉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應用研究,是今后較長時期內課堂教學變革的重頭戲。本次活動通過觀摩交流、專家點評、專題研討等形式熱烈展開,一線教師的課堂呈現真實生動,專家點評切中肯綮,專題研討深入淺出,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深感受益匪淺。
微課課前預習 大數據分析學生掌握情況決定教師怎么教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有一個很“洋氣”的班級——高一(7)班。它的“洋氣”在于全班所有同學都使用平板電腦上課,科技范十足。學生在校日常學習貫穿著微課、平板電腦、電子白板等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老師通過適時的大數據分析來進行個性化教學。
高一(7班)物理教師呂曉科每周有5節物理課,他說至少有2、3節都會使用微課以及數字化教學平臺進行教學。如何將微課視頻植入教學,充分利用平板電腦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習效率和針對性?呂曉科介紹,在上課前,他會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將微課視頻發送給學生預習,并布置一些在線題目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則通過在線觀看微課視頻,完成知識預習。“學生做題后,我在后臺可以看到他們掌握的情況,哪些知識點他們還需要熟悉,需要老師在課堂上輔助講解,我便會在二次備課中著重這個知識點的講解。”呂曉科說,到了課堂上后,在知識講解中,學生通過平板電腦與老師在線互動,每個知識點位的適時掌握情況都會通過一個個教學小任務和隨堂測驗題反映出來。“通過大數據分析,如果這個知識點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我就不用再強調了。剩下的少部分沒掌握到位的同學,我會下來有針對性地給他們輔導。”在進行了近一個學年的教學后,呂曉科發現這種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上課積極性和學習效率。
廣泛應用在課前預習的微課,是今后較長時期內課堂教學變革的重頭戲。呂曉科說,在微課聯盟的平臺內,全國各地名校、名師的微課視頻都有上載。除了可以自己原創外,也可以共享平臺上的微課資源,使用到自己教學中。
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課堂 表現在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
此次培訓會,涉及到微課資源開發的內容規劃、平臺建設、技術培訓、內容開發、交流運用諸方面,這種方式很好的體現了共建共享、引領示范的原則,對深入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扎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創新運用,挖掘和推廣各地區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產生明顯的促進作用。
像高一(7班)這樣的智慧教育班級,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還將繼續擴展試點。該校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周穎表示,下學期,初中部每個年級都將有2個班級試點智慧教育,而高中部將增設2個班。“為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學校要求35歲以下的老師都必須做微課,并加強師資培訓。”
目前,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正在進行省級課題《應用翻轉課堂 實施智慧教學》的研究,多方探究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周穎認為,信息技術的應用一定是要減輕學生、老師的負擔,并最終達到優質高效的效果。在他看來,目前信息技術與課堂的結合主要表現在三個階段。“第一是課前,利用微課構建學習任務單。再次是在課中,通過‘智慧教室’里的平板電腦等現代技術軟硬件設備,適時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和運用的情況。第三個層次是在課后,大數據分析學生掌握情況,從題庫中智能生成學生的個性化作業題或考試題,并同步形成錯題集。再用大數據去分析學生學習情況,以便追根溯源,幫助他們更好掌握和運用知識。”周穎說,“目前,不少學校還停留在第一、二階段,我們希望未來不同地區的不同的學校可以實現‘同題共做、共究’,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了解最新教育動態,如何提升教育效果,如何運營教育網校,教育同行交流……歡迎點擊標題下方微學云平臺,查看并訂閱“微學云平臺”公眾號,或掃文章下方的二維碼。微學云平臺精選最有價值的教育資訊,每日按主題為您推送,節約您的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