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青島會展中心舉辦了以“互聯網+教育”的變革趨勢和中國經驗為主題的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論壇。這次論壇有來自全國的3000余名中小學校長及優秀教師參加,多位對于信息化教學有獨到見解的“教育大咖”分享了教學創新應用的典型案例。青島銅川路小學校長郭振虎做了典型發言。
信息技術助力教育變革
現任英特爾公司企業事務部全球教育戰略研究與政策總監瑪蒂娜·羅斯博士說,英特爾教育將支持教育變革,關注教師專業發展,努力完成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對于21世紀教與學的軟件不斷完善,制作適合不同地區的內容。瑪蒂娜·羅斯博士認為,中國現在存在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兩大問題,對于教育公平問題主要體現在城市和農村教育資源和教育規模的不平等上,而對于教育質量問題,羅斯博士表示,應建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找適合的學習方法,順應信息技術發展趨勢,在云技術和智能設備、社會化媒體、在線資源、大數據分析上進行進一步探索,努力創建一個具有豐富信息技術的環境,促進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轉型,并搭建一個強大的自適應學習的體系,使用智能設備,實現在線內容發布和分享,用信息技術助力教育變革。
滿足需求 追求實際收獲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專職委員李奕分享的是“消費觀引導下的廣義教育供給與服務”。李奕委員提到要關注教育消費,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要基于學生的真實需求來提供服務,滿足學生們的個性化需求,切實的追求學生的實際收貨。他認為對于傳統的攻擊方式,大都是面對面的,學校提供學位供給,學校進行課堂教學,和校內校外的教育活動。現在的我們,要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進行在線的個性化教育服務,并做到跨部門、跨地域、跨系統的服務。將傳統的僵化轉變為移動,形成借助于信息化優勢推位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方式。將傳統的封閉轉變為互聯,形成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共建共享共治基本教育服務的方式。移動互聯融合不同主體、不同層級、不同領域,實現動態關聯、高效互黏、相互監督、共同發展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模式。
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
青島市銅川路小學校長郭振虎是這次論壇唯一的青島發言人。他的發言課題是“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措施”。郭校長先對電子白板在老師中的應用情況作了講述,將電子白板的應用層次分為4層,分別是基本功能的初步應用,本地資源的應用,個性化資源庫的應用和與其他資源和技術的整合應用。他認為教師的應用層面分為以上四層,而現在很多學校教師運用層面,僅限于上兩層,所以要讓新媒體新技術深入課堂,不僅需要深入孩子們的生活,還需要教師們的學習深入到課堂中去。郭校長認為要將新媒體新技術導入到傳統課堂,形成數字課堂,建立“一對一”數字化教學模式,分別是“互動授導型、自主學習型、合作學習型、探究學習型、翻轉學習型、作業信息化和項目學習型”七種教學模式,讓孩子們使用網絡和各種各樣的終端,學生進行自主協作個性化學習。
了解最新教育動態,如何提升教育效果,如何運營教育網校,教育同行交流……歡迎點擊標題下方微學云平臺,查看并訂閱“微學云平臺”公眾號,或掃文章下方的二維碼。微學云平臺精選最有價值的教育資訊,每日按主題為您推送,節約您的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