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青島5月23日訊(記者 宋偉濤 李凌)為了充分展示我國中小學信息化建設成果,全面深化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在教育部的指導下,由中國教育報刊社舉辦的2015年全國推進學校教學信息化校長論壇今天在青島舉行。論壇以“互聯網+時代的教育變革”為主題,展開了探討。
在論壇現場,記者看到了火爆的場面。“校長論壇原本計劃1500名校長、教育局長報名參加,結果今天竟然吸引了近3000名教育人士,會場爆滿,我們不得不限制人流量。”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論壇圍繞“互聯網+時代的教育變革”展開深度討論,集中推出10個近年來信息技術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成功經驗和優秀案例,既有城市學校打造的智慧校園,也有農村學校的信息化“逆襲”;既包含翻轉課堂等熱門話題,也涉及綜合素質在線評價等前沿探索,充分展示和共同研討互聯網技術給學校、教育教學帶來的深刻變革。
“優質教育如何跨越千山萬水?”吉林省榆樹市弓棚鎮武龍中學校長郭立國通過教育信息化手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讓一所鄉村校實現“逆襲”。
據郭立國介紹,武龍中學原本是一所農村薄弱校。校舍陳舊、辦學條件差,教師多為民師轉正或接班的,沒有一個本科畢業生,且平均年齡47歲以上。全校8個班,僅有200多名學生,還在不斷外流,學校面臨生存困境。
“教育等不起,孩子們等不起!”為了讓學校走出困境,郭立國土法上馬,創建鄉村簡易數字校園,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彌補城鄉差距,探索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新思路。經過3年努力,武龍中學有了發達的網絡環境,多媒體和簡易錄播系統配備所有教室,教師備課人人有電腦,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常態化,學習環境數字化,校園管理智能化,老教師也能上電子書包課,學生能熟練地使用數字終端進行個性化學習。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生源也出現了回流。
“教育信息化讓學校絕處逢生,實現了跨越。”郭立國深有感觸地說。
“傳統教學模式如何改變?”來自全國各地的近3000名校長、局長,站在教育的云端,共謀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看未來教育模式如何變革。
“一間屋子一塊板,一張桌前站一年;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開嘴說一天”的“古老”教學方式,如今在邊遠地區學校也正在逐漸得到改變。
據山東省昌樂一中校長黃發國介紹,截至2014年9月,該校已在初一至高三6個年級、146個教學班的所有學科中,常態化實施翻轉課堂。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鹽步中心小學首創了“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在線評價系統”,通過網站平臺、ITV平臺和移動終端,實現學校、家庭實時交流,家長們登錄自己的賬號,就可以隨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校長彭戈菲說:“只有讓教育也站在信息化的風口,學生才能乘風飛翔。”
一上午,全國10所學校校長講述了他們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深刻改變學校面貌的精彩故事,引發了參會校長、局長的強烈共鳴。
“參加這次論壇,身在其中觸動很大、感受很多,讓教育信息化和教學深度融合是我們進一步要做的。”青島市宜陽路小學校長孫瑜對此次論壇感觸頗深。
《中國教育報》2015年5月24日第1版
了解最新教育動態,如何提升教育效果,如何運營教育網校,教育同行交流……歡迎點擊標題下方微學云平臺,查看并訂閱“微學云平臺”公眾號,或掃文章下方的二維碼。微學云平臺精選最有價值的教育資訊,每日按主題為您推送,節約您的寶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