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馬云總說杭師是全球最好的學校?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已經提了17年。可是直到今天,未見一所大學講清楚世界一流大學是什么。大學無非是老師、學生以及硬件設施、管理構成的,老師短期內很難世界一流,有希望的是學生,因為百年來,走出去的華人確實創造了很多世界矚目的成績。
演講中的馬云
十年前,香港幾所高校開始搶奪內地生源,國內高校似乎從睡夢中驚醒,這些年因為都想著要成為一流大學,于是搶奪生源的暗戰就開始了。每年9月份,招生組老師們就開始忙碌了,組織大學教授頻繁到重點高中講學,與高中領導、老師、學生互動越來越多。其實,地方政府給高中的高考指標,首要的就是考上北大、清華的有多少,這是高中領導主要政績。那么北大、清華呢,招進來的學生多數是拔尖的,那么政績只能看招入多少個狀元。就像地方政府特別關注引入多少個大項目一樣,狀元就是他們的大項目,因為大項目帶動效應強,狀元選擇什么專業,往往會抬高某個專業的身價,比如狀元們愛選擇經濟管理類的專業,于是這類學院名氣很大,賺錢就非常容易,而有些學院的專業往往依靠調劑,生存狀況可想而知,大學里院系之間貧富差距非常明顯。
所謂冷門專業,無非是社會不需要太多這個專業的人,需求少不代表對質量要求低,恰恰是因為很難有學生達到要求,于是就一代不如一代。還有些專業,其實對人的智商要求非常高,比如哲學、政治學、社會學專業,還有理論物理學、數學等專業,不是狀元就一定能夠學得好的,人類在一個世紀中,這些領域也就出一兩個大師。那些具備天賦的考生,選擇這類專業,是國家之福、民族之福,也是人類之福。
我們這些畢業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過來人清楚地知道,12年基礎教育所獲得的知識,僅僅相當于大學一個學期的知識量。即使是狀元,稍微放松一個學期,被超越的概率已經非常之大。況且曾經的高考明星,在大學里不再被關注,對于18歲的青少年來說,心理調節很難。到哪兒都有排名,高中時年年第一的大小狀元們,到了一個專業里,那還是有第一和倒數第一的,這就給在二三流大學的學生趕超機會了,經過四年的努力,還是有很多一般院校的優秀畢業生優于四年前在高考中擊敗過他們的同齡人。所以馬云總愛說杭州師范大學是全球最好的學校,他確實已經是互聯網行業中的狀元了。北大、清華是沒有這種底氣的,因為各界精英中,狀元級別的仿佛與他們無關。
都說“三分考試、七分志愿”,填志愿難倒了很多家長,于是催生了填報志愿服務經濟,且咨詢費用年年看漲。填報志愿主要基于興趣以及人生規劃,然而這是考生最薄弱的,他們很迷茫,到了大學之后仍然會迷茫。他們從小到大未曾規劃過人生。即使拼命上了名校,也是為了實現父母的期待,為了光宗耀祖,放棄了自己個性的自由發揮,這就非常可悲。這樣,即便招遍全國狀元,北大清華又能怎么樣?
(來源: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