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請他教宣布在6月初完成了8600萬元A+輪融資。此前,老師好、跟誰學、輕輕家教、選師無憂、師全師美等平臺都在今年拿到了融資,其中跟誰學獲得5500萬美元,老師好和選師無憂獲得融資千萬元,輕輕家教更是三個月內連續完成三筆融資。
龐大和剛性的教育需求,使得資本紛紛涌入家教O2O領域,今年呈現集中爆發之勢。業內人士表示,從2014年開始,依托互聯網平臺的家教模式將開啟新一輪的在線教育“熱潮”,傳統家教市場將面臨洗牌。
家教O2O蘊含巨大市場空間
“家教市場的潛力巨大,隨著80后一代的子女步入入學適齡區間,與教育相關的行業都發展迅速。”請他教創始人兼CEO陳遠河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上的家教O2O創業公司不低于50家,獲得融資及被收購的公司近10家。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家教O2O受到了資本市場的歡迎,盡管這些創業公司正面臨激烈的競爭和淘汰賽,但仍有不少風投都在踴躍進入,數家家教O2O的平臺完成了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融資。
陳遠河告訴本報記者,“家教行業發展多年,這個領域有很多值得被改造的用戶痛點。在國內市場,家教行業的價值顯而易見。根據相關數據,K12領域是當前眾多家長購買教育服務的最常見形式,40%的K12家長每年的小孩課外學習花費在5000元以上,而其中15%的家長在這部分的投入甚至過萬元。除了教輔機構之外,個人性質的家教是其中一個所占比重較大的選擇。”
據《2014年K12教育市場分析報告》顯示,中國K12教育的市場規模為2549億元,其中,輔導機構以920億元的市場規模占比21%;K12學生平均每天參加輔導1.5-2小時,人均花費5121元/年;40%的K12家長每年在子女課外學習上的花費在5000元以上,其中15%的家長投入上萬元。
陳遠河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興起的家教O2O平臺來看,互聯網的介入,已開始顯現其優越性。首先,解決了家長與老師信息不對等問題,家長能通過平臺看到每位老師的詳細資料和授課經歷。其次,基于LBS匹配用戶身邊家教供求的移動應用,也為家長和老師雙方大大降低了路程成本。通過互聯網的切入,還能夠對家長的要求和老師的考核兩項標準進行規范。”
業內人士認為,家教O2O的模式解決了傳統家教行業信息不對稱的痛點,每年數十億元的市場規模也為家教O2O提供了足夠的市場空間。
在陳遠河看來,市場競爭被資本迅速地催熟,國內家教O2O戰略格局已定,未來更多的是人才、資本的激烈競爭。
行業痛點亟待解決
對于家教O2O領域來說,教師資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教O2O企業爭相采用高額補貼等方式來搶教師。
對此,陳遠河向本報記者表示,家教O2O平臺主要競爭均集中在對優質老師的爭搶方面。但“任何行業都有它的規律,任何從業者都應該良性競爭,而不應該破壞這個行業,攪局者可能會得到一時的利益,但從長期看是損人不利己的。請他教在教師方面的補貼并不多,甚至沒有,但教師的穩定性一直不錯,除了教師一端,學生資源也很重要,教師能夠在這里找到長期穩定的教學對象,獲得更好的口碑,這些也是很重要的價值所在。”
“對于家長和學生來說,教師的教學經驗和質量顯然是最受關注的。”陳遠河說,盡管目前請他教會對任課老師的身份、教學資質等進行驗證,但任教資歷卻很難考核,在任教水平上也難免參差不齊,沒有統一的檢測標準,這也是目前我國在線家教發展中所存在的痛點。
陳遠河進一步解釋說,家教O2O平臺的一大挑戰是教師質量和安全問題較難控制,相較于找老師、找機構的試錯成本會更低,因為傳統培訓機構比個體老師更可控,背后的風險也小很多。實際上,家教O2O平臺目前大都沒有找到突破口,圈老師圈學生的策略往往莫過于巨額補貼,同質化競爭嚴重。
陳遠河建議,在不遠的將來,教師資質和任教水平應有硬性的評斷標準,其中要納入家長的評價體系。
另外,業內人士表示,在線家教平臺迅猛發展,教育信任難題仍待解決。教育不同于其他服務,它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如果解決不了背后的質量問題和信任問題,平臺本身很難走遠。
“融資速度決定生死,支撐這一邏輯的則是家教O2O行業的燒錢事實。”陳遠河告訴本報記者,據他觀察估算,家教O2O公司平均每月要燒至少上千萬元。除了大額“流血補貼”之外,技術研發是家教O2O公司相對重頭的一類成本支出。對很多家教O2O創業者來說,這個行業和打車O2O有著相似的生存邏輯——初期比拼的是誰能更早融到錢,籌到錢的活著,沒籌到的死掉。
“融錢活下來,只是晉級的第一步。對于家教O2O公司來說,未來誰更早獲得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誰將獲得先機。品牌和用戶是競爭的核心資源。如果平臺的品牌越大,就會吸引更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更海量的用戶,這又反過來會促進品牌的提升。”陳遠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