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cheng108
1. 傳遞前沿、務實的學習設計理念; 2. 分享名企成功的系統化學習項目設計經驗; 3. 分享課程開發最佳實踐; 4. 推薦中國好課程。
案例編寫的基本模式
1.描述 + 分析 或者是:背景 + 描述 + 討論 + 分析
2.案例寫作的一般步驟:
1)了解企業背景
2)觀察企業過程
3)企業訪談調查
4)資料整理分析
5)整理撰寫初稿
3. 案例撰寫的程序與方法
只有深入教育實踐,才有可能撰寫出高質量的案例。撰寫案例的一般程序和所對應的方法為:
(1)搜集資料 ——觀察(企業實錄,資料分析)訪談產品分析(大事記,企業日記等 )
(2)整理分析資料——定性分析(用求同法,求異法進行,形成一定觀點 );歸類分析(從主觀和客觀,歷史和現實維度進行歸因分析);定量分析(盡可能使數據表格化)
(3)提煉,確定主題 ——思辯(用理性化,個性化的語言概括)
(4)撰寫初稿 ——列提綱,按案例的“標準”來寫
(5)斟酌,修改 ——頭腦風暴法(可召集3-4名干部集體討論,就其內容和表現形式各自提出修改意見)
(6)定稿 ——潤色,補充資料,當然,案例的撰寫并不是只有這一種程式,如采用文獻分析法剖析一個他人撰寫的案例,然后比照自己的教育實踐,經過仔細認真地分析也能寫出一個好案例來。
4.寫好案例的四個"必須"
(1)企業案例必須基于真實的實踐。對真實的實踐可以做某種技術性調整或修補,但不能虛構。
(2)案例的寫作方式必須以“敘述”為主。這種“敘述”可以是本人在反思的基礎上以第一人稱的語氣撰寫的“企業事件”,也可以研究者的身份在觀察他人的基礎上撰寫體現整個過程的“企業事件”;在敘述“事件”時除了“白描”以外,還可以采用“夾敘夾議”的方式。
(3)每個案例必須蘊涵一個或幾個典型事件,即過程中出現了某個有意義的問題或發生了某種意外的沖突。由于這種案例是對具體的或某種意外的事件的敘述,它的敘述必須相應地顯示出一定的情節性和可讀性。
(4)每個案例所敘述的事件必須具有典型性,體現新的相關理念,有較強的說服力。案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事件之后獲得的某種效果,也可以反映企業忽視了事件之后導致的某種遺憾。
5.寫好案例的三個“關鍵”
寫文章要考慮方法,有了完整的故事結構,并不等于有了好的案例。要寫好個教學案例,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1)選擇復雜的情境。 所謂復雜的情境,是指故事的發生,發展具有多種可能性。復雜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給人以更多的啟迪。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兩難問題,應該怎樣處理,案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決的思路和例證。 所謂復雜,也是相對的。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選擇什么樣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針對性。一是要符合當前教改實踐的需要,提出人們所關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問題;二是考慮案例交流的范圍,是公開發表,還是校內交流,或者僅供個人參考。總之,撰寫案例不能只顧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還要注意為什么講,向誰講這個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境,不同的企業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么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么,管理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夠深入人的內心世界,讓讀者"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案例不同于理論的地方,好的案例應該能夠發揮這個特點和優勢。人物心理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心理活動。由于案例一般是管理者撰寫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管理者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可以娓娓道來,自我感覺良好;但員工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對效果的看法是否與管理者一致,往往被忽略了。人們常說"案例準備要備兩頭":備管理者,備員工。真實地反映員工在管理過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寫好案例的重要一環。
(3)具有獨到的思考。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決定的。因為,選擇復雜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種結構要素也好,都是從一定的觀察角度出發,在一定的思想觀點的引導下進行的。要從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這需要一雙"慧眼"。具備這樣的功力沒有什么秘訣和捷徑,只有通過長期的獨到的思考才能做到。
案例能夠直接地,形象地反映企業發展的具體過程,因而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適合于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第一線管理者來寫作。要寫好案例,首先要有實踐的基礎和經驗的積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寫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勝過許多理論的泛泛而談。說到底,好文章不是“寫”出來,而是“做”出來的。
來源:華育揮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