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很小的時候經常被大人們灌輸的一個觀念是: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而學習能夠改變命運,因此似乎沒有比學習更加重要的事情了。可是學習是一個很抽象的過程,我們如何去衡量學習的成果呢?也就是說,學習的結果是可以量化的嗎?
在目前的情況下,考試是衡量學習成果的最重要工具之一,而考試分數也就成為反映學習情況的重要指標。對于國內多數的學生和家長而言,考試分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至于一到考試,學生緊張壓力大,老師批改試卷也挺累,有沒有什么方式避免盲目地考試刷題又讓考試變得輕松呢?未來的教育能不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考試是傳統的測評工具
“分數真的是學生的命根”嗎?其實不然,追求高分沒有錯,但更重要的是思考低分的原因,否則就會陷入只看結果不關注過程的認知誤區。要知道,考試作為一種測量學生某種心理特質或能力素質的工具,是人為制造的客觀標準,而考試的主體是學生,在同等條件下,學生個體的差異是影響考試分數的最主要因素。那么考得差就有兩種情況:一是上課不認真聽講,對知識點的掌握比較片面等必然情況,它會導致該學生多次考試分數低;二是考試當下粗心大意看錯試題等偶然情況,這會導致該學生某次的考試分數低于其他考試。
面對這兩種情況,學生尤其K12階段的學生很難去克服,這是由K12階段學生的特點及學校教育的實際情況所決定的。首先,K12階段大多數學生比較缺乏主動反思與自我審辨問題的意識,導致其很難養成記錄錯題的習慣;其次,目前國內學校教育處于供不應求的現狀,教師的教學壓力大、精力有限,針對學生的個性化輔導也很少。
大數據是智能化的決策依據
那么,孩子的學習怎么辦?單純依靠傳統學校教育的方式很難有所改變,一部分家長就去找課外培訓機構;但是犧牲課外和周末的時間去上培訓課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可以說,在互聯網時代,借助大數據分析和智能化的教學方式能有效方便在課堂就解決這個問題。
地球人都知道,錯題是快速糾正個人學習思維,提高下次做題正確率的有效途徑。所以,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的方法著力點在彌補弱勢,建立錯題本就有這個效果,同時還要避免主觀失誤。不同于依靠名師的一對一或小班制的針對輔導,大數據憑借的是可定制化的真實數據,其應用于教育學習的最大價值是為任何一位學生創設一個私人定制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計劃,這就好比互聯網可以隨時服務任何人一樣。
比如學信科技產品通過手機閱卷可以自動幫助學生建立錯題本,還能提供詳細的試卷分析結果。好處是:一任課老師可以更準確地掌握班級學生每道題的作答情況,做到有針對性地講解試題,方便了老師的教學工作,為教學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二學生可以明白自身的優勢題型模塊、失分點,便于學生加強薄弱學科、題型的練習,做到揚長避短,那么有技巧地有方法地提高考試分數不再是難題。
考試數據是很好的切入點
學習大數據主要來源于課堂、作業、考試三大常見場景,美國的科技企業Desire 2 learn已經運作了教育大數據模式,其學習管理系統通過監控學生提交電子版的作業、在線完成考試與測驗,就能系統地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數據;老師可以掌握更為詳細的重要信息,及時診斷問題的所在,對學生提出改進建議。
總的來說,課堂的作用是教學互動反饋,效果難以量化;而作業不夠系統,且老師無法經常性地批改所有學生的作業,是比較碎片化的學習數據。考試是最受重視的場景,且考試分數是結構化的數據,易于分析。同時利用技術手段解構考試數據,不僅大大減少了老師手工批改試卷、分析數據的工作量,減輕了老師的負擔,還能自動生成的學生“錯題本”,利于實現個性化教學‘所以考試成績無疑是大數據的最佳切入點。
那么在國內,題庫這種模式就屬于抓住考試的場景,但在線測評不符合考試習慣且實施難度大;除了把考卷和考場電子化,還有一種方式是通過一種方式讓答題卡電子化,在不改變用戶習慣、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同時達到目標,學信科技公司所做的正是這類產品。
我們深感做好教育大數據必須要得到老師的支持和推動,因為數據有一個積累的過程,需要經過考試收集數據,數據越多,可靠性越大。既然需要老師的支持,那就不能操作繁瑣,不給老師增加負擔,畢竟老師的教學負擔也很重。我們發現學信手機閱卷功能只需要進行很簡單的操作,老師只需通過手機掃描該生的答題卡就可以生成考試總分,并且自動分析學生的考試情況。
筆者相信未來的學習將會由大數據來驅動,我們應該積極迎接這個新時代,積極利用互聯網產品改變教育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實現學校教育的不斷創新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