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已成本屆政府的國策,加上總理“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登高一呼,一時間“O2O”這個詭異的詞匯似乎席卷一切,留學行業也不能免俗。
先是決勝網拉起大旗,要做留學領域的“淘寶+去哪兒”,號稱“唯一的O2O留學教育導購平臺”,但拿到B輪融資后,決勝網悄悄轉向了市場更廣闊的K12領域。據說剝離了幾乎全部留學業務,該條線員工也幾乎全部裁掉。這算不算折戟沉沙?我們不好判斷,但你百度下會發現一條惹眼的新聞:決勝網加拿大項目因為服務質量問題,被家長們聯合起訴。
然后是2015年爆紅的順順留學,立志要做留學領域的“跟誰學”,用C2C模式干掉傳統中介,要革留學行業的命。因其激進作風,旋即引發“前途出國(新東方)、新通、澳際、啟德、金吉列”五大中介聯合抵制的聲明。在順順們的沖擊下,傳統中介真的風雨飄搖嗎?剛傳來的消息是“啟德教育已經籌備在香港上市”。
順順留學是行業新勢力代表,由一個年輕的海歸創辦,以好未來為代表的資本介入后,引入張楊(前啟德教育副總裁)、何亮(前力德有威教育總經理)等傳統行業高管,變身“聯合創始人”,開始擴張,4個月間,開出4家分公司,并開啟“旅游”等業務板塊。
順順的未來還有待觀察,但其中的一個隱憂是:這種資本主導的,拼起來的“聯合創始團隊”的磨合是個繞不開的關口。目前公司實際運營距離創始人張都“技術改變留學”的夢想看起來已經漸行漸遠。
教育行業知名媒體“芥末堆”曾寫了篇頗具影響的文章《低效的教育O2O沒有未來》,深扒了教育O2O的一些問題。核心論點是“教育本質是服務業,非標準化,重運營重服務,療效長且見效慢。所以并非是某個O2O平臺上有幾萬個老師,十幾萬個學生就是成功,還有投效比呢?還有全面用戶滿意呢?”
具體到留學行業,實際接觸客戶,我驚訝的發現,掌握留學決策權、付費權的家長們壓根不care你是“什么2什么”,他們通常只問三個最直接的問題:做過的成功案例有哪些(最好與他孩子情況相近)?證明給我看?怎么保障我孩子的服務質量?這三個問題回答解決好了,家長們才愿意掏錢買單,甚至加錢。回答不好,直接扭頭走人。
來自一線的實際成交數據血淋淋的告訴我們,留學行業80%的成單是家長們在身邊親友中找到了可以驗證的案例后,才付錢的,如果找不到,家長一般就撂句話“對不起,我們再看看”。
目測留學行業應該是教育大行業中客單價最高,但也是成本最高的市場。通過以上家長“最狠三問”我們來衡量下這個市場的服務質量,會非常糾結的發現一個現實——留學行業得了“三高病”:
決策成本高——虛假信息泛濫,相互矛盾,讓人無所適從,無從判斷。
試錯成本更高——不知道哪家服務和產品靠譜,留學事關學生的前途大事,輸不起。
交易成本奇高——誰也信不過,家長變超人,機構狂營銷,惡性循環。
決策成本高到什么程度?平均決策時間是6個月,最長可達到24個月。
試錯成本高到什么程度?看看美國每年被退學的中國學生人數就知道了。
交易成本高到什么程度?教育類APP獲取一個用戶成本是100-300元,一個成交留學客戶成本至少8000元。
O2O是醫治以上“三高”的良方嗎?教育不同于服裝、電器等,教育的產品就是服務,而且是“因材施教”的非標準化服務。即使是已經在標準化產品服務已經很牛的O2O公司,比如淘寶、京東,也還一直深陷假貨的困擾。教育O2O通過認證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建議到這類網站上自己看看,就明白了。
醫療和教育是國內飽受詬病的兩大行業,最根本的原因在哪兒?“以藥養醫”和“教育產業化”,說白了就是“醫生變成了醫藥代表”、“老師變成了銷售員”。
所以,教育O2O鼓勵老師們從機構走出來直接“接單”與“讓醫生從醫院里直接出來賣藥”有區別嗎?!
教育質量的高低固然與老師有關系,但也離不開所在機構的軟硬件支撐,包括管理、文化氛圍、分配制度等。
那么如何解決留學行業乃至教育行業的“三高病”?答案是找到靠譜的老師和服務機構,然后再進行有效的匹配利用。
這聽起來像一句廢話,不要著急嘛,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找到”、“如何匹配”。
客觀的說,教育O2O、C2C在解決“如何找到”上確實提升了效率,至少你不用再一家家的跑著打聽了。但只解決了一半,“靠譜”的部分目前的解決方式是不靠譜的:現在的解決方案是照搬電商京東淘寶們的方式,讓“買家”評論打分。 這理論上沒問題,但誰愿意做差評老師的“小白鼠”?你淘寶了一條褲子不合適,掉色縮水,罵一頓就過癮了,把褲子扔了算。但如果你的孩子被一個留學中介耽誤了呢?從金錢方面講是少則十幾二十萬,多則上百萬,更重要的是前途廢了。我親眼見到一個讓人痛心的案例是,因為中介把孩子送進了不合適的學校和專業,孩子無法適應,除了掛科被退學意外,還得了嚴重的心理疾病......
也就是說,這個“商業模式”第一步就會被卡住。
那么這個問題就無解嗎?教育天生不適合玩互聯網?!
也不是。辦法還是有滴。
比如,對于所有進入平臺的機構和老師,進行變態的背景調查,也就是考察其已經服務過的真實案例,不加粉飾的放到平臺上;比如,讓留學服務智能(以現在的技術實力,所有有標準的都可以實現人工智能,連寫稿子和編輯都已經電腦自動化了,留學咨詢難嗎?)起來,規避留學顧問們過度的忽悠和銷售企圖,就像淘寶平臺上,買家賣家互不相信,但大家都相信支付寶;比如,給學生家長提供免費的、不帶任何銷售目的的咨詢服務,減少信息不對稱;比如用互聯網的方式生成海量的真實數據和案例庫,篩選出最靠譜的產品和服務,以及人,然后通過定制化滿足學生和家長的需求。
在“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大時代背景下,只要有辦法,就有人已經在做了。我們欣喜的看到,已經有輸家架構再朝這個正確的方向努力了,雖然他們還是少數派:
51offer(51offer.com),主打英澳日新留學,依托大數據庫自動匹配需求,提出“免費申請”的口號,已經拿到B輪,據稱有5000萬美元投資。
留洋幫(liuyangbang.cn),主打美國留學,號稱擁有行業唯一的美國專利技術“智能留學方案系統”,可在線即時定制留學規劃方案,并獲得免費的專家解讀。據說已經拿到前騰訊無線事業群總裁劉成敏(微信就是在他手上起步的)領投的天使投資。
牛校網(niuschools.com),由留學行業知名博主“老查”創辦,推出了智能化的“文書神器”及其他智能系統幫助學生迅速鎖定目標學校和專業,自助搞定留學。
還有就是留學行業前輩大咖新東方(千萬不要低估俞老師和新東方的創新能力,那些喊著顛覆新東方的,有幾個做到了?),旗下的“留留學(66xue.com)”也研發了智能選校系統,但因為內部資源斗爭(可能大公司都這樣),屢次遇到問題,包括團隊解散等傳聞,目前產品還不是特別給力,但一旦發力,不可小覷。
希望有人可以盡快打通關,來解救“水深火熱”中的留學行業。當留學變得很靠譜很方便之后,我也嚴肅的考慮下去國外鍍金這件事了。
(來源:21CN網 作者:柳楊)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