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的學校什么樣?教師角色將怎樣改變?課堂的形態與性質會如何變化?不久前,首個致力于教育領域的創新和創造性行動的國家化平臺——世界教育創新峰會,專門進行了“2030年的學校”調查,該調查于2014年6月3日至6月30日實施,網上問卷調查匯集了全球WISE社區超過15000位成員中的645位專家的觀點。
自2009年開始,WISE每年都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聚集一批有影響力的決策制定者、專家學者和從業人員,一起探討教育創新和促進世界教育發展的具體方案。
趨勢一:創新是未來教育的主題
正如調查結果所顯示的,創新是未來教育不可或缺的。這一點已經達成高度共識,而且這里創新概念的范疇已遠遠不僅限于教育各個層面上新的教學工具、修改的目標、原創的教學法,以及對傳統角色的重新定義。專業未來學家協會前主席約翰·馬哈菲表示:“創新有更重要的非技術性方法,如不按年齡給學生分班就是一個社會性的和教學法上的創新。”同樣廣為認同的是,學生評價的傳統方法必須隨體制本身一起發展進化。評價體系的改革將是未來教育改革的關鍵環節之一。
趨勢二:教師傳統角色將消解
正如83%的專家預測,教育將變得更具個性化,教師的傳統角色也被期望產生變化。馬哈菲預想傳統教師的角色將會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學習的促進者”。蘇伽特·米特拉教授對傳統教師也持相似觀點:“我們不需要知曉一切的人,我們必須對他們放手了。”這一點體現了師生關系的一種根本的轉變,教師完全主導的角色正在向師生共同引導課堂發展。
趨勢三:教育語言走向全球化
當前,在其他領域開始的全球化進程同樣適用于教育。正如語言學家和哲學家諾姆·喬姆斯基闡釋的那樣:“英語已經毫無疑問是全球語言了。但是現在這股力量已經有所衰減,中文的影響力正在擴展,然而在我們所能預見的將來,我認為英語仍將占據主導地位。”
趨勢四:學校將成為一個以課堂為點的全球交流網絡
在通往更具交互性和指導性的學習之路上,首先學校要變得更具協作性。廣為認可的是,基于網絡的技術將有助于未來學校的建設。然而,這并不會使學校消解。以約翰·馬哈菲為代表的專家們強調了提供一個學習發生的實體場所的重要性,他們設想未來的學校是“一個有社會交互的學習環境”。同時,蘇伽特·米特拉教授強調在線學習和團體學習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我們不應該混淆在線學習和獨自學習。你們可以互動和合作,看著同一個屏幕”。
由一個單一演講者主導的教室將變為研討室,學生可以在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學促進者的指導下聚在一起交換想法和觀點。在這種形式下,用米特拉教授的話說,學校變成了“一個由學生自己安排學習的實體場所”。
趨勢五:專業資格認證和技術能力將挑戰傳統學位
專家們對于資格認證和評價的問題仍有分歧,39%的人認為學位仍將是最重要的評價方法,而37%的人則認為傳統的學位將被專業資格認證替代。亞塞爾·賈拉爾認為,我們在學校學的許多東西和未來的勞動力市場是毫不相關的:“我們應該從一種用傳統學科訓練人的思想方法中解放出來,而更注重有操作性和適用性的東西……學位對于未來生存來說可能是一個必要條件,但它毫無疑問不是一個充分條件。”
然而,不論采取何種形式,我們的關注點都在于它是否能夠滿足未來教育的需要,特別是能否滿足學生未來生活的需要,而這一點,我們需要從多方面獲知更全面、更完整的信息。
趨勢六:基于公共和私人資助的混合模式將是教育最優的選擇
調查中70%的專家相信國家財政將不再是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相對的,學校將主要由私人企業和家庭資助。在這個意義上,就業能力和市場力量將對學校課程產生直接的影響,這就引發了某些課程是否應該拋棄的問題。
關于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的問題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也涉及國家經濟和社會問題,這需要我們在未來教育發展的道路上繼續探索。
這是一次進化而非革命
“2030年的學校”調查的數字似乎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故事,一個包含著關于未來教育系統的劇烈變革和前瞻性觀點的故事。雖然創新是討論未來學校時的普遍主題,但不要把創新的需要和變革的需要混淆,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正如諾姆·喬姆斯基所說:“我們需要做的是扭轉這樣一個局面,有些東西正在損害著我們教育系統中好的方面,我們想要阻止它。”即使未來教育的美好前景讓我們欣喜,推進教育發展的成果也很多,但教育的發展也應契合整個社會環境的變化而循序漸進,同時反思、回顧過去的經驗也同樣重要。這是一次進化,而非一場革命。
該調查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未來教育的圖景,這是在對當前教育問題和全球發展趨勢的思考下產生的富有創新性和實踐性的解決方案,也是基于對當前教育中落后要素的批判和對未來教育的構建中產生的美好期望,亦是向全球各界關心和致力于發展教育的專家學者和一線從業人士發出的充滿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召喚。不論這項調查有多少現實意義,它的可操作性和適切性又如何,這些富有創新性的觀點和創造性的實踐方案都體現著我們對當前教育問題密切的關注和對未來教育發展的殷切期待。
(來源:E之家 作者:孫煦東)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