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leen lee首次在創業領域提出“獨角獸”一詞時,她大概沒想到后者在今天的火爆程度。作為專用來形容十億美元市值級別公司的稱謂,“獨角獸”在這波移動互聯網浪潮中成為眾多創業者追逐的目標。
日前,艾瑞咨詢發布了《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榜Top200》。近幾年大熱的螞蟻金服、小米科技和滴滴快滴分別以460億美元、450億美元和150億美元的估值成為前三甲。但有人歡喜有人愁,同樣獲得資本青睞的互聯網教育公司們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據媒體統計,累計7家上榜互聯網教育公司的總估值才27.1美元,估值最高的滬江也才8億美元。
互聯網教育怎么了?
資深媒體人楊劍認為,類似互聯網教育這樣TO C端的行業,“獨角獸”企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市場足夠大、想象空間足夠廣,這就決定了“獨角獸”企業針對的市場一定是大眾,而非特定人群的小眾。但互聯網教育當前多在垂直領域發展,這種分散的、碎片化的情況無法把多個小眾用戶群體有機結合成大眾用戶群,“獨角獸”也就無從談起。
是這樣嗎?
這一次,首先提出抗議的卻是上榜公司。
巨無霸:網龍
網龍集團旗下華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101同學派“以1.8億美元的估值位列榜單193位,是所有上榜教育公司中排名最低的。
這顯然忽略了網龍的感受。2007年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網龍當前市值90.4億港元(約合11.66億美元),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近兩年,以游戲起家的網龍開始發展互聯網教育業務,并投入巨資支持華漁的建設。目前,華漁已經構建起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包含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覆蓋從K12到老年大學的幾乎所有階段。
雖然是教育領域的新兵,但華漁的一系列動作已經難掩其成為教育獨角獸的野心。今年5月,網龍延請原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梁念堅擔任公司副董事長兼華漁教育科技CEO。主掌華漁之外,梁念堅還負責網龍旗下全球教育業務的戰略規劃及發展。隨后,網龍相繼宣布收購智能語音技術提供商蘇州馳聲科技和英國教育科技公司Promethean,國內和海外公司都不放過。雄心勃勃的網龍還計劃進軍印度和美國的教育市場。
網龍顯然有這個資本。自2013年網龍把91手機助手以19億美元的高價賣給百度后,其現金流一直很充裕。如今又找對了人,還怕成不了事嗎?
慢性子:滬江
如果說網龍是發展迅猛的巨無霸,那么滬江就是不急不躁的慢性子。很難想象這家專注做互聯網教育的公司直到創業8年后才摸清互聯網教育是什么,用戶需要什么,商業和互聯網教育之間如何貫通。這也從側面證實了互聯網教育由蠻荒走向興盛有多么不易。
成立于2001年的滬江在8年后迎來高速發展期:2009年,獲涌金集團A輪投資;2013年,獲上海文化基金領投B輪融資;2014年獲百度戰略投資。而最新的爆料是,滬江即將完成D輪融資,據稱本輪投資方包括軟銀集團等(沒錯,就是那個投了阿里巴巴的軟銀),金額暫未披露,滬江本輪融資時據說估值將突破15億美元。
艾瑞咨詢的數據庫該更新了,不過應該會很快更新第二次。來自媒體的報道稱,滬江在今年啟動了國內上市計劃,已開始推進股權改造工作,目標直指上交所明年推出的戰略新興板。滬江如果最終掛牌戰略新興板,將成為國內第一家純互聯網教育概念的上市公司,戰略意義非同尋常。依照當前互聯網教育概念股的走勢情況,滬江的市值當有極大提升空間。
目前,滬江旗下包含四大業務體系:滬江網,為用戶提供學習資訊; 滬江社團,用戶的學習社區;多樣的學習工具如CCTalk、開心詞場、小D詞典、聽力酷等;兩個學習平臺:錄播、直播平臺“滬江網校”和“CC課堂”。四大業務體系覆蓋了中小幼、語言、留學(課程)、職場、興趣等教育領域和學習方式。
如今,滬江注冊用戶超過8600萬,其中移動端用戶超過6500萬,付費學員300多萬。這還算是一個小眾市場嗎?
轉型者:尚德機構
尚德機構沒有出現在艾瑞咨詢的榜單上,這是一個失誤。按照今年7月底尚德機構公布的員工期權池數據(30%的股份估值為6億人民幣)測算,其估值已經達到20億人民幣(約合3.12億美元),應該位列榜單第126位。
和滬江不同,尚德機構創始人歐蓬是堅定的美股派。他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如果上市一定是赴美上市,并把上市計劃鎖定在未來2-3年。但比上市宣言更吸引業界關注的,還是尚德機構成功從線下教育培訓機構完全轉型為在線教育平臺的經歷。
尚德機構成立于2001年3月,主營業務為職業教育培訓。2008年,尚德機構就提出“互聯網化戰略”,但不被投資人看好。歐蓬沒有放棄,他帶領團隊奮戰7年,陸續突破融資關、人才關、技術關、路徑關、業務關、產品關、組織關,最終在2014年6月全面砍掉線下業務,并在2015年3月實現7840萬元的營收,超過赴美上市的正保遠程教育和新東方旗下的互聯網教育公司——新東方在線,成為轉型成功的那1%。
如今,尚德系包含尚德機構(含狐邏學院)、嗨學網、對啊網,已經有叫板老對手正保遠程教育的資本。不過尤為可貴的是,它為互聯網浪潮席卷下的傳統教育機構提供了一個可資借鑒的轉型范本。
(來源:互聯網思維微信公眾號)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