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中國互聯網剛剛起步,電腦配置、網絡速度、寬帶基礎等都較差,網絡普及和接受程度較低,在線教育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萌芽和發展。隨著互聯網的出現,教育機構開始以網絡為介質進行遠程教育,通過互聯網分享自己的師資力量,擴大教育資源覆蓋范圍。在國家教委的支持下,清華等10所高校共同建設“中國教育與計算機示范工程”,并提出“遠程教育”的概念。1996年101網校成立,成為首家中小學遠程教育網站。遠程教育將渠道從線下拓展線上,但教育形式方面仍是以文本傳輸為主,教育形式受限,用戶體驗受限,用戶群體主要是由于時間、地域和學歷等因素無法接受教育的年青人,社會對于在線教育普遍接受度不高,更談不上付費。
這一階段,國家支持的高等學歷在線教育得到發展,民營培訓機構也積極轉戰線上。隨著信息技術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緊密結合,高校不斷推出在線教育課程,教育信息化建設也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同時,傳統基礎教育和高等學校中的老師、學生也成為主要用戶,整體市場出現短暫繁榮。適逢互聯網快速發展期,網校概念被熱炒,企業和學校都開始關注在線教育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短短四年的時間內,中國網校數量迅速增至上千家,在線教育市場整體容量逐年提升,但是與當時發展更為迅猛的門戶網站、電子商務等行業相比,仍顯得緩慢。學歷教育主導市場,教育部進行遠程教育試點。1998年推出網上研究生進修課程;同年,教育部正式批準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浙江大學和湖南大學為國家現代遠程教育第一批試點院校。2000年教育部將遠程教育試點院校增至31所,同時準許高校開設網絡教育學院,頒發網絡教育學歷文憑。這是在線教育發展史上的重要突破,為在線教育未來發展進行了早期的用戶教育,也成為當時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占市場規模的比例近94%。時至今日,高等學歷在線教育仍是市場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同時,民營培訓機構轉戰線上,并獲得高等學歷經營權限。比如1999年弘成教育成立,與40多家高校展開合作,為學生提供高等學歷教育服務。2000年,新東方網校正式上線運營,成為培訓機構觸網大潮的重要節點。由于國家對于互聯網教育投入持續增加,以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在線教育相關技術得以推進發展,音頻、視頻在線教育資源開始出現并快速發展。
互聯網技術革新增強了用戶體驗,多媒體成為教學載體,教育體驗得以大幅提升。但是網絡課程的制作仍然主要依靠教育機構自身,制作成本較高,整體制作精良程度還不高,在線教育企業規?;l展難度很大,遠程教育仍在不斷地尋求突破。早期的狂熱和投機形成了巨大的互聯網泡沫,2000年隨著泡沫破滅,在線教育企業也遭受重創,高等學歷在線教育和企業網校分別處于冰火兩重天的境地。2003年隨著“非典”爆發,學校大面積停課,企業網校出現短期回暖,也為網絡教育普及創造了契機。在線教育整體保持增長,但是高等學歷在線教育和企業網校的發展冰火兩重天。一方面高等學歷在線教育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穩定增長。2001年試點院校范圍擴大至45所,2007年擴大至現在的68所。2002年奧鵬教育等企業經教育部批準也開始提供高等學歷在線教育相關服務。另一方面,以企業網校為代表的在線教育,自2001年開始隨著互聯網泡沫破裂而急速衰落,在“非典”爆發后發展出現短時間回暖,但整體難掩衰退大勢。即使在互聯網泡沫破裂時期,高等學歷在線教育也逆勢增長,成為在線教育市場主要動力,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學歷證書可以直接用于職業提升,可以說是用戶的剛性需求。第二,在線教育收費水平比線下培訓機構更低,符合用戶追求低價的習慣。第三,高等學歷人群的網絡普及率較高,所以,對于這部分人群來說,在線教育接受程度也較高。這一階段在線教育仍然沿襲傳統教育理念,缺乏顛覆式創新。雖然教育形式的多媒體化提升了用戶體驗,但是教育內容仍在簡單復制,將傳統應試教育的內容照搬至線上,并沒有根據互聯網用戶的群體特征和使用習慣重新設計,因而,在線教育整體的交互性、趣味性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在線教育企業掀起了上市熱潮。2007年弘成教育在美國上市,此后,職業和高等學歷在線教育企業陸續赴美上市,這增強了在線教育企業的資本實力,也提升了整體社會關注度。但是除了高等學歷在線教育這種剛需教育之外,其他在線教育機構的盈利能力仍然較弱。在線教育企業多是將在線教育作為線下培訓機構的簡單補充,或是作為資訊的展現平臺,難以吸引用戶。同時互聯網泡沫讓網絡經濟受損,加劇了企業網校運營的負擔,在線教育企業艱難維持。但互聯網泡沫帶來破壞性的同時,也催生了企業的網絡經濟意識,讓在線教育企業開始重新審視和思考自身的盈利問題,在線教育企業在摸索中前進,并逐漸迎來變革的拐點。從2010年開始,在線教育真正進入在線階段。教育模式出現顛覆式創新,教育領域更加細分,全球性的教育投資和創業熱潮愈演愈烈,并且用戶群體從學生擴大到全民,在線教育行業也被賦予了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公平共享的崇高使命。
在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知識傳播模式和學習方式,即將引發全球教育的重大變革。2010年,由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立的可汗學院成功運營,引發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隨后,美國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的上線更是吸引了全球大量用戶,并顛覆了傳統以教師為中心,一對多的教學模式,更多以學員為中心,注重交互性與個性化的教育模式出現,比如“翻轉課堂”等。另外,在線教育學分認定與學分轉換制度也在推進中,這意味教育產業迎來重大變革和機遇。教育形式變得多媒體化、互動化,人們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個性化的學習。目前系統性的學習以PC端錄播課程為主,可大幅降低教育成本,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溝通和監督,課程完成率比較低。1對1直播形式主要用于外語教育,互動性更強,利于提升學習興趣,課程完成率也高,但是課單價較高。另外,教育渠道多元化發展,電腦、手機、iPad、數字電視以及智能設備(如谷歌眼鏡)等不斷涌現。移動端主要是各類教育APP,如早教、答疑、背單詞等細分內容,整體同質化程度較高,也因此在線教育產品的營銷變得愈來愈重要。在線教育保持高速增長,2014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998億元,預計未來仍將保持近20%的增速,2015年突破1100億元,2017年將達1733.9億元,市場空間巨大。主要動力來自于高等學歷在線教育、在線語言教育、職業在線教育,而學前在線教育拓展較慢,具體來說:高等學歷在線教育仍是主要增長動力。原因在于:發展時間長,用戶接受程度高;可提供學歷證書,利于職業發展;付費率高,人均課單價高。同時存在限制增長的因素,包括:監管制度不完善、學歷含金量和企業認可度降低、在線學歷教育固有觀念難以轉變等。整體來看,未來前景廣闊。2014年國務院取消和下放“利用網絡實施遠程高等學歷教育的網校審批”,將有百萬量級的學生使用高等學歷在線教育。在今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探索建立網絡學分認定與學分轉換等制度,加快推動高等教育服務模式變革。”這將為高等學歷教育提供政策助力。在線語言教育和職業在線教育是第二大增長領域。增長原因在于:課程標準化程度高,可幫用戶掌握實用技能,且價格相對于線下優勢明顯,用戶付費意愿強烈。在線語言教育用戶橫跨各年齡層,市場不容小視,并且教育創新與創業最多,2014年為193.8億元。目前內容以英語為主;系統性學習主要在PC端,背單詞等在移動端;口語類以1對1和APP為主。職業在線教育受資本市場支持,商業延展能力強, 可與招聘行業聯合為培訓用戶推薦職位等。學前在線教育市場規模較小。由于用戶人群特殊,且人口規模相對較小,用戶付費意愿較弱。隨著二胎政策開放,市場將小幅度提升;內容方面,現有產品集中在人文知識和語言學習,而自然科學、宇宙、安全、生存技能學習產品將成機會; 運營方面,可與嬰幼兒電商、快消品電商相結合。中小學在線教育前景廣闊。目前市場還有待培養,這是因為:用戶升學壓力巨大,接觸網絡時間較少,而且中小學教學內容存在地域壁壘,各地教材和考卷存在較大差異,產品研發難度較大。但是未來前景廣闊,在線測評、大數據分析、個性化定制教育方案等將為行業突破帶來新的機遇。2014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7796.9萬人,預計未來將保持15%左右的增速,2017年將達12032.6萬人。調研數據發現,在線教育用戶主要是高學歷群體,互聯網滲透率較高,用戶付費意愿較強。隨著網民數量增長,網絡速度提升,用戶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教育雖是一個“慢”行業,但獲取用戶卻要快,只有在早期抓住用戶,才不會被同質企業所取代。另外,加強用戶研究,挖掘數據價值,對于在線教育企業突破單一經營模式,實現跨界經營具有重要意義。在線教育受資本市場熱捧,2013年成為“中國在線教育元年”。受到2012年美國三大MOOC平臺大額融資的強烈沖擊,全球性的在線教育投資熱潮愈演愈烈。中國在線教育受到了資本市場、創業先鋒、傳統教育機構、互聯網企業的高度關注。2013年開始,大量資金流入在線教育行業。一方面,互聯網巨頭開始運用自己強大的流量優勢,布局在線教育行業;另一方面,傳統教育機構通過并購、合資成立具有強大互聯網基因的在線教育公司,布局在線教育市場。主要投資領域包括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和語言培訓等,之后熱點轉向語言培訓和職業教育,其他領域分布均衡。2014年之后投資機構投資額度動輒上億元、投資筆數也迅速增加,很多機構設立在線教育專項投資基金,還出現了小規模并購融資熱潮。但很多在線教育初創公司因為無法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募集資金困難而死掉;部分公司則因過度燒錢卻一直找不到有效的盈利方式而被并購,整個行業出現小規模洗牌。在線教育發展非常復雜,各個細分領域在獲取用戶、開發產品、產品運營等方面都有不同特點。同時,由于資金、教師、用戶資源等重要因素的限制,短期內還沒有出現一個跨越全行業的、大而全的在線教育企業。但是在線教育行業整體發展趨勢仍然可以預見:傳統機構一方面希望借助在線教育契機開拓線上業務,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互聯網力量優化升級線下業務,借助O2O模式撬動在線教育市場。但從目前營收狀況來看,轉型之路機遇和挑戰并存。挑戰來自于以下方面:1.各方力量跑馬圈地。除了新東方等傳統培訓機構進軍線上以外,還存在滬江等純線上培訓機構,以及BAT等互聯網公司虎視耽耽,強力布局,憑借資源和流量優勢,形成強大競爭壁壘。2.教學模式不斷創新。1對1直播等創新教學方式興起,對于在線教育企業教育模式設計、平臺技術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3.買方市場形成,替代產品多樣。教育產品同質化增加,免費學習資源增多,平臺需要迎合消費者選擇,并且提升內容吸引力,吸引消費者付費。4.從業人員議價能力提升:在線行業從業人員流動性大,互聯網更是提供了低門檻創業平臺,教師參與市場競爭、自主創業機會、跳槽到競爭對手企業等機會大幅增加。雖然目前在線教育的主戰場仍是PC端,但基于移動終端的優勢,多屏互動教學方式應用范圍擴大,學習者不必再局限于電腦前,可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隨著4G網絡的普及,移動學習用戶增勢明顯,并將逐步成為在線學習的普遍形態。在線教育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向下流通。目前在線教育在一線城市發展火熱,但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未來將成為在線教育企業搶奪重點。趨勢四:直播課堂推動混合式學習興起
教育形式創新離不開技術進步。在線教育發展初期,在線教育機構大多將視頻會議軟件直接用于虛擬教室或直播教育,但仍然無法滿足教育和培訓需求。虛擬教室的出現和使用,可以同時容納成千上萬人同時在線,可把真實課堂所具有的功能結合起來提供給學員。但是由于教育的獨特性,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成為未來發展趨勢。在線教育參與者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總結,根據自身的不足,加強企業間的并購聯合提升市場競爭力?;ヂ摼W公司發展在線教育缺乏內容生產能力,所以更多關注教育內容生產方的投資和收購;傳統教育機構缺乏互聯網基因,所以急于尋求與互聯網公司聯合;純在線教育公司則更多地兼并業務類型相近公司,彌補自身短板,也獲得原有公司用戶。2015年開始,細分行業逐步開始洗牌。
在線教育經過20年發展,雖然還沒有徹底改變中國教育形態,成為教育主流,但是為用戶提供了重要學習補充渠道,讓終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F階段,在線教育不再是簡單粗暴的教育“+”互聯網,而是開始在互聯網基礎上探索“+”教育形態,關注用戶體驗,以用戶為核心,具有很強的互聯網特性,符合“互聯網+”的發展思路。但我們也認識到,教育行業觸網并沒有像其他行業那樣被迅速地顛覆,究其原因,還在于目前課程缺乏創新,簡單地照搬線下,難以吸引用戶學習并付費。因此,在線教育的發展還需要大刀闊斧的創新,以及國家進一步開放體制內資源,讓行業充分競爭,從而實現整個教育產業的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