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融資消息不斷的在線教育行業,題庫類應用無疑是其中的寵兒。
今年以來,陸續有易題庫、作業盒子、猿題庫等項目拿到融資,其中,最早涉足題庫方向的猿題庫,成為目前僅有的兩家拿到D輪融資的在線教育項目之一。
資本押注題庫類應用的原因,一方面源于題庫類應用貼近K12用戶的特點,另一方面則源于經過近三年的發展后,題庫類應用開始由初級階段向更高級階段迭代的趨勢。
2013年上線的猿題庫為題庫類應用的開創者,從猿題庫到小猿搜題,猿題庫在不斷推出新產品的同時,也逐步完成線下教輔資料的線上化過程。在行業資本大熱的背景下,題庫成為更多創業者切入在線教育行業的入口,隨著建立在線題庫的門檻漸漸降低,題庫類應用的競爭也進入更縱深的發展階段,怎樣基于題庫挖掘價值已經成為各家主攻的方向。
同時,對于一直以來困擾題庫類應用的問題,即其與題海戰術、傳統課堂的關系,創業者們也試圖通過在技術與產品上的創新來解答。
在線題庫壁壘已變
建立一個完整、有效的在線題庫,是題庫類應用初期面臨的最大壁壘。
K12是主流題庫類應用的目標人群,建立在線題庫的難點在于,國內教材版本多樣,各地高考標準也不統一,題庫線上化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猿題庫就曾投入2000多萬,建立一支500人的教研團隊專攻這一問題,在線題庫魔方格更從2009年開始建立在線題庫,其“掃街大軍”一度高達107人。
從人工掃描到教師精編,建立題庫的成本比外界想象的要高很多。但隨著進入者漸漸變多,線下資源線上化的速度在加快,建立在線題庫的壁壘也在降低,一位行業內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事實上現在各家基本都有自己的題庫了,比拼題庫全不全、大不大的階段已經過去。
在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的情況下,題庫類應用的競爭進行到2.0階段。
微學明日CEO王守?認為,題庫類產品目前面臨的兩個重要問題是,“題庫類產品是題海戰術的延續;以及題庫跟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不相關,導致用戶活躍度非常低、留存也很低。”
為解決用戶獲取難度大、活躍度不高、留存率低的尷尬問題,拍照掃題一度為各家題庫類應用的標配。在圖片識別技術的支撐下,用戶拍照掃題后可獲取答案。掃題應用曾受到資本追捧,此前,學習寶、學霸君等拍照掃題應用都曾獲得千萬美元融資。
行業先行者的實踐路徑成為后來創業者的模仿對象。由新東方與騰訊合資成立的在線教育公司微學明日在去年12月份推出了自己的題庫類產品優答,第一個版本涵蓋三個功能:智能做題、拍照掃題和學習圈。
盡管推出了掃題功能,但王守?對拍照掃題應用的前景并不看好。在他看來,拍照掃題類應用產品縱深短,而且家長不會為這種類似于抄答案的行為付費,學生則沒有能力付費且品牌忠誠度低,因此商業模式并不清晰。此外,往往越是頻繁使用拍照掃題工具的用戶,越有強烈抄答案的需求,變成一個逆向篩選用戶的過程,很難給用戶帶來長期價值。
王守?認為,從長遠來看,推出拍照掃題的意義在于,讓K12的學生接受在移動APP上也能學習的概念,是培育市場的重要手段。在市場逐漸打開后,團隊必須向更縱深的方向發展。
對此作業盒子CEO劉夜持同樣看法,在他看來,掃題、純題庫以及問答類應用屬于題庫類應用的淺水區,淺水區目前已經形成了一些割據。但是,K12學校資源才是題庫類應用的核心,是深水區,在深水區各家都在摸索。
面對這個題庫類產品普遍存在的問題,創業者們嘗試從不同方向入手解決,基于大數據的學習計劃個性定制,成為大部分創業者嘗試的方向。
個性化定制成潮流
剛剛在7月份拿到一千萬美元A輪融資的作業盒子是一款免費智能作業工具,主要用戶群體為K12階段的師生,分為老師端和學生端,老師可以通過老師端出題、批改作業、進行學情分析并與學生溝通。學生則在學生端做作業,接受老師的解答與老師保持聯系。
在劉夜看來,這是作業盒子打造的引以為傲的作業閉環,劉夜介紹,與其他題庫類應用老師打印題目線下完成的模式相比,作業盒子打造的閉環可以保證自身能夠獲取到老師和學生雙方的數據。
獲取學生的學習數據,挖掘其個人學習狀況,進而提供其他服務是題庫類應用當前的發展方向。猿題庫提出的智能化也是基于這一邏輯。
優答同樣瞄準這一方向,在新近更新的版本中,優答再次強調自適應學習的概念。王守?介紹,“自適應學習引擎從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等角度出發,實時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對知識點的熟悉程度以及對解題方法的掌握程度,并推送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提供個性化學習計劃?!?/p>
要實現智能化或是自適應學習,題庫類應用需要在教研內容與用戶兩端做好連接。在教研端,題庫類應用需對教材的知識點及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進行結構化處理,在用戶端,需收集到學生的做題數據,了解其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力。通過匹配二者之間的關系,為其定制學習計劃。
這也是創業團隊避免題庫類應用落入題海陷阱的方法:題庫類應用并非機械增加學生的做題負擔,而是希望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鞏固薄弱點,實現為學生減負的目的。
這一模式在發展初期推進難度較大,主要因為前期用戶數量不大,而教研內容善處于完善階段,吸引用戶、積累數據都比較難。雖然這一路徑很難避免陷入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悖論中,不過,創業團隊提供的數據顯示結果似乎還不錯,劉夜表示,目前作業盒子的用戶活躍率在10-20%之間,王守?則透露,優答目前用戶數在百萬級別,用戶每日的停留時間在十幾分鐘左右,魔方格對外公布的數據是用戶日均學習時長40分鐘,日均打開頻次7.7次。
題庫的想象空間
與多數互聯網產品類似,題庫類應用目前尚未建立成熟的盈利模式,而教育行業的特殊性更意味著,題庫類產品的發展無法與純互聯網產品一樣,實現增長速度與發展模式的快速復制。
怎樣基于這一市場挖掘盈利點,創業者們各有想法,
王守?認為,解決教育資源不平衡問題可能是盈利點之一,比如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之間的教學資源不平衡問題,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彌補;同時自適應學習引擎對用戶的了解會非常深入,可以為用戶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這也是贏利點。另外,在2B方面也有機會。
劉夜為作業盒子規劃的方向則是,通過解決老師與學生的痛點切入課后作業這個高頻場景,基于這個場景獲得的數據未來會成為教育資源的天然接入平臺,而不同資源接入都有成為盈利點的可能。
作為行業先行者,猿題庫在五月份推出在線輔導平臺猿輔導,隨著多樣產品線建立,猿題庫已覆蓋“講、練、測”三個環節,圍繞題庫搭建在線教育平臺的想法逐漸清晰。
在行業整體仍處于初期階段的情況下,創業者們的嘗試尚無結果驗證,但K12階段家長的強付費意愿給了創業者們盈利的自信。劉夜表示,整個在線教育有80%的市場集中在K12階段,這個階段的家長付費意愿高,需求強烈,市場規模非常大,天花板很高。
然而,行業處于初級階段以及技術產品尚未出現重大突破的現狀,使得題庫類應用仍然面臨用戶獲取難的問題。
與公立學校合作成為創業者們撬動用戶的首選,今年8月,魔方格與學科網達成合作,借此進軍公立學校;作業盒子則與電教館達成合作,希望通過電教館切入學校系統。在學校是K12教育核心的認知下,獲得公立學校支援是否意味著獲得絕對競爭優勢?對此創業者們看法大體一致:能夠與公立學校取得合作無疑很好,但能夠真正滿足師生痛點的產品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在提高用戶活躍度方面各家方法不一,作業盒子在新學期推出補貼政策、魔方格引入社交元素。但補貼是否是推動用戶增長、提升活躍度的有效方式,社交是否真的可以沉淀用戶都需要時間驗證。而接下來,如何挖掘K12這個巨大金礦的價值,將更加考驗各家的產品、技術與運營能力。
(來源:搜狐媒體平臺 作者:艾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