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學而思更名為好未來,集團也加重了對投資互聯網項目的布局。CEO張邦鑫曾說:傳統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師生對知識的需求。而從其投資順順留學、輕輕家教即可以看出好未來用互聯網推動教育的野心。
“都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需要用科技與互聯網來推動教育進步,把科技元素和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引入到課堂,實現傳統教育與在線學習的融合,與時俱進的做好高品質教學和服務。”兩年前,當學而思更名為好未來時,其創始人張邦鑫在內部郵件里敲下了這樣的話??吹贸?,好未來從來都是把“互聯網+”放在第一位。
從創辦到上市,七年磨一劍
2003年,學而思成立,用7年時間走向上市:2003年隸屬于學而思的奧數網上線;2007年學而思進入家教市場,成立智康1對1;2010年10月學而思在美國紐交所上市。2013年8月19日,學而思正式更名為好未來。
好未來專注中小學和幼兒教育,在國內北、上、廣、深等19座城市設有分校。旗下含五個主品牌:學而思培優、智康1對1、摩比思維館、學而思網校和家長幫。學而思培優又下設三個子品牌:學而思理科、樂加樂英語和東學堂語文。
億歐網通過好未來2015財年年報獲悉,目前集團除去CEO張邦鑫外,董事會主要成員還包括Joseph Kauffman(董事/曾在新東方、可口可樂等公司任職)、Jane Jie Sun(獨立董事/孫潔,前攜程CFO)、陳年(獨立董事/凡客創始人,原名王偉)、李善友(獨立董事/酷6創始人)、羅戎(CFO/前藝龍CFO)、劉亞超(高級副總裁)和白云峰(高級副總裁)。其中,張邦鑫持5955萬股,占比37.3% 。
此外,億歐網還了解到,2014年2月28日至2015年2月28日,好未來的凈收入達到4.34億美元,同比去年的3.14億美元,增幅27.7%。
轉型擁抱互聯網,好未來說:投投投
好未來CEO張邦鑫曾說:傳統課堂的教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師生對知識的需求,黑板+粉筆+課本的模式將會被升級。如何升級?除了本身自有的在線教育業務,好未來還投資了一系列互聯網項目,其中與教育相關的,占到絕大部分。
2015年6月初,由好未來前高管劉亞超、沈文博和寧柏宇聯合創辦的孵化器未來工場正式成立,基金規模預計三年內為5000萬美元,與之同時宣布的還有與美國專注教育科技早期投資的Reach Capital的合作。同月16日,未來工場啟動“教育+”創業加速計劃——藍象營。未來工場的模式類似于 YC,即以1筆天使投資+3個月系統輔導+下輪融資對接的形式來扶植教育類創業公司,藍象營中所有入營團隊將獲得天使投資30萬元(占3%的股份)或80萬元(占8%的股份)。
未來工場曾告訴億歐網,在輔導結束后,藍象營會進行封閉的路演并邀請合作的投資人進行對接。同時未來工場關注但不局限于以下八條賽道:①學習內容或工具;②在線 B2C 網校;③O2O 垂直品牌;④SaaS 交互教學系統;⑤“教育+”社會化;⑥“教育+”智能硬件;⑦“教育+”金融;⑧“教育+”腦科學、神經科學、基因技術。
此前,還有內部人員向億歐網透露,目前好未來投資的項目已有幾十家,而經披露的只有十幾家,分別是:輕輕家教、順順留學、半糖、高考派、小伴龍、嘿哈科技、LocoMotive Labs、果殼網、奇跡曼特、小木蟲、鯊魚公園、Minerva、GMAT加分寶、寶寶樹、芥末堆、考研網、多貝網、北京世紀明德教育。
不僅自己投,還要帶著對手一起玩
除了投資布局,好未來還和對手新東方達成了合作。在2015年4月18日由好未來發起的“未來之星”活動上,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宣稱將與好未來聯手投資教育項目。其中,專注幼兒教育的嘿哈科技即由雙方共同注資。
正所謂獨木難成林,強強聯手才能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項目。俞敏洪也曾表示:教育是一個萬億級的大市場,理論上有望出現阿里巴巴級別的教育公司,而目前新東方和好未來加起來也不超過其2%。
2015年5月,有消息稱好未來將在未來3年左右的時間里投入10億元在全國范圍內推出教師認證制度——“學而思認證”,這將使其成為全國領先推出獨立教師認證的民辦機構。
其實,好未來除自有教學平臺外,還將諸多教育項目收入囊中。這種廣撒網、狠布局的策略已經讓其勢不可擋。十多年的時間讓好未來成為了“互聯網+教育”界的翹楚,好未來的每一步似乎都應了張邦鑫的那句話——“我們需要用科技與互聯網來推動教育進步”。
(來源:億歐網 作者:劉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