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時代,被規劃的學習逐漸失去她本來的目標,偏離真正的主體
員工培訓一般存在兩種矛盾。一是供需矛盾:雖然規劃內容時對學習者做了需求調查,但實施后仍然反映不是學習者想要的內容。原因在于,學習者往往針對的是工作中具體問題提出的具體知識點,技能點的需求,而管理者提供的往往是相關知識點,技能點的體系化的知識與技能;二是工學矛盾:集中培訓往往沖擊學習者背負的工作任務,導致難以協調時間集中學習。這兩個矛盾實質上是"被規劃,被組織的培訓"與"想要的學習"之間的矛盾,這種本質是組織中學習主體的本末倒置,學習者處于被動地位,學習管理者和老師處于主動地位。
建立"我的學習"模式,讓學習回歸其主體
借助互聯技術,吸收互聯思想,建立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參與容易的,體驗愉悅的"我的學習"模式。
學習管理者回歸自己真正的角色--學習服務者
圍繞學習主體,遵循學習主體的學習規律,為學習者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優秀內容資源激發學習,提供便捷開發的平臺便于學習,彰顯自主學習的體驗價值給予自主學習的牽引動力。
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要降低學習噪音
提供的內容既要關注學習者"需要什么",也要關注學習者"不需要什么",即:既要激發興趣,也要降低學習噪音,減少干擾。因此,內容規劃與設計需要遵循碎片化、情景化、便捷性、及時性和趣味性這五大原則。1)碎片化:對于每次單獨的課程顆粒,視頻類不宜超過3分鐘,圖文類不宜超過1000字;2)情景化:知識技能針對的問題還原到工作情景中去,知識設計嵌入工作情景去,呈現從具體情景跳出來,形成高于情景的精煉要領;3)便捷性:內容獲取手段便捷,滿足隨時隨地獲取的用戶需求;4)及時性:內容更新及時,符合行業發展時代特點,符合工作需要的時機;5)趣味性:內容表現形式盡量降低讀取的疲憊感,增強學習體驗。
平臺設計:用前端體驗感知需求推動后端功能協同
首先是接口必須非常便利,不要挑戰用戶的終端使用習慣;其次文件格式多樣化,滿足不同人群對不同形式的需求;再次強調隨需而動搜索式學習,不管是考試還是調研還是閱讀,都可以支持學習者的自定步調需求。
從效用價值和美感價值打造"我"的體驗
在客戶端效用價值設計上以"我"為中心,設計功能模塊化,形成學習者線上學習的生態圈。一切與"我的學習"緊密相關的是"我"的學習圈,與學習圈相關的外圍是動態圈,動態圈給予"我的學習"有力支撐的作用。
視覺設計上依托模塊,并且將色彩設計和功能布局統籌靠,盡可能讓用
戶第一時間識別,并能第一時間接觸到。
總之,互聯網思維在學習這件事情不是對首先學習者提出轉變思維要求,而是要求學習管理者從轉變自己的角色定位開始思考如何革自己的命。
來源:問鼎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