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在改變知識生產與傳播的方式,也在重新定義學校與教師、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同時,隨著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和課程改革深化,以及社會對于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優秀教師會顯得越來越“稀缺”。這也使得教師在未來可能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自主創業: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想出來的很多,但真正出來的很少。
這是目前教師行業自由執業的一個現狀。大多數教師的心態跟小孩子玩鞭炮一樣,既愛又怕,愛的是出來之后收入劇增、枷鎖解除的美好前景,怕的是一旦真正進入市場化的嚴酷環境之后,后路盡無,賠了夫人又折兵。
項恩煒也是在糾結了很久之后才決定脫離體制,出來單干的。雖然他出離的意志非常決絕。但在真正離開體制后,對于體制,多了一份體諒;對于市場,亦多了一份理解。
2014年10月,項恩煒正式從學校辭職,進入了教育創業的大軍之中。說到為何脫離體制成為自由人,他擺出了兩條基本的理由,一是在體制內自身的專業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而這可以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去解讀:物質層面,艱辛付出得來的是比其他行業要低得多的收入;精神層面,優秀教學經驗無法得到更廣泛的推廣,無法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項恩煒在一篇《一個獨立老師的自述》的文章中稱,辭職前他帶高三和高一各一個班級的教學。按照學校規定,高三一個班級教學完成就已經滿正常工作量了,一個月能拿到手的工資獎金是5000元。辭職當時,因為我多帶一個班,所以每個月到手工資獎金是7000元。記得當時問過校內外幾個要好的朋友,其實大家也都差不多。甚至有的老師已經是上海市名師工作室的成員了,小有名氣,因為課時不足,每個月拿到手的,甚至只有4000元。而他在外面做一場講座,出場費就是2000元,給商業機構出一套試卷,如果不帶示范錄像課是5000元一套;如果帶上示范錄像課,就是10000元一套。然而在學校,出一套卷子,原本是200元,后來為了體現出卷老師的智慧價值,漲了50元,變成250元。
在上海地區,人均消費水平高,加上有的老師是上有老下有小,有的老師還背負著房貸、車貸、子女教育等幾座大山,如此收入水平使得他們成為清貧一族。
那么通過何種手段來實現額外的增收呢。項恩煒說自己私下問過若干老師,甚至領導,答案是:做家教。然而做家教也只能偷偷摸摸,因為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不允許學校內有編制的教師進行有償補課。
項恩煒認真地說,教師群體最需要得到兩類人的幫助,一是律師,從專業的眼光來幫教師群體維權;二是精算師,來測算一個班主任或老師的工作到底值多少錢。
項恩煒說之所以選擇離開體制,成為獨立教師,另一個理由是感受到了未來世界的召喚,他相信自己對于學法的多年研究,與正在開發的相關產品,符合教育發展規律,也可能會成為未來社會的熱門需求。項恩煒是在2014年10月正式下海的,但在入海之前,他一直在學法研究的專業上,坐冷板凳,練內家功。
他的學法研究,從2004年把一位“閱讀困難”的孩子通過一年時間培養成“全國新概念大賽二等獎”時就開始起步了。2011年迎來“高潮”。那一年,他受命擔任他所在學校“創新班”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這一年,被他稱為身心一致的一年,也是他明心見性、實現涅槃的一年。正是在這一年里,他開始玩命似地開展學法研究。他抓住一切機會坐在教室里,批改,閱讀,觀察,記錄,對話,跟蹤記錄班里25個孩子的閱讀變化過程和思維狀態。學法研究幾乎占去了項恩煒所有的心血,然而他的身上還擔負著班主任的職責和日常學科教學的工作。于是,他倒下了。而且他也意識到,以他的體力精力,無法身兼兩項工作。而他堅信:他的學法研究與學法課程,是有價值的。
由于在學校內部申請工作室未果,項恩煒在網絡上開設了“成為學習者”工作室,開辟了“成為學習者”練習群,練習了半年,有了近200期的內容積累后,先開辟了微信公眾號“成為學習者”;然后在萬達廣場租用了一個辦公室,成立了“成為學習者”工作室實體,隨后組建了公司。在《中國教師報》的牽線下,公司聯系到了目前合作的學校“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新知雙語學?!?,并在這所學校推動“基于學”的課改。
項恩煒說自己真正創業之后才發現了其中的艱辛,雖然自己離開了體制,但如果沒有在體制內那幾年的思考、試驗、實踐,自己是不能跨出那一步的,體制內對他進行的創新性試驗是寬容和慷慨的。
憑借自身獨特的教學模式、個人魅力通過方興未艾的自媒體運營等手段最終下海創業,在教師這一行內有不少案例,但相比龐大的教師群體來說,幾乎是鳳毛麟角。
項恩煒說,自己有時候也想邀請一些同行中的佼佼者進入創業群體,但大多數老師還是不敢貿然跨出這一步。對于他們來說,偷偷摸摸地出去做家教、利用教學時間之余當補習班的老師,可能是更為保險的策略。
互聯網平臺執教:猶抱琵琶半遮面
而在線教育的興起,為這一部分老師的“多點執業”提供了更好的平臺。
作為一個教育類平臺,“跟誰學”到今年8月底已經有25萬名左右注冊老師提供課程?!案l學”創始人、CEO陳向東表示:“”跟誰學“上注冊的老師主要分為四類:個體老師、培訓學校的老師、任何可以成為老師的老師、公辦學校的老師。實際上,我們服務的主要是前三類老師。”
另一家互聯網家教平臺——輕輕家教旗下收納的公辦學校教師則相對較多。輕輕家教合伙人劉??票硎?,公辦學校教師也分兩類,一是兼職性質,主要是利用周末等課余時間來做家教,以上海地區為例,這一部分群體主要是上海當地學校的公辦教師,第二類則是脫離原先學校、純脫產搞家教,這一部分群體主要來自江蘇等上海周邊的省份。
劉??品治龇Q,上海周邊省份的學校內老師,可能收入相對較低,比方說一個月工資及獎金4千左右,而到了上海加入輕輕家教,收入平均下來可能達到6千左右,如果課程吸引人,個人有魅力,成為平臺上的明星教師,那收入的水平更有可能實現幾倍乃至十幾倍的增長,何樂而不為。而上海本地的教師,一方面,收入水平相對較高,二是體制內的一些福利也能享受得比較周全,因此對于脫產進入家教這一行業還存在諸多顧慮。
事實上,公辦學校內的教師兼職在網上平臺進行家教活動,是有一定政策風險的,劉常科稱,因為各級教育部門和教師所在學校都有明確的規定,一般不允許教師進行課外的補課授課等行為,一般老師都不敢給本班本校甚至比較靠近的周邊學校的學生進行家教補課,因為一旦被舉報,東窗事發,教師可能受到一定處分,甚至丟掉飯碗,而互聯網家教平臺可以幫這些教師部分解決這一困境,通過網絡平臺可以招徠到更廣闊范圍內的生源。
劉??票硎?,這種半明不亮的家教模式既保障了公辦教師在體制內的生存,又使其得到了在市場內鍛煉的機會,一旦該教師在市場內、網絡平臺上積累了一定的人氣,可能他就會再權衡一下了,到底是繼續留在體制內還是干脆脫離體制全身心地投入市場。
優秀教師越來越成為“香餑餑”
教師全脫產離職或半脫產地進行兼職教學,無疑已經對原本就不是很充裕的公辦教育體系內的師資力量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也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三令五申不準教師從事校外教學活動的很大原因。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表示,一個學校要成為名校,除了硬件條件之外,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生源和師資。一旦好的生源和師資流失,則其教學質量和升學率會出現明顯的下降,所謂名校,就成泡影。一個教師一旦成為名師,則他自然會對學校有一定的談判和議價條件,雖然政策明令不準老師到外兼課,但如果執行得太嚴格,教師就會一走了之,學校辛辛苦苦培養的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尖兵流失了,因此一般學校也多多少少對一些違規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隨著以新高考改革為核心的考試制度改革的來臨,公辦學校師資力量的緊缺將出現更加嚴重的情況。
上海市于2014年9月出臺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學??荚囌猩C合改革實施方案》,方案規定,上海高考改革實行合格性考試與等級性考試。合格性考試內容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基礎型課程要求為依據,考試成績合格是高中學生取得畢業資格的必要條件;等級性考試內容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基礎型和拓展型課程要求為依據。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6門科目設合格性和等級性考試。
高中學生在完成基礎型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可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選擇學習其中3門科目并參加相應的等級性考試。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僅設合格性考試,參加統一高考的學生,可以用統一高考科目考試替代相應科目的合格性考試;信息科技科目目前僅設合格性考試。體育與健身、藝術、勞動技術3門科目僅設合格性考試,根據本市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平時表現,綜合測評并確定其合格性成績。
該方案規定,2014年啟動本市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2017年整體實施。也就是說,2015年、2016年是改革的過渡期。
在新老高考方案并存的過渡時期,上海的學校要面臨“加一”科目、等級性考試、合格性考試三種教學內容,部分小學科老師緊缺——尤其是生物、地理等原來選科人數較少的科目,師資緊缺的狀態明年將達到峰值。
在上海、浙江兩地的高考改革試點全面之后,這一改革方案在全國鋪開之時,師資緊缺的狀態將進一步加劇。
而隨著民眾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北大附中、北京十一學校等為代表的走班制這種因材施教、小班制的教學模式也在逐步探索和進行之中。隨著教育技術的進步、理念的更新,這一趨勢將越來越明顯。走班制要求匹配更多的教師,這也會加劇師資力量的緊缺。
楊東平表示,在線教育、個體創業、高考改革倒逼課程改革、以走班制為代表的教學模式改革,諸多因素導致教師這一群體尤其是其中的優秀者越來越成為“香餑餑”,這也倒逼體制內的學校更好地去反思這一問題,為教師更好地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條件,同時設計出更好的教師教學模式,一是留住優秀的教師,二是讓存量的這些教師通過各種方式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在線教育也會在這一新的形勢中得到更多的商機,通過自身的技術手段和互聯網思維為教師這一人力資本的最高效流通和最有價值利用提供更好的服務。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廣州 記者:孫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