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第一累:做班主任
事實上,班主任的工作難度之大,是一般管理工作不能比的。學生不具備完全行為責任,也就是說,你必須向看小孩一樣管著他們。所以,班主任的管理信度只能靠個人的魅力和無窮的耐心。
班主任的津貼是多少呢?全國平均30元,有的還拿不到。香港的教師不用做思想工作,學生沒違紀,不用管;違紀,告訴校長就OK。全歐洲和美國,都沒有班主任一說,教師上課的原則是:按部就班的按照課本教,按照常情處理問題。因為他們認為學生的思想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情,不是哪個學校的事情,更不是哪個教師的責任。教師做班主任,一方面是工作的定位不科學,一方面是工作的內容無邊無際,一方面是待遇出奇的低,一方面是沒有受過這方面的培訓。所以,教師工作第一累:做班主任。
教師第二累:行業保障單薄
人的生命是有周期的,旺盛期不過30年。如果一個行業是所謂的吃青春飯的,那它的早期收入就比較高。如果一個行業是經驗主導的,那么它的后期收入就比前期高。可是教師就不走運了。30年教齡的教師,如果擔任一線工作,強度和剛剛工作的青年人是一樣的,工資沒有巨大的區別,也就是說:30年的工作,基本是平行發展的。收入的平行抵不過體力的下降,再加上談婚論嫁,養小送老,買房看病,一個年輕人,踏入教師的行業,30年下來,順順利利也只能剛剛自保,一有個什么風吹草動,就容易跌入生活的窘境中,怎么能不讓人提心吊膽。
教師第三累:工作能力沒有完整系統的培養
設想有兩位水平差不多的大學畢業生,一個進外企,一個進學校當老師。進外企的那位,進去時要過3~8關,過關進去了,就是無休無止的培訓(在外企,培訓是員工的福利之一,因為它們培訓的內容確實是可以提高人的素質的)。首先是人力資源部門的通識教育,接著是直接領導的手把手培訓,第三是外企文化的熏陶,等等。五年里,他會被訓練成一位適應社會,眼光開闊,待人接物的技巧和為人處世的方法都非常成熟的白領。面對未來,他接受不確定,他不怕換工作,他可以開始設計人生,如果已經有了管理經歷和經驗,更可以上獵頭公司的名單。
進入學校的那位,擔任班主任,從早到晚,假期補課,周末加班,不停的教,處理學生的各種問題。他無休無止的重述知識,沒有時間培訓,甚至沒有時間充電,因為工作的內容瑣碎而具體,工作對象年齡小而幼稚,工作環境相對封閉而簡單,他沒有覺得自己需要立刻大量的學習在大學沒有學過的社會性內容。五年里,因為他太早就教人而不是被人教,太早獲得認可而不是像別人一樣有個爬坡的過程,很容易自滿和產生高高在上的感覺,放棄系統的進修、培訓,畢業時的優勢已經不存在,傾注了心血的班級畢業走人,因為當班主任出色而必須再當下去,說不定被領導重視安排在畢業班當“骨干教師”,一個更加辛苦的五年在等著他。
教師第四累:在象牙塔中逐漸被社會邊緣化
一位從課堂(大學)到講臺的年輕人,如果上課沒有問題,他幾乎可以在校園里幾年不和“圍墻”外發生關系,也就沒有什么“頭撞南墻”“面對黃河”的機會。在校內也會有磕磕碰碰,但他很容易得到平衡:教師們的基本氛圍就是互相安慰、指責領導(當然是背后的)。讓人覺得:我是沒錯的,我是有水平的,就是被誤解了。于是,失去了領悟、接受、學習“中國特色”的機會。可是,要在社會上辦成一件事情,如果沒有人情、面子、關系,可以說是寸步難行。老師最大的人情,是學生。學生在校時,對老師的尊重是真實的。但是,他們上了更高一級的學校,他們會發現過去的老師有的講錯了,有的講淺了,有的沒有講。也有的學生,記得老師的好,但初到社會,自身難保,等有個一官半職,老師也臨近退休。更何況,絕大部分的老師,是羞于向人開口的。
老師的面子,跟學校的檔次、個人在社會的影響力、在學校的職務關系最大。但就是國家重點學校的校長,最高的檔次了,也沒有多大的面子。因為學校是教育局領導的,校長也就相當于科級干部。重點的相當于副處級。校長如此,普通教師就更不用說了。
教師第五累:學生的折磨
職校老師,面對每個班40~80個精力正旺、自制力不高,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學生,隨時會遇到一些極端的事情。每個教過的老師都有這方面的例子:學生難管,有意的傷害,過激的手段,幼稚而自認為成熟,需要老師無條件的愛卻隨時會說出傷害老師的話和做出傷害老師的行為。任何從這個角度看事情的教師,都會有筋疲力盡的感覺。必須換一種角度:看出他們長大的身影里還非常幼稚的心,他們的想法經由他們無法負責的語言說出,他們的行為是只講眼前而忽視未來的,他們在大量接受新的事物的同時卻牢牢的保留家庭小環境給他們的真實深刻的影響。
教師第六累:領導管理上的問題
目前的學校管理者,絕大部分是教師出身,如果說在專業方面,一般都有拿得出手的活,但在“管理”上,很多是外行。從管理學的角度,教師應該是一個學校的利益創造者,學生是一個學校品牌的體現者。但事實上,學校的領導心中,學生和教師,不是不考慮,而是很難顧得過來。禍不單行的是,學校的領導,往往不僅談不上領導的藝術,就連領導的能力都成問題。因為他在最能學習的年齡,是學習怎么做一個教師。
教師第七累:內耗成本出奇的大
古人云:師道尊嚴。作為教師本來就自尊感強,再來個師道尊嚴,教師就不僅具備了知識分子的細膩,又再加之雙重的自尊,在出世入世間,教師的心理演繹得格外的復雜。也因此,學校成了人事最復雜的地方。
學校內的三大對立集團:教師階層vs領導階層,畢業班教師vs非畢業班教師,老教師vs年輕教師。
學校內的次三大對立集團:文科教師vs理科教師,中職教師vs高職教師,班主任vs普通任課教師。
學校內的末三大對立集團:教師vs后勤,基礎課教師vs專業課教師,想出人頭地的教師vs 想安安穩穩的教師。
一個學校,幾十位教師,就這么在矛盾中爭奪。有人自愿回避而退出,有人樂此不疲而興奮,有人無可奈何而應戰,有人莫名其妙而陷入。有人身經百戰而揚名,有人身敗名裂而倒霉。有人長于謀劃而成軍師,有人長于調停而成“師爺”,有人風頭強勁而被壓上重碼,有人已經過氣而被同情。
教師第八累:政府還不夠重視,法規還不夠科學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教育的作用首先被考慮的就是對GDP的貢獻。僅有的一點錢,表面上是用來普惠教育,實際上偏重高校科研。咱們的教育部部長也說:“我覺得最難的還是教育的投入不夠。”因為如此,各級政府的教育(部,司,局)都不是肥水衙門。
備課,是上課前的準備工作。嚴格說,從教師的穿著到上課中的內容設計,都屬于備課的范圍。但一般把”教案”當作最重要的一環。教案,分為詳案,簡案,微案。總的說來,一個學校的教師,大部分都必須備詳案。
如果你神奇的竟然按照教案順利地上了課,難聽的話來了:按部就班,沒有創新,拘泥于教案。如果這一切你都可以忍耐,你心理裝著的是學生,是課堂。你會發現,有經驗的老教師告訴你(常常是這樣):好老師是不按教案上課的。你就糊涂了:千辛萬苦備的課,不按教案上,備來干什么呢?有的時候可能是為了檢查!
教師第九累:學校和教師皆有自己的“潛規則”
全國有1200萬和你一樣的教師。我們一起,負責一個民族的教育。我們的生存,卻和我們的責任不符。我們是實實在在的弱勢群體。沒有權,沒有錢,更沒有勢。全中國都是我們的學生,但是,我們沒有自豪感。從內到外,從精神到物質,從東到西,從50年前到今天,我們就像土壤一樣的養著這個民族的童年、少年。我們的沉默是改變不了我們的命運的。我們的命運不改變,整個民族的命運也不可能改變。經濟可以富國,版圖可以大國,軍事可以強國,但民族的素質卻唯有教育。
1200萬個被稱作教師的人,肩上是13億人的教育。每人100多個,每個肩膀50多個。你說累不累?
(來源: 教育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