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每天都有2.6家互聯網教育公司誕生,推出新的教育產品,在線教育企業獲得融資的消息也比比皆是,不過真正獲得關注和大規模應用的并不多。為什么教育科技產品會失敗呢?美國一位當過老師、做過在線教育產品銷售與咨詢的業內人士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為一個前老師和教育科技產品銷售和市場人員,既做過產品使用者,也曾做過生產開發方,其實老師們也想創新,但是并不想付出很高的代價。教育科技產品生產者想要幫助老師,但是往往并不清楚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在課堂中。
這么多年一直在聽老師對技術的需求,也曾看到無數有理想的教育解決方案失敗,我觀察到一些常見的誤區,來分析如何讓教育者接受教育科技產品。
1、功能復雜再復雜
很多制造商本著多多益善的想法,總是在產品上不斷疊加功能,但是卻沒有考慮到產品使用的簡便性。
老師們太忙了。產品設計無疑十分重要。對于老師來說,他們不愿意花很多時間學習怎么使用一個復雜的新工具。同樣地,老師多年以來都在生產教學資源,自然希望能繼續保持現狀,除非你能夠提供一個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的簡單的工具。
▲面對繁多教育產品,老師往往是這樣子的
另外,如果教育科技產品想獲得老師的支持,應該發揮老師的積極性,給他們一定的控制權和個性化的東西。
2、剝奪老師的決定權
學校管理者對老師有要求,再往上還有教育局領導,還要與核心課程標準一致,為考試做準備。很多時候老師對使用什么產品沒有決定權,不能因為喜歡這個產品就直接應用到課堂中。
為了在學校獲得一席之地,產品開發者和市場人員需要清楚地知道如何將產品無縫對接到課堂中。老師和管理者需要清楚地知道一個產品如何幫助他們工作,并且與他們的要求一致。
3、不接地氣,脫離課堂
很多老師抵觸科技在課堂的應用。抵制者并不只是那些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人人都有惰性,懶得改變,資深老教師希望維持傳統的教學方法。
我們都期待新一代伴隨科技長大的老師能引領學校教育科技的變化。但是這兩年,新老師因為各種原因抵制科技進校的現象也很常見。一方面,老師擔心他們課堂管理權威會在計算機或者Ipad的影響下減弱。同時,老師也擔心孩子在線做作業時被這些科技應用分散注意力。
為了預防這些問題,教育科技產品生產者面臨這樣的挑戰,產品需要兼備教育性和引人入勝的學習體驗。
4、人有我有,緊跟大流
“人有我有”導致的結果就是,產品選擇太多,個性卻太少。現在教育科技產品泛濫。市面上的產品飽和,給老師提供的選擇過多。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很棒的新產品也很難獲得注意,很多時候老師根本沒聽說過。老師們已經做過太多免費的試驗和市場研究,有時候就直接選擇忽視所有教育科技資源。
5、解決方案太多,卻讓人弄不清重點
我不知道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我認為最好的產品最終會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喜愛。老師愿意嘗試新產品,很多時候是因為同事的推薦。這意味著如果有高質量的產品,可以先進入樂意分享的教師小圈子,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6、一切往前看
教育產品只顧關注前沿技術,開發層出不窮的新功能,卻沒想到實現功能的大前提就是信息化的基礎建設。脫離了這點,產品功能再酷炫也不能實現。政府在致力于消除科技鴻溝,但是目前還沒有完成。許多學校依然沒有機會接觸到筆記本電腦和平板甚至沒有穩定的網絡。教育科技對于沒有這些設備的學校來說無法推行。作為教育者和產品生產者,提倡科技進學校也是非常關鍵的。
(來源:茄葩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