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企業內部課程的開發過程中,課程開發項目組主要由項目經理、課程開發師、項目助理、IT支持、企業業務專家(SMEs)、培訓師等組成,同時,項目組基本上以崗位“學習領域”為基本原則來指導課程設計與開發。
一、課程界定與分析
二、課程內容提煉
三、課程設計完善
一、課程界定與分析
1.您希望通過開發的課程來解決或提高什么樣的業務問題或績效問題?
2.如果該問題不解決,對業務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該問題會對公司名聲、業績、法律要求等產生多重要的影響?
3.培訓如何能夠幫助解決這些問題?
4.除了培訓外,是否還有其他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5.該項目成功的標準是什么?
1.開發的培訓課程的主要目標是什么?
2.培訓課程如何與業務目標相關聯?
3.要學員完成該培訓,學員需要什么樣的激勵或動機?
4.怎樣安排培訓的時間?
5.培訓課程開發團隊成員是誰?各自的職責是什么?
6.目前有什么內容和資源可以用在課程設計中?
7.什么樣的方式能夠使培訓更有意義?有一些工作相關的文件、圖片等其他資料嗎?
1.學員是集中在某地還是分散各地?
2.學員的工作時間是什么?(如會有倒班嗎?)
3.學員會從該課程中獲得價值和需求嗎?
4.學員目前技能和知識與期望的要求之間的差距是什么?
5.學員對該課程主題的態度如何?
6.學員對該課程主題了解多少?
7.學員參與該課程的動機如何?
8.是否了解學員的基本信息?(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
9.該課程是第一次面對學員嗎?
10.過往經歷中,什么類型的課程受該學員群體的歡迎?
11.學員具備使用多媒體學習的技術嗎?
12.學員有什么樣的文化傾向和語言偏好?
1.評估方式有哪些?(如E-Mail、電話調研、面對面訪談、焦點小組等)
2. 參與評估可行的方式是什么?(可以參考訪談或焦點小組的方式)
在項目組以工作坊方式正式進行課程內容梳理和設計前,項目組成員按照各自的分工,通過觀察、訪談和文件材料搜集等方式對潛在學員、崗位任務或工作內容文件等進行調查和分析?! ?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s-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
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調研和分析,項目組已擁有了很多支持文件和案例。這些資源為接下來的課程內容提煉提供了重要支持。這時,項目組的課程設計與開發工作坊就開始實施了。
二、課程內容提煉
第一步,請寫出通過該課程,你希望達到的培訓目的是什么?用一句話來概括。
第二步,為達到上述目的,請問你的潛在學員需要學哪些內容?可以要求在場的業務專家、培訓師等用頭腦風暴的方式,盡可能使用便利貼列出所有可能的內容和知識,不需要考慮順序的問題,可以參考手邊的資料如職位說明書、流程文件及書籍等。
第三步,再次回顧第二步的內容,看這些內容中有沒有學員可能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容,如果有,可以將這些內容放在一邊。其余的則為“必須學習的”。
第四步,將這些便利貼上的內容歸為若干類。你認為哪些內容應該歸為一類?請將這些內容放在一起。
第五步,回顧歸類的知識內容,思考“通過學習這一類內容,希望學員學習后能夠達到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寫在便利貼上,張貼在學習目標欄里。
第六步,基于上述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的梳理,接下來需要思考這些培訓內容按照什么樣的方式組織課程結構——即培訓內容的模塊化和順序化。如有必要,重新排列你貼在白板紙上的便利貼。
三、課程設計與完善
成人學習的重要特征是他們習慣將新學習的知識與過去記憶中的經驗產生連結。因此,在進入主題之前,需要安排復習和回顧環節,將成人記憶中與新知識相關的“圖式”激活。因此,在這個環節中,需要考慮以怎樣的方式來吸引學員的注意、告知學員學完該課程后能夠達到的目標。
如果學員對課程的主題和問題很陌生,那么他們怎樣才能將課程的內容付諸實踐?如果沒有學員原有經驗與新知識的銜接,學員們根本就無法學習。此時需要應用實例、模擬和結構化的學習經驗來開發課程內容,從而引導學員從熟悉的課題過渡到不熟悉的課題。這個環節里,需要關注如何引導學員回顧舊知識,關聯新知識。
一般而言,學習的內容分為知識、技能和態度(情感)。無論哪種學習類型,學員在接受新內容的時候,都會根據成人心理思維進行加工。比如他們善于從結構中掌握知識架構,然后與自己的經驗進行鏈接,從而產生新的圖式。而講師需要做的是將這些新知識通過信息加工的方式轉化為學員的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將課件呈現結構化、模塊化,美化課件等是幫助學員很快掌握新知識的重要方法。
當學員感受到新知識的真實感,并直接進入到與知識有關的情境中時,能夠促進記憶和學習的遷移。因此,在幫助消化和吸收新知識的時候,應該以知識的本來面目,即應用知識的真實情景為線索。在這個環節,更多的設計體驗式活動能促進學員對新知識的掌握和應用。
研究表明,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將知識或技能轉化為長時記憶,才能儲存在大腦中,當處在相似的背景環境中,經由外界或內在的刺激可以將長時記憶中的知識提取,從而產生行動。因此,設計練習、反饋、提問、測試等方式能夠幫助學員進一步的強化所學內容從而促進學習的遷移。
設計好課程的“藍圖”后,接下來將根據“藍圖”的構思進行課件的制作,包括PPT的設計、講師手冊與學員手冊的完善,以及散頁的案例與活動的設計與編制。當然,課程大范圍地應用于企業培訓,還需要培訓師多次的試講和修訂,最后形成標準化課程,而且還會進行定期的修改和更新。
來源:培訓雜志 周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