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發展至今,職業教育成為K12教育之外的又一“寵兒”,這當然離不開政策利好的因素,當然也涉及學生對自己就業的定位,只有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專業和就業方向,才能更好的解決就業問題,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跟小U一起,點擊 開始測評 看看自己適合什么樣的職業和工作吧!
經歷了“2014中國在線教育元年”和隨之而來的洗牌期,2015年,在線教育受關注程度依然很高,其中,K12教育的發展呈領先之勢,職業教育和語言學習的市場占比也很高。根據Talking Tata 的數據,在2015年前10個月獲得融資的在線教育項目中,職業教育數量占比18.8%,僅次于火爆的K12教育,位列第二名,其融資金額占到了整個在線教育領域融資金額的9%。
在國際市場,今年11月,美國專注于提供編程教育服務的Udacity獲得貝塔斯曼領投的1.05 億美元D 輪融資,估值達10億美元,成為在線教育領域新晉獨角獸。在國內,2014年4月,達內科技赴美上市,成為職業教育第一股;2014年9月,IT職業在線教育平臺極客學院獲2200萬美元B輪融資;今年11月13日,職業教育平臺麥子學院宣布完成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11月19日,慧科集團宣布獲得千合資本領投的3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
在所有在線教育的細分行業中,職業教育成為K12教育之外的又一“寵兒”。
發展原因:政策利好,企業對專業人才需求量大
職業教育獲得發展,首先在于國家政策的利好,校企合作逐步推進。
2014年6月份,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全面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12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強化校企合作辦學。
而不久前,關于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首次加入了985、211學校,這說明從政策層面,職業教育和高校將進行更深層次的融合。大學和企業合作的政策放寬,使得一批職業教育機構紛紛探索與高校合作辦學,開始爭奪這個戰場。
據了解,2014年第二季度,達內科技和江蘇6所大學合作共建專業,制定為期4個月的達內實訓課程,而學校會把部分學費給達內;據麥子學院創始人張凌華介紹,他們已經與大約200所高校進行合作,簽訂正式合同;慧科教育也已經推動了與800所高校的合作進程。傳統教育機構在這方面的布局也是有的,品途網了解到合眾教育與高校內的法學院進行合作,將合眾的課程嵌入大學四年的教學課程當中,目前已經與20多所高校打成戰略合作,這部分營收占到其總營收的5%。
其次,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IT類人才需求量大。
順著時間軸往回看,1999年,我國的大學開始擴招,2003年和2004年分別成為了史上最難就業季和史上更難就業季,為什么?慧科教育創始人方業昌認為:“2010年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各種新模式興起,移動互聯網對行業的改造程度非常大,而新興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完全沒有得到滿足。”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形式的開展,互聯網公司對IT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與之對比的是,公辦的職業教育學院課程跟不上時代,很多還是十年前的內容,多為一些編程、代碼,而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內容并為涉及,高校的IT課程與企業需求之間也是存在鴻溝的。根據相關人士的調查,在TMT行業,很多人的知識都是通過看視頻、看教程獲得,特別是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但是,一些計算機專業公開課或在線課程,脫胎于高校,與一線的實際操作技能有一定差距。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企業對于人才能力的需求是不斷更新的,需要有互補的、更開放的、更新更快的方式來彌補。
職業教育天生適合在線教育模式
在線教育對傳統教育機構的沖擊是有目共睹的,轉型線上成了一個很熱的話題,傳統職業教育機構在倍感壓力的同時紛紛轉型,比如尚德的自考、會計業務,已經依托直播平臺狐邏學院全面轉戰線上。傳統職教機構的師資成本、房租成本和獲客成本都很高,形成規模化效應阻礙重重,利用互聯網節省成本的意義則不言而喻。
極客學院創始人靳巖認為,職業教育天生適合在線教育的模式,特別是泛IT類教育。投資麥子學院的曲速資本合伙人魏前江也向記者表示,IT技術本身依賴于PC,用戶天然就屬于在線教育的受眾人群,首先,職業教育階段的使用、決策、付費均為受教育者,這部分人群的付費能力比較強,其次,在學習或者取得職業證書之后就可以直接衡量學習結果,驅動力很強,第三,職業教育受眾自我控制能力強,主動學習意愿高,更適合向線下業務遷移到線上。
憑借自主研發的智能學習系統獲得了百度投資的萬學教育,提供給用戶線上線下兩種課程選擇,結果是,絕大部分學員在體驗兩種教學模式之后,還不到六分之一的學時,就放棄了線下,選擇線上。萬學CEO張銳判斷,未來的最佳比例應該是線上70%、線下30%,而線下課程將主要定位于高端用戶群體。
不過,在線教育的模式也面臨巨大的挑戰,教育是個半公益性質的事情,一切手段都是圍繞著教學,獲得高于線下的教學效果和良好口碑成了重中之重。
在線職業教育發展面臨的挑戰
流量邏輯已過,營收是關鍵
張凌華向品途網介紹,在與多家投資方溝通中發現,資本的關注點從活躍用戶量、用戶增幅變為了“營收”和“獲客成本”。曲速資本創始合伙人魏前江解釋說:“不是說活躍用戶數不重要,只是數據還是要依托商業本質存在的。”麥子學院推出了一個叫企業直通班的產品,6000塊錢的收費,保證學員學成后每個月有6000以上的薪水,做不到則全額退款,“這個產品每個月在以20%的交易額在遞增。”
在這一點上,中信建投通信行業分析師武超則也稱,職業教育的流量邏輯已過,收入利潤落地成為資本市場的核心關注點。
從重流量到重收入,國外的一些企業也早就開始了轉變。已經成為獨角獸的Udacity最初也是通過提供免費的AI課程來吸引用戶,但和很多其他的在線課程提供商一樣,Udacity沒有可以帶來收入的商業模式,并不得不面對完課率低的現實。去年,Udacity開始提供納米學位,并對集訓式的課程收取費用,就業成為了付費學員的學習動力,完完課率自然也獲得了飆升,從2%一下到了90%。
重任在肩,職業教育培訓與就業掛鉤
從產業鏈來看,在線培訓是招聘的上游,最終就業是根本的出口,職業教育是離就業最近的領域,這也是為什么政策一直在鼓勵這個行業。
其實,對于職業教育平臺來說,特別是泛IT類學習平臺,就業率并不是難題,因為TMT行業中的大量企業都是求賢若渴的狀態,亟待人才。所以職業教育平臺更要把點踩在校企合作的中間環節,把一線企業會用到的課程、技術,研究為更適合高校教學的學習體系,與高校專業設置相匹配,用慧科教育創始人方業昌的話來說,成為一個無形的大學。
這也是此前提到的校企合作的關鍵點,單純地賣課件、賣系統無法真正培養起人才,學生更需要實戰類課程。據了解,麥子學院已經在很多大學的官網里掛上了自己在線教育的入口,除了曾與課程,老師還可以通過這些系統管理學生;慧科教育將2B的 “高校邦”拆分,專門為高校提供服務,如提供專屬MOOC平臺云服務、精品在線課程、課程制作等項目。
高校里完備的課程體系是就業不可或缺的條件,也該與時俱進些了。
為什么看好職業教育?
很簡單,它貼近就業,使用人群在這樣的壓力下不敢怠慢,并且目的明確,只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好項目。為什么會對職業教育有憂慮?因為它需要優質教師、豐富課程、高就業率,可能做好一個很容易,三個都抓好就不一定了。而且,利潤誘惑之下必有渾水摸魚者,燒錢刷單有之,賣視頻、只講商業利益者有之,不然你以為行業的泡沫是如何吹起的?可能有的企業還在鼓吹自己的用戶數量,那又如何,無法獲得利潤照樣是空談。
現在,巨頭業務不再局限,向多課程領域擴張的趨勢尤為明顯,職業教育除了泛IT類,還有公考、司法、會計、考研、建筑等諸多類別,但每一個細分領域的老大都不希望被貼上一個局限的標簽,都在擴充業務品類。同時,培訓和職業發展資源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在線教育更有望打破這個局面。
最后想說,在線教育顛覆傳統的呼聲漸漸弱下去,因為主場景永遠無法替代,做溫和的改良派成了明智之舉。洗牌還將繼續,每個教育企業都在說自己要回歸教育本質,但是一味趨利而沒有些公益之心真的做不成。
(來源:品途網 作者:楊繼云)
想知道自己適合什么職業和專業嗎?點擊 開始測評 看看自己適合什么樣的職業和專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