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不思考和結合過去幾十年發生的變化,那么我們很難去思索未來K-12教育會發生什么,然而挑戰是一直存在的。
跟今天的許多老師一樣,當我去學校的時候,我使用鉛筆和打字機。今天幼兒園的孩子們,第一天到學校,就會開始接觸“谷歌搜索”等技能,而這些我們大部分人花了多年才掌握。從中學開始,他們會發短信、推特和上傳照片等等,而幾年前這些我們甚至聽都沒聽過。
與此同時,我們的學校始終面臨著一些相同的挑戰,像20年前或更多年前一樣:例如解決班級規模大、縮減預算、確保背景和能力極大不同的學生都成功等等問題。對學校和教師來說,這都是常年存在的難題。
毫無疑問,未來會有大量的教育創新出現,但我們也要認識到這樣一個唯一的現實:這些挑戰會始終存在,而新的挑戰也會不斷出現。然而,當我訪問了全國各地的學校,有一件事非常清楚:
提高學生學習成果的關鍵(像教育定義的使命“創造最棒的學生”)是偉大的老師。因此,盡管我對2015前4個預測可能目標上是正確的,而加速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途徑是基于第5個預測也是準確的。
我對未來的5大預測,如下:
1、持續專注于嚴格的學習目標
2015年,雖然關于“什么樣的知識標準是最好的標準”有許多不同觀點,但我們也有共識:希望我們每一個教室的每一位學生都在達到最高水平的路上。我預測:今后這一討論將會持續下去,國家圍繞標準的對話和辯論,將創建基準讓我們每一個人去努力實現。
2、增加數據的使用,提高個體學生的學習成果
這樣一來,整個教育界:家長、教育工作者、學生和公司(例如培生),將突出關注:我們如何提高學生個體的學習成果。學習分析和其他數據工具,將幫助我們創造一個面向全體學生教與學的教育環境。
3、針對評估的對話將會改變(變得更好)
過去的幾年中,圍繞學生評估的話題一直充滿著爭議。然而,2015年我們看到了:對質好、量少評估越來越多的需求共識,這種評估提供針對教學和學習循環的及時洞察。我相信今后,得益于技術,我們可以使評估數據成為個性化學習的有力工具。我們還將看到一個更加積極、富有成效的對話:關于評估數據如何使用,才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及時、更有用的反饋。
4.重點關注:確保學生不僅為大學做準備,也為職業做準備
過去的幾年,我們已談了很多關于為大學做準備的學生。未來,我認為重點將是關注他們對職業生涯的準備。教育功效的標準之一是:你有沒有學到什么,能真正提升你的能力去追求成功的事業?我認為,我們要開始更深入的探討:“職業準備”意味著什么,并創建計劃和創新,去支持和保障學生已走在這條路上。
5、重點關注和投資使學習“個性化”的“人”:教師
請記住:技術是一個推動者,既不是目標,也不是終點。如果我們不投資于教師的職業學習機會,我們對學校硬件和數字化課程的投資,都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果。
(來源:教育培訓聯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