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化思維——教育培訓機構變革之路
當校長君面對的是被“慣壞了”的學生、家長、教師時,若不考慮這部分群體的學習動機、付費動機、工作動機,他們也會不再買你的帳,而且當下的環境是可替代性課程、同類型機構遍地開花。想了解你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什么嗎?趕快點擊 開始測評 看看吧!過去,由于信息傳遞緩慢,好的學習資料、學習方法、教學技巧等信息較為閉塞,無法讓更多的人接觸到。從而學生也沒有過多的抱怨,教師也可以死守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然而現今的學生早已經是互聯網原住民了,隨時都在互聯網環境下得到滿足,實時沉浸在游戲中,不斷獲得及時的反饋、獎勵,學生早已經被“慣壞了”!當校長君面對的是被“慣壞了”的學生、家長、教師時,若不考慮這部分群體的學習動機、付費動機、工作動機,他們也會不再買你的帳,而且當下的環境是可替代性課程、同類型機構遍地開花。當我們的校長君要選擇開辦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的時候,首先就需要明確我們的課程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能調動教師工作的激情的,也就是學生、教師所處的環節是與游戲類似的。因此,本篇文章將聊聊游戲化在教育培訓機構的應用。課程游戲化是通過游戲設計讓課程更有趣、更吸引學生。大多是教育培訓機構都渴望研發出讓學生喜愛、持續續班、樂意轉介紹同學學習的課程。當下各種機構的課程向學生輸出了豐富的知識,但是卻無法給學生提供很棒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從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核心驅動力。開發一門課程,我們肯定是希望某一些群體的學生能夠來上,其家長能夠為此付費,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知道,我們的任何課程都沒有任何人是必須要上的,其家長是必須來此付費的。這正和游戲一樣,沒有人必須要玩游戲,甚至會覺得就不該玩游戲。所以,我們如果能將游戲化的思維、游戲設計技巧應用到我們的課程當中去,創造出令學生、家長滿意的課程,我們的課程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才會立于不敗之地。管理游戲化是一種可預期的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有效方式,為教師創造了一種更加上進的工作環境和績效管理系統。教師來到你的機構上班,大多是因為能夠在這里得到養家糊口的薪水,能夠養活家人,不在外面飄來飄去變換各種職業。但是我們又清楚地知道,我們大概只有百分之十幾的教師是在“全力以赴”的工作,其他教師是在推動下緩慢工作。小易在咨詢過的學校中每當問到是否喜歡這份工作時,一部分的教師會說到自己覺得做這些工作沒有吸引力。這意味著我們的大多數教師在這里工作的同時對工作是不滿意的,工作效率是低下的,在工作中傳播的更多是負能量。請校長君仔細的想想,如果我們把機構比作我們自己身體的話,身體在患有“慢性絕癥”的情況下,是如何開展工作的?又是如何和對面的那些同行競爭的?當然,每當小易招聘面試的時候總會發現,有些教師在原來的機構里工作的非常開心,道出的總是依依不舍,為自己原來的工作總是感到自豪!再問及為什么會覺得原來單位工作的愉快呢?為什么會離職呢?他們的回答總是顯露出無賴與不舍,因為家庭兩地分居,因為搬家等這些“夠硬”的原因。而不是因為工作發展受限、工作環境不舒服、和同事相處的不和諧。工作游戲化對我們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已然顯得十分重要,我們從小玩著游戲長大,我們的教師更是如此,都已經習慣了游戲中的及時反饋,各環節的相互關聯性,寬松的區域自治,隨時可以得到的滿足感。一個機構擁有良好激勵體系的工作環境不僅僅可以提高我們教師的工作動力,也是留住優秀教師的可能。小易一直以來都在強調參與性、互動性,情感的沉淀,對品牌的認同度。招生續班和營銷宣傳游戲化就是一個可以積極調動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家校互動、沉淀情感、認同學校品牌的方式。傳統的廣告營銷已經讓人們產生免疫能力,各種廣告充斥在眼前,只會匆匆晃過。相信校長君最有感觸的就是每到招生季的時候公辦學校門口的壯觀場景。傳統廣告過時的同時,社交媒體的營銷興起,但是社交平臺微博、微信、公眾平臺、朋友圈等也只是內容分發渠道,單純內容的分發并不會帶來強有力的互動、參與及認同。況且現在這些渠道的打開率也呈現出下滑趨勢,唯獨站穩腳跟的是朋友圈,如若校長君你還在采取傳統廣告的模式在朋友圈宣傳,那就是在用新工具干著被拉黑的活。營銷游戲化要的就是利用游戲元素和策略,首先考慮的是玩家的發現階段,也就是潛在客戶為什么要選擇你們機構的課程。因此,營銷游戲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讓潛在客戶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到快樂,是交互式的生態系統中接受各種信息,而不再是傳統的一次性交易。(來源:芥末堆 作者:招生易)
想了解你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什么嗎?趕快點擊 開始測評 看看吧!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