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大學簡介:惠普大學是全球領先的外向型企業大學,包括商學院、質量管理學院、IT管理學院、技術學院、網絡教育學院、服務外包學院、產業人才培養相關學院,對內為惠普員工提供專業的服務,對外提供企業大學咨詢管理和IT專業人才培養,以及建設企業學習平臺等相關的服務。
1. 企業輕學習是什么
對于輕學習是什么,很多人存在誤區。有些人認為移動化、碎片化、社交化和免費的學習,就是輕學習,比如把微信或者App當做移動學習平臺,采用眾包的模式開發一批課件,期待大家用茶余飯后或者上下班途中的碎片化時間把該學的學完。
對于培訓管理者來說,采用眾包或者是大賽的形式開發課件,那他就很輕松了。對于學習者而言,等個車的功夫就能把學習任務完成,當然也很輕松了,他們認為這就是輕學習。
我認為上面的認識是存在一定誤區的。幾十年來企業學習一直在進行著從重到輕的演化,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習者從遠離工作的教室逐漸轉移到工作場所,用e-learning或I-learning的方式按需學習。隨著學習的繼續轉移,我們面臨著一個挑戰,那就是如何把學習直接嵌入工作流,把學習作為完成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認為輕學習應該是站在學習者的視角,以完成工作為導向的一種表述,它的本質是通過更加高效、快捷地連接人與人、人與信息、信息與信息,從而支持學習者更加高效率和高效果地完成工作。
很多時候我們參與的學習其實是在耽誤工作,對學習工作所需知識有三種比較典型的模式。
第一種是按需學習,在工作的時候遇到問題或者遇到困難時停下來,快速地找到所要學習的資源,解決問題之后馬上投入工作。第二種模式能是把學習嵌入工作流,把學習作為工作的一部分。第三種方式是在工作當中總結經驗教訓,并且與其他人交流分享,進而不斷地完善和改造工作。
站在培訓管理者的視角,輕學習可能是很重的。以前我只需要做好培訓計劃,安排好課程的采購,實施和評估就可以了,現在我還要考慮怎么樣去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去創造內容,要維持社區的活躍度,要做學習平臺的技術支持。要想學習者學得很輕松,那背后肯定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內容流程和技術體系做支撐,但是打造這套體系需要很大的投入,肯定有人不輕松。
所以每個輕松的學習者背后,都有一個任務繁重的培訓管理團隊在做辛苦地運營和支持。
輕學習是整個企業學習生態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生態系統當中根據企業戰略和業務需求,不同的模塊之間可以排列組合形成不同的輕學習或者重學習的解決方案。雖然現在輕學習是趨勢,但是重學習仍然是大部分企業培訓管理者的主要陣地。
為什么現在輕學習討論熱烈,很多企業都在嘗試輕學習呢?我認為有四種常見的情況。
第一種是逃避現實型,有的企業傳統的學習模式做得不太好,就想嘗試一下輕學習的模式。
第二種是創新驅動型,有的企業領導要求年年有亮點、季季有創新,有新的學習方式或者新的技術就嘗試一下。
第三種是市場驅動性。培訓HR里有很多公司都在用,供應商也在大量推薦。
第四種是業務驅動型。即根據業務需求來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和技術手段來實施輕學習。我認為這種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方式。
2. 惠普大學的輕學習實踐
其實惠普內部并沒有輕學習的這種說法。多年來,惠普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企業學習生態體系,幾乎包含了企業學習的所有文化。惠普有超過三萬人的面授和在線課程,各種大大小小的IT系統、無數的流程和規范,還有數百人的專業團隊來運營和支撐。看起來這是個很重的體系,但是對于普通員工而言,學習是個很輕的任務。
為什么員工會感覺學習是個很輕的事情呢?
惠普遵循雙向驅動的學習戰略,既考慮員工需求,又考慮商業結果。它專業學習方面的愿景是希望成為員工專業成長的首選雇主。
其次,惠普倡導70-20-10的學習理念。
這主要通過培訓學習、關系培訓、經歷學習這三種主要的學習方式來學習。其中這三種在惠普又以后兩種為主,大部分是非正式的學習方式,除非有業務的需要,不然很少有強制性的正式培訓。員工可以自由訪問各種學習資源,使用各種學習的系統和工具,然后根據工作的需求和個人興趣進行學習。
惠普的整套學習體系是透明的,對大部分員工而言,當他們不想學習的時候,學習發展部門不會主動地去打擾他們,但是當他們有學習需要的時候,他可以通過電腦、手機快速登陸相關的系統找到相關的專業或者學習資源來進行學習。
根據學習方式的差異,對照70-20-10模型,惠普企業學習體系的布局大致可以分為教導型、引導型、支持型這三類。
一、教導型學習其實主要是正式學習。載體主要是面授培訓、虛擬教室培訓和正式的e/mlearning課程。正式學習的內容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完全結構化的,主要通過學習管理平臺來進行跟蹤和記錄。對于學習和發展人員來講,這時候他們的角色主要是培訓師或者是教學設計師。
二、支持型學習對于員工而言就是按需自主學習。支持型學習的載體主要是搜索引擎、內部的社交網絡、知識管理平臺或者績效支持系統。員工可以快速查找內外部學習資源,找到業務專家,從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這里的內容是非結構化的,學習者對自己負責,自我評估。而學習和發展人員的定位就是做好支持工作,準備好工具、平臺、內容和運行機制,促進員工的學習、討論和分享,使他們的學習更加輕松和高效。此時我們的角色就是企業學習的顧問,我們的核心工作是教會員工如何自學,知道去哪學習,我把這個叫做培養員工的原學習能力,這是一個高效學習體系的核心。
三、引導型學習介于教導型學習和支持型學習之間。它的內容是半結構化的,主要載體是在線學習社區。通過一個個設計好的學習主題,引導學習者參與學習活動、進行研討和實踐。在這種方式中,行動學習是一個典型的應用。對于引導型學習而言,學習和發展人員的角色是引導師。
當然這三種模式并不是涇渭分明,完全合理的,內容和工具都是死的,但是應用模式是活的。根據不同的業務需要,我們可以設計靈活的學習模式。在大多數時候,這三種模式是相互融合的。
雖然整個學習體系很龐大,但員工可見的入口卻非常簡單和統一。
在學員不可見的后臺,會有一套基于學習解決方案生命周期的運營管理流程擔負著在合適的時間地點把合適的培訓交給合適的人這樣一個重任。
在設計、開發和交付這些解決方案過程當中,惠普總結了很多流程、工具、方法和模型。基于業務部門的業務需求,各個BU的學習顧問幫助分析和設計學習解決方案,由學習解決方案開發中心進行設計和開發,最后的協調各個功能模塊進行實施、支持和評估,最終交付的新方案可能很簡單,也可能很復雜。
這些流程、工具、方法和模型能夠指導相關人員的操作并且使學習方案保持足夠的專業性。
在技術活方面,除了傳統的e-learning、I’m learning之外,惠普也做了很多嘗試。例如利用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來進行純凈型學習。總之惠普的輕學習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融合于整個企業學習體系之內,不同的項目基于這些內容、工具和平臺可以設計出不同的輕學習或者重學習模式。
3. 如何建設企業學習體系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的建設企業學習體系必須要從企業的業務戰略出發。通過分析業務戰略進而制定學習戰略。建設企業學習體系有三個關鍵:
第一個關鍵是內容。內容方面面臨著很多選擇:一種是組織內部專家去刻意創作和開發內容;一種是利用社交化的方式用眾包的力量去自發的產生和分享內容;第三種方式是被很多企業忽略的——通過篩選和萃取外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上的高價值學習資源引入企業內部。
第二個關鍵點是技術。我們需要選用合適的技術手段去承載和傳遞這些內容。
▲ 常見技術模塊及其典型功能
另外,基于學習體系建設的實踐,惠普大學也開發了自己的學習平臺。目前這個平臺也作為一個產品面向外部客戶提供服務,開放、融合和社交是這個平臺的核心理念。
在這個平臺上我們不僅可以輕松管理企業內部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也可以方便地引入和管理外部的線上學習資源和線下學習活動。對于PC、手機APP和微信的融合支持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第三個關鍵是運營。很多企業缺乏足夠的標準、流程和人員去運營和維持企業的學習體系。學習建設體系要想長期有效,一定要保持內容與相關業務的緊密相連,從海量信息當中獲取高價值的信息以及確保信息不斷更新,從而為員工提供持續的支持。
尹鍇老師:我剛才講到惠普的企業學習體系中有三種類型——教導型、引導性、支持型,我認為輕學習更適合這種支持型的學習。
通過企業社交網絡、知識管理平臺以及績效支持工具來幫助學員更好的交流和分享、更快的完成工作,尤其是嵌入型學習能夠對工作實現更好的支持。
尹鍇老師:我覺得關鍵是學習對象的定位要準確,學習內容的選擇要精準。
真正為相應學員提供能夠幫助他們完成工作的有價值內容,這些內容是學員很樂意去學習的,而且也會有動力去學習。
很關鍵的一點是我們在運營過程當中,要教會學員如何自我學習、如何找到相應有價值的學習資源。
尹鍇老師:用積分和游戲化的機制是常見的促進方式,但我覺得最關鍵還是要定位業務需求、找準要解決的問題究竟是什么,然后設計相應的解決方案、開發相應的內容,這才是吸引員工主動學習的根本。
塾親:企業在線學習設計專家 尹鍇
來源:學道家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