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研員批判翻轉課堂,“有些做法很荒謬”
自從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開始,翻轉課堂和微課程就像一股風,吹到了全國各地的教室。在很多專家的眼中,翻轉課堂成為了一場課堂的革命,要顛覆原有的課堂。然而本文作者卻認為,在任何一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是多種多樣的,翻轉課堂顛覆傳統教育的方式的說法是缺乏理由的。那么,現在跟小U一起,點擊 開始測評 ,先看看你的學生其實適合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吧!現在教育部搞了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在這個工程中,實際上談得最多的就是兩個概念,一個是翻轉課堂,一個是微課或微課程。從目前來看,翻轉課堂和微視頻都成了一股風,變成了全國各地都來學翻轉課堂,全國所有的老師都來做微視頻,并且在專家們的眼里,翻轉課堂一場課堂的革命,是要顛覆我們原有的課堂。可現實真的如此嗎?翻轉課堂從理論到實踐,到底有些什么樣的致命問題呢?翻轉課堂,理論上的第一錯誤就是認為教師的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模式是一一對應的。在翻轉課堂的介紹中,說通過翻轉課堂,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這種學習模式的所謂改變,僅僅是專家們的理想狀態。 舉例來說,一個后進生,本身不想學習,那么老師的教學模式變成了翻轉課堂了,這個后進生就自動變成了主動學習了?很顯然,這是很荒謬的。在傳統的傳授式教學中,學生就一定是被動學習?難道以前在學習中,就沒有主動學習的孩子?筆者認為,任何一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是多種多樣的。學生不可能采用一種學習模式學習。因此說翻轉課堂下,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這種說法是缺少理由的。翻轉課堂實施的首要條件就是學生要具有學習的主動性。而對于全班級所有的學生進行翻轉課堂,全班的學生并非完全都是主動學習,這樣,翻轉課堂的首要條件就失去了。當然也有人會說,可以通過翻轉課堂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可問題是這個通過翻轉課堂來培養學習的主動性并沒有真正的實例來證明,也只是一個假說而已。此外,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另一個核心是在課前學生能真正實現預習的所有目標,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在課堂上的討論之類的東西才能成為可能。而問題是連課堂上學生的學習都不能掌握和保證,又如何能在課外做到學生的預習得到掌握和保證呢?預習時看微課,而這些微課,全是傳授式的方式進行的。如果翻轉課堂效果好,就等于傳授式教學模式效果好。而傳授式教學在新課程或者在翻轉課堂下,是認為學生在被動學習的。如果這些學生是被動學習,那么這又是翻轉學習的一個主要環節,那又怎么能說翻轉下,學生是在主動學習了呢?這又陷入了新的矛盾。翻轉課堂,也許在課堂上,老師的負擔少了??蓪τ趯W生而言,整體學習的時間是拉長了。如果有三個學科在翻轉,每個學科微課學習時間是10分鐘,那么學生就至少多花30分鐘的時間來看這些微課。如果還要去理解掌握,那么學生花的時間就更多!如果初中的所有學科都來翻轉,那么學生還有時間來睡覺嗎?說穿了,翻轉課堂對于學生而言,僅僅是朝三暮四而已,學生的時間沒有減少,反而是增多了,并且效率也不見得是很高的。并且對于三個學科翻轉,那么全班的學生來說,更不可能都對這三個學科有主動性,都感興趣,這是在普通學校,普通學生無法做到的,還不要說再增加幾個學科!另外,翻轉課堂期待讓學生在課外自學,課內進行分組討論,組內成員互助來解決差生的問題,這也是過于理想化。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才剛剛學習到這些知識,又有何能力幫助別人?他們自己都還沒有理解到位!并且對于學生的問題,其他學生并不可能從專業的學科知識角度出發去分析出其錯誤的原因是什么?很有可能通過所謂的學生互助,差生好像解決了問題,但這個問題以后還是會再犯的,而老師只有在后面的考試中才會發現,這樣的分組討論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的。那么翻轉課堂是不是就一無是處了呢?其實也不是。對于翻轉課堂、慕課,在西方,他們的認識也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有益補充,并沒有把這些當成是一場學習革命。僅僅是從人本主義的思想去解決教育的公平性而已,此處補充翻轉課堂可以解決想學卻沒有機會學的學生的問題。僅僅是解決想學卻沒有機會學的學生。對于不想學的學生,你再怎么翻轉,也不可能改變他不想學習的現狀。翻轉課堂,有一定的作用,但現在的問題是過于神化,其實這樣反而是對翻轉課堂不利的。在教育上,求真務實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符合常識,對于一般的學生,他們到底學習是怎樣一個情況,老師到底又是怎樣的一個情況,都要考慮。并不存在一個完美的教學模式,任何教學模式都有不足的地方,都有優點,都有適合的范圍。沒有無條件的教學模式,要求每個學科,每 個人都來做翻轉課堂,這就又犯了“大煉鋼鐵”的錯誤了!要做到求真務實,就要從你我做起!(來源: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微信公眾號)
想知道你的學生適合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嗎?趕快點擊 開始測評 測試一下吧!
1. 干貨 | 茶余飯后,看一個吃貨老師對K12在線教育的品頭論足
2. 觀點 | 教育的 to B or not to B
3. 思考 | “玩”與“學”,到底能否統一?
4. 觀點 | 在線教育二十年:從“教育+互聯網”到“互聯網+教育”
5. 評論 | “非好學校不上”是狹隘教育觀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