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要被專家和輿論所裹挾
在教育治理上,我們必須認清問題的核心與本質(zhì),自己所處的社會治理環(huán)境與文化,在借鑒別人時,也必須厘清根本思路與邊界條件,而不是盲目套用其辦法。不能屈服于一些理論正確與道義正確,屈服于輿論與“專家”的狂轟濫炸,被裹挾誤導。日前,教育部發(fā)文,明確2016年義務(wù)教育招生入學要“科學劃片”。多校劃片,是對執(zhí)行多年的嚴格按戶籍學區(qū)入學政策的明顯回調(diào),有人感嘆:學區(qū)房白買了;更多家長抱怨:這是又一輪的折騰。我不熟悉其出臺的背景,但擇校治理政策顯然是在學習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這也是最近幾年教育治理上的一個誤區(qū),需要深刻反省。
美國在擇校的治理上,思路很清晰,如果對教育有較高期望與要求,就自己花錢去選擇。其擇校治理思路有這樣幾個前提:第一、最好的學校,是私立中小學,有選擇余地;第二,因為社會保障制度和文化因素等等,有擇校需求的,是相對少數(shù)人,其意愿也不那么強烈瘋狂。這兩點,在我們這里顯然都不存在。我們最好的中小學仍然是公辦的;我們有擇校需求的家長與家庭,遠遠高于美國人,幾乎是全民擇校。照搬這一治理政策的結(jié)果,就是把家長都擠到了學區(qū)房這個渠道上,用錢買房“公開”擇校。在擇校的治理上,我們還有一個錯誤的思路與理念:因為教育資源不均衡,才有這么多人擇校。因此,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就是資源均衡,把學校都辦得一樣好,就沒有擇校的矛盾了。這顯然是一個偽命題。把學校都辦成一樣好的學校,是根本沒有可能的,這不僅在理論上存在問題,在實際中也不現(xiàn)實。學區(qū)房這個詞來自美國,美國如此發(fā)達了,公辦學校之間還是不均衡,學區(qū)房的房價高企,為什么?我們?nèi)绻矫绹⒓幽么笕A人聚集的城市看看,到那些著名的公辦學校周圍看看,主要是誰在買學區(qū)房,誰在推高學區(qū)房的價格。再看看舊金山公辦學校周邊遍布的輔導班,我們就明白,擇校與文化的關(guān)系是多么重要:中國人到美國也在瘋狂擇校,不僅是在中國。這恐怕是我們在治理擇校時首先要考慮的一個現(xiàn)實因素,也是最大的困難。教育治理是一個復(fù)雜的問題,不僅涉及整個社會的治理體系、社會制度、教育理念,還涉及很多隱性的東西,如文化。中國人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無以復(fù)加,到了一個極致,這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與民族都沒有的,更加劇了中國教育治理的復(fù)雜性。因此,在中國的教育治理上,絕不能也不應(yīng)該輕易照搬別人的做法,比如擇校。在民辦中小學教育還不發(fā)達的情況下,在如此瘋狂強烈的擇校沖動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教育治理思路,可能并不適合中國社會。因此,我對此次多校劃片政策的調(diào)整叫好。我們必須立足自己的國情,文化,探索自己的擇校治理、教育治理之路,還必須面對全民擇校這個現(xiàn)實,以尋求更大的突破。在擇校等教育治理上,我們需要解決的核心是機會均等,至少給多種機會,而不能只是錢的均等。這其中有一條可能就是成績篩選,也是最現(xiàn)實的一條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吻合中國文化的解決之道。目前的教育現(xiàn)實,其實也印證了這一點。中小學負擔的重災(zāi)區(qū)為什么是小學?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取消了小升初考試,學校為了招到好學生,以各種名目變相測試,為了上名校,家長孩子不得不去上各種“坑”班、特長班,參加各種競賽,結(jié)果導致負擔大幅度增加。初中升高中是公開考試,高中考大學是公開考試,這把考試的尺子是明確的,也只有一個,負擔反而大幅度降低。總之,在教育治理上,我們一方面必須認清問題的核心與本質(zhì),自己所處的社會治理環(huán)境與文化,在借鑒別人時,也必須厘清根本思路與邊界條件,而不是盲目套用其辦法。教育是一個專業(yè)問題,教育治理更是區(qū)別于專業(yè)研究,是一個管理問題。即便你是教育專家,也未必懂得教育治理、教育管理。但是在當下的中國,我們很多名人專家喜歡以自己的感受與個案談教育,批判教育,對教育進行指導,甚至語不驚人死不休。而這些名人大家的言論,往往會因為其社會影響,而不斷放大,形成輿論壓力,進而誤導教育的治理。教育決策部門與具體的管理人員,一定要實事求是,頂住這些壓力,走出中國特色的教育之路。(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陳志文)文章有刪減
1. 干貨 | 茶余飯后,看一個吃貨老師對K12在線教育的品頭論足
2. 觀點 | 教育的 to B or not to B
3. 思考 | “玩”與“學”,到底能否統(tǒng)一?
4. 觀點 | 在線教育二十年:從“教育+互聯(lián)網(wǎng)”到“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
5. 評論 | “非好學校不上”是狹隘教育觀
優(yōu)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yōu)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