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這幾件事兒,就可以在家教O2O的圈子里混了
依靠資本驅動的各類O2O,因為線上的O要追逐規?;?,但線下的O卻困于實際的產業運營邏輯,這樣會在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遇到系統性邏輯BUG;而錢可以解決資源問題,卻永遠解決不了邏輯問題。也是因為如此,追逐輕發展的O2O是絕對不可能的,O2O只能重并且必須永遠重,否則就是不尊重自然規律。當然,風險資本不傻,之所以這么投入,只是沒預料到接盤俠這么快就倒下了;戰略資本也不傻,之所以這么大投入,隔山打牛罷了,人家有后手。鄙視事后諸葛亮,但事情發生時的背景掌聲太響,所以喊不出聲。一直在琢磨個問題,圣斗士星矢的武功很厲害,他穿上圣衣更牛叉。但如果沒有武功的人穿上圣衣,究竟是被壓趴下還是比普通人稍微厲害一點兒。這個問題困擾了好多年,后來發現有個東西叫做互聯網思維下的O2O,進了教育行業就成了家教O2O,穿上這個概念的項目,貌似也會突然歷害起來了。圣衣、圣斗士之所以稱為圣,是因為前方有個代表智慧和正義的女神雅典娜在拯救世界,于是那些本來很草根的優秀斗士們很容易爆發了自己的小宇宙。O2O之所以幾乎在一夜之間響徹大江南北,是因為一大群有志青年以其高明的智慧,將龐大的財富從資本家手里轉移出來并且巧妙地惠及了普通的人民群眾(馬克思先生會不會笑醒)。但是,雅典娜的光輝是無限的,資本的水池卻是會枯竭的。當金融波谷降臨,二級市場的退潮波及到VC募資以及接盤俠時候,市場和公眾就會發現,誒,光輝和價值在哪呢……扯遠了,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mark一下。家教O2O,就是在互聯網思維改造產業鏈的的背景音樂下,踏著資本的波峰到來的,但這決不是新生事物。有句很老的名言“I have a dream”,這個dream其實在教育圈已經夢了好久,并且早期的追夢前輩早就醒了。培訓行業,最核心的服務者和價值提供者是教師,機構的確在起著中介的作用,只不過通常的機構是在做offline 2 offline的事兒。早在若干年前,也就是中國教培行業的遠古時代,那時沒有互聯網大家都是這么做的。到了中古時代,曾經有幾個年輕人做了個BBS,把BBS的online流量導入到自己的機構中,并配置了嚴格的教學體系,于是公司在美利堅上市了。又有幾個年輕人做了網站,把教師和家長吸引上來后作匹配服務,抽取中間收入。當時一定是發現了什么問題,于是開始自建師資隊伍和教學體系,于是公司又在美利堅上市了。諸位注意兩個看點,其一是,這兩個企業初期的網站,的確連接了開放市場的online端客戶和線下教學交易的offline端,沒有理由說他們不是O2O;其二是,這兩個企業最終都以自建、自營的教學體系才取得了成功。在這里琢磨一下,如果純線上交易即可輕松復制大規模拓展,為什么這兩個企業前者會放著躺著數錢的事兒兒不干,非得去干苦活累活兒?在教育O2O的歷史長河中,有另外一支偷著樂的隊伍,他們是代招生網站。他們代理一部分學歷、教培、職培的機構課程,靠SEO獲得流量,中間提成。這樣的網站通常規模不大,不規范、不融資,但在那個時期里還是賺了不少。還有代招生網站的變種,各種選課、比價平臺,還有BAT的介入,也著實熱鬧了一陣。這些都是線上online聚集開放市場的互聯網流量,再連接offline的機構里面的模式。這個也不新鮮了。所以說,千萬不要說家教O2O(選老師也好、選課程也好、選機構也好、比較點評和比價的功能也罷,)是什么新鮮的東西。在今天的盛宴之前,已經有無數的饕餮者和實驗者的身影。這一波的家教O2O的崛起,除了大的資本背景和互聯網概念推動的原因之外,很多人會再加入三個因素,即,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尤其是LBS應用、交易支付體系的完備、新生代家長的消費習慣。OK,這些的確都是原因,但這只是表面熱熱鬧鬧的原因,并不是教育項目賴以存活的因素。因為,教育項目的本質是教育而不是交易,看這些所有的因素,哪一個真的觸及了教育的本質,或者改變了教育輔導或培訓過程的面貌呢?狂歡的時候,真正的問題往往會淹沒于背景帝、拍手黨和醬油幫中,但狂歡總有結束的時候。過去解決不了的問題,換一層新衣,哪怕是圣衣,依舊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就是個洋蔥,值得我們裸眼剝開看一下。問題一:不要小看線下機構,當然那些坑蒙拐騙的除外。健康的教培機構之所以能生存發展,是因為他們真的有教學組織能力。這能力不僅在于招生和排課,還在于教學條件(場所)的提供和服務者(教師)的質控方法,更高級的還有教研和師訓(雖然不一定都有)。教育是個重服務過程,重服務決定了管理成本。而依靠互聯網組織起來的松散的海量教師群體,如果想要達到大規模的、高質量的教學組織管理,這個成本內行都會明白。如果限制成本,那質量呢?如果兼顧成本和質量,那規模呢?問題二:以上還僅僅說的是教學管理。在師資選拔上,如何篩選和簽約海量的教師、這要有大量的成本投入。不要說現在都靠計算機系統解決了,計算機系統只能check證書資歷,人的能力還得靠人來分析。人來分析就有成本問題,如果限制成本,那質量呢?如果兼顧成本和質量,那規模呢?問題三:好吧,如果有強人說,我們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那么上課地點怎么解決其實是個死結,在學生家還是教師家,或者是在咖啡廳里,這仍然是成本和體驗的矛盾,只不過這個矛盾需要教師和家長承擔。尤其在這個場景里會出現極端情況,比如人群規模擴大難免良莠不齊,萬一遇到個啥老師啥家長啥事件,只要一次,一次啊,就夠把這個教育o2o的前途毀了??梢哉f目前沒有出過問題,但這叫系統性BUG??!問題四:教師的圈子里自有其生態環境,打破這個環境吸引教師的方法,只能是補貼??垦a貼去買老師買學生買數據,這一點很多文章都說過,而且這只是戰術打法層面的事兒,而不是戰略邏輯的問題,所以在這里就不多說了。問題五: 好吧,既然教師解決不了這些問題,那還是為機構做O2O吧,反正現在移動互聯網、網絡交易和家長都成熟了。如果家教O2O做到這里,那真的是當天使了。即便教育機構的跳單問題可以通過收費模式解決,機構的課程非標準化的問題可以讓機構自己去UGC,那也解決解決不了規?;膯栴}。如果規模擴張起來,仍然避免不了對合作機構的質控的成本;尤其機構不像自然人,那可是說消失就能消失的。如果規避責任讓機構和用戶直接交易,那就會有跳單問題。如果平臺直接收家長的錢,就得提供連帶責任;可以做類似支付寶的擔保服務么?那為什么學生不用真的支付寶,而且教育服務的評價條件是完全主觀的,這是自古以來從來沒解決過的人類難題。于是走來走去,還得回到以往的代招生上去,但那樣規模上不去,資本打水漂。所以,以上問題可以歸結為:依靠資本驅動的各類O2O,因為線上的O要追逐規模化,但線下的O卻困于實際的產業運營邏輯,這樣會在規模擴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遇到系統性邏輯BUG;而錢可以解決資源問題,卻永遠解決不了邏輯問題。也是因為如此,追逐輕發展的O2O是絕對不可能的,O2O只能重并且必須永遠重,否則就是不尊重自然規律。當然,風險資本不傻,之所以這么投入,只是沒預料到接盤俠這么快就倒下了;戰略資本也不傻,之所以這么大投入,隔山打牛罷了,人家有后手。讓我們腦補一下,如果有一天,有個神級企業,調集了全部的政府資源、社會資源和資金,真的把家教O2O做了下去,解決了以上所有問題。這時候我們發現了什么?額滴神那,這個O2O的去中介化殺死了所有的教培機構,但它自己成了最大的中介機構;這個O2O把教師的利益從傳統機構的束縛里解救出來,但它自己卻壟斷了所有教師的利益。既然起點和結局都一樣,這么多年,教師們還折騰什么呢。作者:莫不言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鯨媒體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