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教育:從2015盈虧看投資風向
“互聯網教育”(也稱為“在線教育”)是一種運用網絡、多媒體和多種交互手段進行系統教學和互動的新型教育方式。互聯網教育可最大化實現全球性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可以使學習變得輕松高效,可以真正實現有問必答,可以實現異地授課和實時授課。可以說,互聯網教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正在顛覆傳統的教與學。在這個被顛覆的領域,有著無限的商機,投資者眾多,產品多種多樣,模式不斷推陳出新,異常火爆。自2012年起,由美國MOOC、可汗學院刮起的互聯網教育融資風暴開始影響我國,互聯網教育成為互聯網大佬關注的行業。據投資界人士提供的統計信息,2014年有50多億元資金注入到互聯網教育行業,2015年有更多大筆資金進入,有些項目單筆投資規模在數億元以上。專家預計,未來3-6年將是互聯網教育產業高速發展的時期。因為互聯網教育作為互聯網產業的一個細分行業,已經得到了互聯網巨頭(騰訊、網易、百度、阿里)的重視,數以百計的新興互聯網教育企業(如猿題庫、一起學習網、快樂學習網等)開始進入市場。互聯網教育行業用戶數量的高速增長,是意料之內的事。互聯網教育的發展,使得教育資源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教師和學生充分發揮自我的能動性,運用實時在線教學,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空間限制和麻煩。互聯網教育的市場被打開,而且越來越大。在用戶量增長的同時,互聯網教育的營業收入也在創新高。從整體上看,行業平均增長幅度達到70%以上,其中,出國留學類、語言學習類、中小學教育以及綜合類的項目,營收增長的幅度較為明顯。一方面,營收幅度的遞增是令人喜悅的;另一方面,這種百分比的數據也是需要我們冷靜看待。舉個例子,一個初創的公司,第一年營收10萬,第二年是100萬,營收表面增長了10倍,但是因為基數太少,這種增長意義不是非常大。所以,互聯網教育企業想要成長到一定的規模,是需要幾年時間的,而且短時間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二)2015互聯網教育企業平均營收:2700萬元從表1中可以看出,2015年互聯網教育企業平均營收是2700萬元。或許對于投資大型項目的資本來說,這個營收數目是比較低的。但是對于起步困難且步履維艱的互聯網教育行業來說,這個數額還是很令人滿意的。這里的2700萬元是一個平均值,項目之間的標準差還是很大的。營收規模超過億元的公司目前只有幾十家,而這些企業的營收規模拉高了整體平均值,所以說,互聯網教育企業發展的兩極化現象非常明顯。在這里需要補充一點,一直緊追在K12領域后面的職業教育,2015年的發展又大幅邁進了一步。根據互聯網教育研究院的數據,在2015年獲得融資的互聯網教育項目中,職業教育數量占比15.9%。自從2014年4月,達內科技赴美上市,成為職業教育第一股后,職業教育移至線上,已成為一種趨勢。2014年9月,IT職業互聯網教育平臺極客學院獲2200萬美元B輪融資;2015年11月13日,職業教育平臺麥子學院宣布完成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11月19日,慧科集團宣布獲得千合資本領投的3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同時,美國一直專注于提供編程教育服務的Udacity也獲得貝塔斯曼領投的1.05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達10億美元,成為互聯網教育領域新晉獨角獸。可能有不少人疑惑,這么多項目在挖互聯網教育的金礦,到底目前有多少公司是盈利的?從圖2中可看出,在整個互聯網教育的公司中,70.58%左右的公司是處于虧損狀態,13.24%的公司處于持平狀態,僅有16.18%的公司保持盈利狀態。教育行業是一個發展較為緩慢的行業,縱有互聯網的加速,一個項目從投入資金到逐步發展,再進入盈虧平衡狀態,這期間一般至少需要3-5年時間(少數項目除外)。加之互聯網教育行業相比傳統線下培訓,更具挑戰力。互聯網教育前期投入的資金很多,后期課程的制作,平臺的維護以及產品的營銷和推廣,每一步都是至關重要的,這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比如滬江網從開創到盈利,前后花費十多年時間方修成正果。第一類是在線教學平臺企業,如網校平臺EduSoho、直播教學平臺展視互動、視頻托管平臺CC視頻等,這些企業的營收規模增長均達到100%以上。
EduSoho作為網校平臺的生力軍,2015年比2014年的營收增長在數倍以上,是享受到互聯網教育紅利的少數企業之一。而展視互動勢頭不錯,被263全資收購。視頻托管服務方CC視頻上市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之中。第二類是網絡/硬件,比如服務器托管、云服務平臺、錄播設備(如愛視恒恩)。互聯網教育基本上是以課程為盈利收入點的,但是在最初的盈利模式中,支撐這些課程的網絡硬件是最先賺錢。只有硬件設施跟上了,在線產品才能推廣起來。第三類是教育信息化類的公司。教育信息化每年所占的市場規模是2000億元左右。這類公司基本上都是做體制內生意的企業,比如大量高校在開發慕課,催生了一大批企業。還有硬件供應商、MOOC開發商、技術供應商等。第四類是一些大牌B2C類企業,這類互聯網教育企業營收規模較大,比如學而思網校,營收比上一年增長了兩倍;滬江網的收入規模約在3億元,也是少數過億收入的互聯網教育企業。互聯網教育企業自己短時間做不起來,又要快速成長怎么辦?只能通過產業投資和并購做大!互聯網教育的投資已經持續了兩年多,熱度還在升溫,互聯網巨頭的頻繁出手更是引起業界的持續關注。在這個領域,投資規模不斷擴大,項目越來越多元,領域越來越細分,資金來源從風險投資為主正在向產業基金為主轉變。從2007年到2014年,互聯網教育中占比最大的是語言學習軟件,而這幾年之所以沒有太多語言類的企業融資消息,是因為這塊市場基本上為少數企業(如新東方在線、滬江網、51Talk、VIP ABC等)所占據,語言學習的投資風口基本上已經過去。互聯網教育領域占比第二的是職業教育,再者是技術服務和語言學習的在線學習。雖然比較分散,但是業務類型是趨于相似的,都是以內容為王的企業。約有66%的企業,生產有老師直播和錄播的課件,也有答疑類的相關服務,總體而言,是一個與內容服務密切相關的行業。另外,在K12、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這幾個板塊的融資都在不斷增多。雖然高等職業教育涉及學歷的問題,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市場。但是國家一旦放權,這一塊的市場潛力還是比較大的。MOOC開始在高校流行,高校開始大量投入資金開發MOOC。近一兩年,K12領域異常火爆,看上去熱鬧非凡,投資風口轉向這個領域。但是實際上容易撈金的領域還是職業教育這一塊。K12是一個考驗耐力和財力的領域,沒有大的財力維持大量的開支就很難前行。同時,K12互聯網教育在技術開發和內容開發上,都需要足夠的資金和耐力,每一個方面都不可忽略或者怠慢,否則會功虧一簣。所以,盡管K12領域有很多人參與,但是很少有項目能夠成功,因此筆者常說“K12互聯網教育是個坑”,就在于這個原因。據互聯網教育研究院的研究,在體制內和體制外、技術供應方和平臺類企業中,目前市場規模最大的仍是體制內的教育信息化,國家每年在教育信息化的投入約2000億元左右。B2G、B2B模式一直沒得到資本的重視,但是最近開始得到資本的接受甚至是青睞。同時行業之間的交叉開始變得頻繁,體制內與體制外相互滲透。比如,有些互聯網教育企業雖然做的是體制外(B2C)的業務,卻一直沒有找到盈利的方向,而在教育信息化(B2B市場)卻找到了營收模式。目前,我國各類互聯網教育企業有2500家左右,其中絕大多數是這幾年的新興企業。這個數量并沒有包括體制內的企業,如果將做教育體制內的企業和互聯網教育相關的硬件及系統集成商計入,企業數量超過8500家。做互聯網教育的研究,最重要的一點是研究范圍必須不斷擴大。這并不是因為整個互聯網教育突然間長大了,而是原本就存在的軟件類、信息化類的企業開始逐步轉型互聯網公司了。比如做體制內教育信息化的企業原來有幾千家,有的已經運營了十多年,營收規模達十幾億元。自2014年開始,這些企業也開始涉足互聯網業務。比如某大型公司的年收入約十個億,但幾乎沒有相關研究報告提到該公司,因為它是做體制內的業務。實際上,體制內和體制外代表的就是B2B和B2C的兩種模式。互聯網是一個顛覆性行業,體制內外的企業開始相互進入對方的領域。比如說滴滴出行等打車APP的出現,正在顛覆出租車行業,行業之壁壘打破之后,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后果。2014年互聯網教育投資以風險投資(VC)為主,然而2015年的情況則有所轉變,除了VC之外,已經有十幾家巨頭上市公司成立了巨額投資基金,與之相伴的是互聯網教育產業基金的投資熱。互聯網教育領域在這個寒冬期的抱團取暖行為還是比較多的。從表2可知,多家上市公司,已開始整合和并購活動,好未來目前已投資上百家企業,奠基深厚。BAT三大巨頭也早已布局互聯網教育,現已形成一定規模。比如,百度傳課、作業幫、智課網、淘寶同學、阿里釘釘、騰訊課堂、騰訊校園、瘋狂老師、易題庫等。自身擁有高端語音技術和人工智能化系統的科大訊飛對K12領域偏愛有加,技術與內容同樣重視:同時投資并購了啟明科技(考試技術)和菁優網(題庫)。另外,網龍投資并購了馳聲科技(語音)和普羅米修斯(電子白板)等,欲拓展K12、職業教育和企業培訓三大領域。拓維信息同時收購海云天、長征教育、龍星信息和誠長信息,全面營造互聯網教育生態圈。目前,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是投資過熱論,一種觀點是賽道關閉論。筆者認為在語言學習類、題庫類的賽道的確已經接近關閉,但是由于互聯網教育的細分領域和產品品類非常多,當前互聯網教育的投資風口并沒有過去,仍然會不斷有新的細分領域和新的賽道出現。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互聯網教育研究院
轉載:出版參考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