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如何全面對接互聯網+
教育公平這個事兒既被認為是對教育的基本要求(如果基本的教育公平都沒有,還搞什么教育);又被認為是教育的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從人類有教育到現在,我們都不能說把教育公平已經做的很好了)。最近幾年已經進入了互聯網+的時代,我們似乎發現互聯網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事實上是不是一定會這樣,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第一點,我的關于互聯網+教育公平的一個警醒:進入互聯網時代,教育方面的數字鴻溝得到解決的可能性和愈加嚴重的可能性都大大增加了。也就是說,有互聯網了,用好了、用對了,解決數字鴻溝讓教育更加公平的可能性是大大增加了;但如果別人都在用,你沒用或用不好,你的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如果說我們有一批孩子在最高端的方式方法和技術環境下在成長,而另外一批孩子在非常艱苦、對互聯網完全遙不可及的狀況當中學習,二三十年以后他們要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我們無法想象后者整體上要怎樣才能勝出!互聯網也是帶有“雙刃劍”性質的。建議之一,我們希望互聯網把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力量都動員起來,來促進教育公平改革。實際上體制外的力量已經得到了一部分的動員,這些動員我個人覺得要真正影響到體制內還有很多的路要走。幾周前,有一位老師的一個在線視頻一小時賺了一萬多塊錢,這個事情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樣的力量如果可以投入到教育教學當中,對教育會有怎樣的變革?而恰恰我們知道,教育部發過文,嚴禁教師做家教,對于這個在線視頻,政策上怎么看?我們要正視并研究這樣的問題。另外我還了解一些互聯網公司:有的公司告訴我說,我們成功動員了數以千計的985名校畢業的大學生做在線教學輔導,體制內的教育系統很難吸引這樣的優秀人才做教師,但我們做到了,所以國家應該支持我們這種公司;還有一家互聯網公司動員了五千名以上的外國人教中國孩子講英語,由于主要師資來自發展中英語國家,收費相對是比較便宜的,在全國的用戶越來越多。這些例子每天都在發生,很多公司還得到了融資,發展得很好。另外,像在線補習、在線資源提供等,我們還要保持一個疑問,就是我們用信息技術、互聯網的實際效果到底是放大了應試教育的負面作用,還是克服了應試教育的問題,我們到底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我知道有些技術在使用的方式上毫無疑問放大了應試教育的負面作用,這是我們需要避免的。建議之二,是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促進教育評價改革。應試并不等于應試教育,應試這件事情本身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這個社會畢竟面臨著各種層次上人才選拔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的應試也是公平的表現,否則怎么樣選拔。我個人覺得新的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把應試這件事情做得更加面向學生的能力和更加面向學生的發展,而不是局限在中國傳統的紙筆考試。信息技術的到來給我們評價的改革創造了很大的空間。像伴隨式評價,在信息時代出現了很多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可以通過伴隨式的對孩子的發展進行過程式評價和記錄,能夠多多少少走出紙筆考試的局面,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所以我的建議之二是希望探索用互聯網促進教育評價改革。第三點,我希望在互聯網+教育公平的信息化保障方面提出三個小建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基礎條件的保障變成教育公平的前提條件,教育信息化在使用過程當中必然面臨著裝備的升級和維護以及帶寬的增量需求,這件事情會越來越突出。全社會各個領域都應該提升信息化裝備的水平,就教育來說我有三個個建議:第一是希望將全國的中小學的寬帶接入特別是西部中小學寬帶接入納入到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推動的“寬帶中國”的標志性成果,也就是村村通的指標中要把村里學校通網也列入。第二是建立寬帶補貼的機制。國家對寬帶使用的定價并未對學校有明顯優惠,這筆經費對許多中小學而言是沉重負擔,造成了許多中小學高速互聯網建得起,用不起的局面。我們建議能夠對學校等公益機構的寬帶接入費用給予優惠,政府建立寬帶補貼的機制。第三個建議,是將不同類型、不同地域、不同規模學校的弱電系統及網絡設備(如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終端計算機等)建設作為單獨的章節納入到高校、中小學校舍建設標準中,對弱電系統及設備的建設內容、施工要求、驗收質量、安全性等提出明確要求。作者:任友群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教育宏觀政策研究
轉載:芥末堆
文章有刪減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