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領域如何實現最有效的“知識共享”?
自2014 年開始,以“人”為中心的知識和技能的“共享經濟”開始打破機構、地域、資源的限制,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知識經濟模式”在教育領域呈現出各種可能性和發展路徑。
在垂直化的在線教育領域,不管是真人在線互動,作業答題類平臺,還是慕課模式,都少不了共享經濟的參與。
在傳統教育行業,老師群體是知識內容的核心產出者,但其可“傳道授業”的路徑卻非常有限,除了課堂及培訓,其長期積累的專業知識經驗以及可支配的盈余時間,都無法被最大化利用。因此知識共享經濟的火熱,無疑為老師群體提供了知識價值轉化的可能。首先,從用戶方面分析,“因材施教”的需求日趨明顯,學生需要清楚自身學習特點、能夠解決差異化問題的老師,家長需要能夠破解家教難題、給出專業權威解決方案的內容。而傳統模式除了付費成本較高之外,還受到區域空間限制、優質教育資源不均等影響,無法滿足“按需服務”的個性化要求。從老師群體來看,教育知識及經驗的分享,除了面向線下有限的學生,缺乏有效的分享途徑及分享方式;同時因教育知識具有專業性、復雜性、連續性、深入度、階段性等特點,目前無法通過單一分享模式。目前,教育類的產品如答疑類APP,看似是針對具體問題的“個性化服務”,能夠解決一道題、一個知識點,但由于缺少深入和持續的互動,就無法達到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行業的知識共享模式,雖然能將用戶需求端與知識供給端進行連接,但如何有效連接,并形成良性的共享機制?直接復制現有平臺模式貌似行不通。梳理下現有的在線教育模式可以窺見,大部分仍聚焦于打破教育資源的邊界,試圖通過O2O平臺化的運營,實現學生群體和老師資源的個性化匹配。以家教O2O模式為例,許多平臺打通了教育的需求端(學生)和供給端(老師),使兩者可以自行選擇和匹配,但如何保證學生找到最合適的老師和最適合的教學方式、如何保證學生和老師之間有效的持續互動,卻是家教O2O模式至今無法解決的問題。另外,現有教育O2O大多會為了拉新用戶全力“圈名師”,而沒有考慮過培養一流師資隊伍的機制和能力,這類的短視無法帶動整個平臺教學質量的提高,長遠來看用戶也會逐步失去黏性,并不利于O2O教育的長遠發展。在一些細分領域,已開始出現“類知識共享”的模式探索,比如教育咨詢平臺。面向青少年家長群體,老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在線咨詢、電話咨詢、文章分享)分享自身的知識與經驗,通過為家長和學生提供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案,進行持續的知識變現。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周邊產業,對于教育來說是一個有效的輔助,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但并沒有觸及傳統教育的痛點、同時也是教育的本質——因材施教。歸根到底,知識共享經濟實質是認知盈余的一種演化,采取的是一對一個性化的模式,教育行業的“知識共享”模式長遠推行的難點在于,在非標準化的場景模式下,如何持續性的保證服務品質?如何實現知識分享的規模化?如何實現用戶需求與平臺資源、內容之間的平衡?只要想清楚這些問題,知識分享模式在教育行業的想象空間依然很大。依靠嚴格、高標準的篩選機制,保證師資的質量;同時,憑借大數據實行學生、教材和教師的精準匹配,因材施教,實現持續跟蹤、實時調整的個性化教學。“知識”在所有的分享對象中當屬最為特殊的一種,而“教育”也是所有行業中回報周期較長、需要持續互動和培養才能產生結果的一種。但是,如果擁有創新的分享平臺、科學專業的教學管理機制、注重互動和針對性的教學理念,那么,就有可能在一個廣大的平臺上匯聚最優質的資源,實現最有效的分享。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互聯網學習觀察家(ID:elearninggcj)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