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語言教育,語言教育是一個相當廣泛的教育類型,也是市場份額相當巨大。語言學習的特性:學與練,學習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學習,但目前學有余而練不足,如何提供良好的外語環境和練習機會是需要加強的地方。
3.學歷教育,需要教育機構的結合還有政策的指引,具體產品嘛,我不想說,你們自己領會吧。
4.職業教育,又是一塊大份額的市場。但是對內容的要求頗高,而且大部分的職業培訓還是以線下為主,線上只是為了做宣傳和引流。這個難點相對較少,最大的問題就是提高內容質量,讓用戶真的能學到想要學到的東西。
目前最常見的形式就是慕課和微課了,具體的好與壞需要真正的教育從業者來點評,筆者就不獻丑了。
因為筆者當年參與過用非常先進的技術和前衛的模式開發出的微課平臺項目,所以大部分國外的在線教育產品模式基本都見過,對我而言沒有多少新意。找了好久看到了一個很“反常”的產品——highbrow。模式很簡單,課程的作者起初是機構或者專家,慢慢會吸納更多的有才能的人成為作者。作者會將自己擅長領域內的一個小知識點做成課程,課程主要是文字形式。把一個知識點拆分為十節課最后加上測試題,一節課只有500字左右。用戶能訂閱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或話題,每天會通過郵件發送到用戶的郵箱,大概5分鐘可以閱讀完畢,10天學完一個知識點并完成測試來鞏固學習效果。
在視頻當道的現如今,居然還有文字形式的微課。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效果出奇的好,用戶粘性很高。仔細想想,這個產品特別像是自媒體+微課的結合體,文字形式的課程降低了作者的門檻。每日推送,增強用戶粘性和活躍度。每節課只有5分鐘,合理的利用了碎片化的時間。而作者則像運營微信公眾號一樣,不僅要保證內容質量,還要樹立自己的品牌,提高了作者的發展前景。
在線教育的用戶分為了兩大類:被動型學習人群和主動型學習人群,K12里的孩子就屬于被動型學習人群,而這類人群其實并不太適合在線學習,學校和線下才是更好的選擇,完全顛覆教育模式現階段并不現實,所以產品做的再好也會有一種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而大部分成年人則屬于主動型學習人群,他們才是在線教育的主力軍用戶。其實傳統線下教育和在線教育是有沖突的,用戶就是沒時間報班上課才會利用業余時間在線學習。所以在線教育更多的是點的學習而不是面的學習。系統性、周期性的在線教學內容這是在顛覆傳統教學模式,在中國教育制度的大前提下,還是需要好好考慮一下要不要這樣做。
最后來談談筆者當年做微課平臺時遇到的坑:首先,低估了K12的難點,覺得產品加入了游戲啊,互動啊,各種炫酷趣味性的課件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最后發現,新鮮感是每況越下,新鮮感少效果越不好。其次,對于老師而言,創作課程的動力不足,錄課又麻煩,收益也不好。再次,課程作者門檻略高,首先對教學方式有一定的要求,其次還得會操作錄課軟件,這會直接影響到課程內容的質量。最后,推廣太難了,對于創業公司來講,不僅要推廣給老師,還得推廣給學生,補貼少了沒效果,多了又補不起。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頭條君
轉載:在線教育行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