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O2O經歷轉型地震,逐漸回歸本質
日前,請他教創始人陳遠河在朋友圈稱已經從“家教O2O徹底轉型”,并表示,“家教O2O這個事兒非常難做成”。這樣一則消息出來后,在業界廣受業內關注。家教O2O行業真的地震了嗎?不轉型是否只能有死路一條?
業內人士表示,從去年到今年,家教O2O從受熱捧到遭冷遇,經歷了過山車式的發展,從2014年底開始進入市場的多家O2O公司或戰略轉型、或收縮戰線。互聯網教育研究院院長呂森林分析認為,“家教O2O非常難做,因為教育行業是低頻、高客單價的行業,類似滴滴打車模式很難滿足家長需求,根本原因在于家長和學習者還沒有養成習慣,獲客成本太高,而且用戶黏度和活躍度很低。”呂森林分析,按互聯網行業經驗判斷,在數百個教育O2O項目中,只有前兩三家才能存活,最終只有一家獨步天下。“目前,已經明顯出現了梯隊和落差,不斷會出現項目被收購、轉型或解散的消息。”“家教O2O確實非常難做。”跟誰學創始人陳向東這樣表示,一方面是因為教育場景本身的復雜性;二是學生和家長進行的教育決策的鏈條非常長;三是不同品類的家教O2O的流程和決策都是有著相對比較大的差異,再加上非常重要的是家教O2O不僅僅是牽扯到對傳統教育的理解的深度以及這方面人才的儲備。所以,家教O2O是非常難做到。據統計,在過去兩三年應該有2000多家號稱自己是做教育O2O業務的公司,同時這些O2O公司當中融資多的是幾千萬美元,融資少的可能是幾十萬或者幾百萬美元,某種意義上說有點類似于5年前的千團大戰。“從目前觀察來看,已經有90%以上的家教O2O已經關閉或者面臨著轉型。”請他教創始人陳遠河坦言,創立之初,選定的方向是互聯網+教育。運作一段時間后發現,O2O沉淀用戶價值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不是短期內能夠做成。O2O向來以流量、用戶、份額而非盈利來詮釋成功,盈利在家教O2O領域里,顯然成了一個“等待戈多”的故事。“經過評估之后,在一年前轉型。”陳遠河說,而從長遠來看,靠燒錢吸引用戶的產品和服務終將被淘汰出局,市場將驅使經營者回歸本質。輕輕家教創始人劉常科表示,教育和滴滴、外賣不一樣的行業,滴滴打車、外賣都是高頻、低價、輕決策的行業,教育正好相反,它是低頻、高價、重決策的行業。“這個行業是燒錢燒不出來的。”劉常科表示,原來大家通過發放補貼擴大規模,走的是打車、外賣的模式,經過實踐證明這個模式是不對的。“家教O2O現在越來越回到了教育的本質,回歸到教育行業該有的節奏:給家長和老師提供價值,并且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 我覺得這也是個好事,這說明這個行業已經在回歸理性了。”瘋狂老師創始人張浩表示,雖然家教O2O這個領域有一定難度,但他們始終認為有輔導需求的家長通過網絡直接鏈接老師的場景是成立的。只不過,在這過程中,探索的路徑需要迭代。目前,他們正在構建教師社群,通過鏈接優質老師,為教師群體服務,并不斷地進行內容的探索和沉淀,以此進一步地帶動流量的增長。呂森林分析,所有的家教O2O都進入轉型期,原來的模式行不通,但是O2O會衍生出新型模式,比如網紅教師等。新東主創始人俞敏洪、新航道創始人胡敏等,無疑是面授培訓時代的“超級名師”代表。網絡上在中國內地已經產生了億收入級別的教師出身的創業者(如邢帥教育),還產生了一些年收入千萬元級別的網紅名師,至于幾百萬收入級別的網紅教師已經屢見不鮮。可以判斷,在未來5-8年,中國內地市場會出現億收入級別的“網紅”超級名師。那些具有優秀教學品質和良好的鏡頭表現力的教師,會逐步脫穎而出,從而打造出中國的在線教育變現模式。在成名之前,網紅名師與企業的角色為員工和老板的關系,而在成名之后這種關系就會倒置,企業反而會淪為超級名師的附庸。名師的出身決定了不會運用更為智能化的方式來取代名師的作用,這樣的現象值得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引以為戒。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信報
轉載:輔導圈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