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已OUT,O&O正當時: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結合的新思路
無論線上與線下如何布局教育,其目的都在于厘清學習者的需求和困境,從而為其解決問題,創造價值。而想必當二者相互結合,必能達到1+1>2的效果。自從2013年“在線教育元年”的開啟,經過2014年的火熱和2015年的井噴,當在線教育走到2016年,其與傳統線下教育之間“誰去誰留”之間的口水戰也愈演愈烈。然而,當我們回到字面上來看,線下教育也好,在線教育也罷,基于“教育”的二者勢必應是相吸而非相斥。線下教育有其固有優勢,在線教育也并非完美無缺。關鍵在于二者有機結合,線上線下兩手抓,一句話:O2O (Online to Offline),更應該是O&O (Online and Offline)。就目前O2O教育的運營模式來看,一個“中介平臺”式的運用過程中,線上與線下二者實際上是脫節的。理想的O2O教育,其實不妨稱之為O&O教育,二者效用的發揮是相輔相成的——對線下教育是補充,對線上教育則是延伸。對于傳統教育培訓機構而言,O&O教育能做到互補,以線上教育大數據、個性化的優勢彌補線下課程定點定時定人的不足,同時也能打破線下教育的時空限制,提高教學的效率。對線上教育來說,將線下教育中良好的師生互動和學習氛圍的營造結合進來,再輔以大數據篩選更優質的教學內容和教師資源,則能更好地將線上和線下教育兩者的優勢相結合。如此,在線教育與線下教育二者比起“相愛相殺”,更要“相親相愛”。而他們之間幾個結合點也顯而易見:傳統教育中,教室、老師、同學是必不可少的組成元素。這些元素間的相互制約,在客觀上營造了“無法分心”的學習氛圍,使學習者能更加集中注意力,“別無他選”地進行學習與討論。而在線教育在打破了時空限制的同時,對學習者的自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用技術方法來有效得到改進。一個完整的學習閉環包括知識的輸入、內化與輸出,在這其中,與老師的互動和與同學的討論是關鍵。而如果在線教育只是把線下課堂搬到線上或者只將教師、教材等資源簡單地進行線上重現,那絕非在線教育的本意。事實上,在線教育是可以借鑒傳統線下教育的模式,更好地實現“輸入—內化—輸出”這個教育的閉環的。以近兩年十分火爆的“翻轉課堂”為例,將知識講授通過視頻置于課前,學生先自主完成知識點的學習,再到線下的課堂上直接進行師生互動討論,答疑反饋,比起單一的傳統教育,這一混合式教育更加高效地完成了整個教學內容。此外,在線教育通過大數據的智能分析,也可以保證其適配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需求的差異,從而將個性化培養做到極致。線下教育以校園、班級為依托所形成的一個個特定的團體,保證了學習者接受教育的同時,也無形中建立起了人際關系的紐帶。這一點,在成年人接受線下教育的時候尤為明顯,比如很多工作多年的人回到學校里去讀商學院,更多的是為了建立人脈,而非那一紙證書。在社群的概念出現之前,很多人都認為“建立人脈關系”是在線教育的短板。但是,反向思考來看,立足大數據這一背景,理論上足以將人脈網拓展到更大范圍,這也是Facebook、LinkedIn等社交網站成功的原因。落實到在線教育對人際關系的培養,目前最為可行的方法是,以在線課程中的虛擬班級為單位,建立社群,并在社群中激活學習者之間的連接,甚至于拓展到線下的交往。因此,未來的在線教育絕不是單單的在線互動教學,而是整合教學和社交功能為一體的在線教育體系。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互聯網學習觀察家(ID:elearninggcj)
文章有刪減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