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上最差的奧運會”得出企業管理的教訓
里約這一屆奧運會很有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差的一屆。這可不是隨口說說,是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科茨(John Coates)的吐槽。
2009年巴西申辦奧運成功時舉國歡慶,但時至今日,巴西陷入了3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且不說因為缺錢而拖到奧運開幕式當天仍在施工的一些比賽場館,也不說靠奧組委配發避孕套“防治”的寨卡病毒,更不提運動員下榻的房間各種設施缺損,單說各國運動員遭偷、遭搶的種種新聞報道,就足以讓人擔心這屆奧運會可能會變成一場“里約大冒險”。
如果把巴西奧運這盤大棋比作一家公司的話,這家公司的管理明顯是出了問題。希望企業家們能從里約奧運會的種種失誤中總結出企業管理的經驗教訓。奧運超支并不是新聞。每一屆奧組會都會信誓旦旦地保證,為奧運會提供更完善的基礎設施,世界一流的設備,也寄希望于奧運會給當地經濟的帶動效應換來整體的長期收益。不過嘛,現實總是殘酷的。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才過去了十幾年,當年氣魄恢弘的奧運場館已經由于經濟不景氣而遭到廢棄,人跡罕至,雜草叢生。而倫敦東區的窮人們在經歷了2012年奧運潮帶來的一波經濟刺激之后,不得不面對房價、租金上漲的慘烈現實。永遠超標的預算,勞民傷財的各種項目,效果成疑的經濟效應才是奧運會永恒不變的主題。有人說,這是由于奧運會的籌備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當年巴西申奧成功時還沒窮,如果量入為出,縮減開支,今天的局勢未必會如此狼狽。但巴西一味遵循舊的模式,有錢時敞開來花,等窮了就撐不住場面了。對企業家們來說,他們能從中得到的教訓是不要盲從規范,要敢于打破定式。從其他企業的成功和失敗中吸取教訓,善于發現新的方向,探索適合自己的最佳實踐。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稱奧運會是個燒錢的無底洞。斥巨資興建的各類場館往往在賽事結束后被廢棄,或是繼續燒錢維護,卻看不到顯著的經濟收益。主辦方為此攬上的債務需要十年乃至幾十年才能還清。可各國為什么愿意攬上這種苦差事呢?2009年時已經是巴西第三次申奧。當時的巴西總統盧拉揚言,申奧能否成功,對于巴西來說是關系到能否提升民族尊嚴的問題。都是面子作祟啊。許多企業家應當從中領悟到,無論面臨多少不利因素,不管情緒上面對多大的壓力,要想在商戰之中突圍而出,就必須將情緒的影響與高層的決策隔離開來,避免踏入陷阱。早在距離里約奧運會還有2年時,巴西的奧運場館建設大致只完成了計劃的10%。有點急眼的奧委會曾經問巴西有沒有PlanB(后備方案)。巴西表示沒有……后備方案必不可少,但在此之外,企業家應當定好止損點,明確知道一旦面臨失敗,在哪個階段該抽身而去。事前做好最壞的打算與事后諸葛亮相比,最重要的差別在于能夠及時醒悟,有時間作出應對。壯士斷腕顯然比慢慢耗到油盡燈枯要強。而且,由于在放棄當前項目時心理、情感和財務上都經過了一番準備,處理起來要比等到山窮水盡時更從容。早在2014年5月,就有報道稱國際奧委會曾致意倫敦,希望后者再接再厲,從里約市手中接過那個爛攤子,把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設施洗洗刷刷,然后再辦一屆。很明顯,給奧運會搬家這種事是個無比龐大的工程。從物流的層面來說,這一提議的可行性不大。但從奧委會這種敢于“湊合”的精神中,企業家也能得到啟示。有時候不妨從戰略的角度轉換一下思維,只要對公司有利,總部和工廠遷址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根據美國著名的科技博客網站Business Insider的說法,自從1968年以來,就沒有哪屆奧運會不超預算的,預算超標的幅度平均為167%。只有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的溫哥華冬奧會的預算超標幅度低于29%,分別為4%和17%。里約奧運會原本的預算是119億美元,實際成本現在已經超過了150億,預算超支的幅度已經接近50%。根據目標管理的SMART原則,組織應當制定具體、可衡量、可實現、與其他目標有相關性且有完成期限的目標。里約奧組委交出的這個作業顯然不及格。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世界經理人
轉載:熊貓照明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