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就是一陣風?
教育部自2010年起,連續六年舉辦了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每一屆大賽都能感受到引進新媒體新技術引發的一波又一波信息化熱。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深刻地改變著現實生活。掌握信息技術是適應時代的基本要求,可以說21世紀不掌握信息技術,在某種意義上說,就等于文盲。信息技術給人類傳播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它不僅給我們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傳播媒體,而且給我們創造了更多、更豐富的傳播方式和途徑。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傳播是緊密相連的,人類傳播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日益豐富多彩。掌握和應用基本的信息技術,提高人際傳播和交往的技能,是信息社會中的每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也將成為我們每個人社會生活的必需。關于教育信息化,我們不能僅僅把它理解為“多媒體化和計算機網絡化”,盡管多媒體與網絡理所當然是教育信息化的技術先鋒,但學校教育的多媒體化和網絡化決不能等同于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內涵遠比這大,一般理解的教育信息化,即指在教育與教學中,開發并應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建立信息社會需要的教育環境。從信息論的觀點來看,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利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建設一個能使教育者和學習者方便地獲得信息和交換信息的環境,特別應指出的是,教育信息化中的學校教育教學環境是指圍繞學校教學活動周圍的一切事物,是教學活動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全部內外條件的總和。教育信息化是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的有力手段,以信息化推進現代化是新時期教育改革的戰略主題。然而,現實中,一些基層教師對教育信息化卻存在著抵觸情緒,甚至有的專家也看不慣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育,直言教育信息化就是一陣風,風過云散,教育還是濤聲依舊。有人將這種現象概括為“上邊熱下邊冷”。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認識誤區和實踐偏差。有些教師對教育信息化缺少應有的職業敏銳性和正確認識,看不到它的優勢,站位不高,視野不寬,產生畏難心理。有的則擔心信息化會造成教育質量下滑,失去已有的優勢。任何新生事物的萌芽生長,都要經歷一個先破后立的過程,教育改革的過程就是破解問題的過程。破解教育信息化“上邊熱下邊冷”這一難題的根本之策是推進轉型發展:一是重心轉移,即教育信息化的工作重心要從重建設轉向重應用。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是基礎,應用是根本。然而,重建設、輕應用成為時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首要問題。有的學校建設了高標準的信息化終端平臺,為每位學生配備了平板電腦,創建了“人人學、處處學、時時學”的良好環境,但忽視了應用創新,資源開發不足,高端設施形同擺設,平板電腦演變為訓練工具。教育信息化應有的泛在學習、高效教學、精致管理、大數據評價等功能沒有開發和利用,既造成了優質資源浪費,也導致教師對教育信息化產生誤解。鑒于此,推進教育信息化,要實現重心從建設向應用的轉移,推動學校教育全新變革。二是主體下移,即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主體要從教育行政部門轉向基層學校,發揮好基層教師的主體功能。真正的經驗智慧來自基層,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推進教育信息化,不在于召開多少次會議,也不在于下發多少份文件,根本在于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無論是建設還是應用,基層教師才是決定因素。沒有基層教師的積極參與和自主創新,教育信息化必然會“上邊熱下邊冷”。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實現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主體從信息技術主管部門轉向教育全局,形成跨界協同、多管齊下、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三是創新前移,即從簡單機械的模仿轉向學校的自主創新。一些學校正是由于滿足于機械模仿,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才影響了教育信息化進程。推進教育信息化,既要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學習態度,更要有“技術為我所用”的創新智慧,無論是平臺建設,還是信息化應用,絕不能生搬硬套、機械模仿,而應本著“應用驅動、融合創新”的原則,探索出符合本地本校實際的教育信息化之路。這是新時期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必然選擇。作者:許興亮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聚焦職教(ID:zjteachers)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