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信息化關鍵詞,離你還有多遠?
這是一個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計算等新技術“百花齊放”的大時代。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被運用到了教育領域,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正在快速推進,2016年也快接近尾聲,小編提煉了2016年的關鍵詞,我們可以對照看看,自己學校離十三五的信息化要求還有多遠?第一,完成“三通工程”建設,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礎支撐能力。加快推進“寬帶網絡校校通”,基本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的全面覆蓋,具備條件的教學點實現寬帶網絡接入;城鎮學校班均出口帶寬不低于10M,有條件的農村學校班均出口帶寬不低于5M,有條件的教學點接入帶寬達4M以上;東部和具備條件的城鎮各類學校應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我國已然進入了教育信息化全面融合的階段,無線網絡就是全面融合的基礎設施。在十三五期間,國家提出的最基本的就是實現無線覆蓋,這也為企業實現業務拓展和產品開發提供了可能,同時也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礎支撐能力。第二,實現公共服務平臺協同發展,大幅提升信息化服務教育教學與管理的能力。“十三五”末,要形成覆蓋全國、多級分布、互聯互通的數字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為學習者享有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提升教育信息化支撐教育教學的水平。在教育領域,國家正積極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創新資源平臺、管理平臺的建設、應用模式。企業根據國家規定與學校需求建設資源平臺,提供優質服務,將是大勢所趨。隨著政策明晰化,競爭或將更為激烈。第三,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優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能力。“一校帶多點、一校帶多校”的教學和教研組織模式,將逐步使依托信息技術的“優質學校帶薄弱學校、優秀教師帶普通教師”模式制度化。深入推進三個課堂建設,積極推動“專遞課堂”建設,鞏固深化“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成果,進一步提高教學點開課率,提高教學點、薄弱校教學質量。為進一步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國家重點推進三個課堂的建設,“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都是具體的實施模式;而在政策的鼓勵下,學校與企業聯合建設的教育聯盟或將迎來新的高潮。第四,加快探索數字教育資源服務供給模式,有效提升數字教育資源服務水平與能力。繼續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等信息化教學推廣活動,激發廣大教師的教育智慧,不斷生成和共享優質資源;實施職業教育數字資源試點專項,國家示范性職業學校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計劃,以先建后補方式繼續開展“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推動職業院校廣泛應用。鼓勵企業積極提供云端支持、動態更新的適應混合學習、泛在學習等學習方式的新型數字教育資源及服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保障基礎性數字教育資源的供給,并發揮好已有資源的作用,利用以互聯網為主的多種手段將資源提供給各類教育機構,尤其是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的學校免費使用。大力實施面向不同行業、企業的高等學校繼續教育e行動計劃,辦好開放大學、老年大學、就業技能培訓等,為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提供有力支撐。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新型數字化的教育模式將得到更為廣泛的運用和推廣,在深化高校教育、社會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等方面,都意義重大。第五,創新“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與應用模式,從服務課堂學習拓展為支撐網絡化的泛在學習。要積極利用成熟技術和平臺,統籌推進實名制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與應用。空間要集成網絡教學、資源推送、學籍管理、學習生涯記錄等功能。要融合網絡學習空間創新教學模式、學習模式、教研模式和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模式。鼓勵教師應用網絡學習空間開展備課授課、家校互動、網絡研修、指導學生學習等活動;鼓勵學生應用網絡學習空間進行預習、作業、自測、拓展閱讀、網絡選修課等學習活動,養成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服務的良好習慣;鼓勵家長應用網絡學習空間與學校、教師便捷溝通、互動,關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有效引導學生科學使用空間。要實現學生學習過程、實踐經歷記錄的網絡學習空間呈現;依托網絡學習空間逐步實現對學生日常學習情況的大數據采集和分析,優化教學模式,以“人人通”的廣泛、深度應用進一步體現“校校通”“班班通”的綜合效能。教學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的結合,為教師和家長引導、鼓勵學生教育提供更大空間和更為靈活的方式方法。第六,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從服務教育教學拓展為服務育人全過程。要依托信息技術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促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改革,推進信息技術在日常教學中的深入、廣泛應用,適應信息時代對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有條件的地區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在“眾創空間”、跨學科學習(STEAM教育)、創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應用,著力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養成數字化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信息化面向未來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引領作用。素質教育在信息化手段的支撐下更能走向現實,也才能讓教育更適應新時代的需求,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建設勢在必行。第七,深入推進管理信息化,從服務教育管理拓展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建成覆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和相關教育機構的國家教育管理信息化體系,實現教育基礎數據的“伴隨式收集”和全國互通共享。要推動管理信息化與教育教學創新的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基礎上,實現決策支持科學化、管理過程精細化、教學分析即時化,充分釋放教育信息化的潛能,系統發揮信息化在政府職能轉變、教育管理方式重構、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中的作用,促進政府教育決策、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推動教育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除了管理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數據還能為決策提供更為科學的支撐,教育信息化的潛能能夠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第八,緊密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從服務教育自身拓展為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精準扶貧,貴在思路創新,方法創新,重在實效。教育信息化有助于突破地理阻隔與空間障礙,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教育信息化要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在“一帶一路”“互聯網+”、大數據、信息惠民、智慧城市、精準扶貧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作用,提供廣覆蓋、多層次、高品質的公共服務,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提升均等化普惠化水平。從國家政策的導向性來看,中西部經濟崛起和教育公平都在同步進展中,企業的資源配置當然也會跟隨政策導向有所傾斜。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中國教育信息化
轉載:中教新媒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