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學校作為教育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關鍵,學校教育信息化究竟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本期解讀教育信息化的文章將聚焦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工作內容。如上面那幅圖展示的,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內容有五項:學校管理信息化、校本資源庫建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學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五項工作既離散又相互融合,圍繞管理、教師和教學三個點展開。好的學校需要好的領導,學校教育信息化搞得好肯定這個學校的校長對教育信息化有深度的理解,對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方法有獨到的見解。校長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力決定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開展要緊密結合學校實際需求,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教學的無縫融合。1、學校管理信息化要將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融合,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管理方式。管理信息化最核心的原則就是將信息技術與學校已經形成的管理模式融合,校長要帶頭使用管理平臺,并不斷嘗試新型的管理方式。2、校本資源庫要面向教師、服務教師,做到共建共享,通過一些激勵措施鼓勵教師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并不斷更新。目前很多學校校本資源庫建設都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原因在于學校在政策層面沒有認真的研究,沒有立足于教師的實際需求,沒有形成有效的機制。3、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不是讓學生掌握操作系統、辦公等軟件的操作技能,而是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也不僅限于技術環境下,當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遵循分析問題、制定方案、實施方案和評價反思的步驟最終解決問題,通過不斷的實踐-反思發展能力。4、教師是教學的核心,按照《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要求,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現階段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師需要具備將所掌握的電子白板、電子教材、App等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能力,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信息化教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要從培訓、教研兩方面入手,制定長期的教師專業發展計劃,緊密圍繞課堂教學,從實踐的基礎上探索新的應用方式。5、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就是創新信息化教學環境下的教學方法、模式,將教學的重心從教師轉移到學生上,在課堂中更多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類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深層次理解知識的基礎上發展高階思維能力。作者:梁凱華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中國教育信息化(ID:zgjyxxh)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