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智慧校園建設
智慧校園的建設最終要落實到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最終以學生的發展為標準來評價智慧校園建設。隨著《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的正式發布,教育界關注的焦點也隨之轉向了“核心素養”的研究。在“互聯網+”這一時代背景下如何理解“核心素養”,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如何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學校如何構建新的育人環境,家長如何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教研如何支持教師專業發展從而滿足教師能夠有能力落實核心素養,這些都是當前亟待從教育系統而不是局部改革去探索、完善。這也是智慧校園建設中重點應該解決的,如何從環境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管理隊伍建設、新的育人模式入手,構建起新的育人新生態。眾所周知,教育目的的變化是隨著生產力的變化而變化的,生產力決定了教育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技術、一種生態,更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意味著我們國家已經從工業時代進入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時代,也意味著生產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教育是為了提供適合生產力發展的人而服務的。工業時代人們只要掌握知識技能就可以參與社會生產,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而“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掌握了比單個人還多的知識與技能,人擁有的知識和技能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這就要求教育能夠培養新的人才以滿足社會的進步。智慧校園建設中如何落實人的高層認知能力,尤其是整合、評價、創造的能力也就至關重要了,而不能利用“互聯網+”技術把應試教育做到極致。以班級授課制為代表、以教為主的教育為工業時代的發展提供了人力保障。但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們發現原有的教育似乎存在很多問題,很多人都在批判他們所經歷的傳統教育,好像傳統教育是我們的敵人。在各種類型的培訓會上,無論是大專家、小專家都在批判傳統教育,在這種背景下大家四處尋找教育改革的良方。有人翻出民國時代的教育、尋遍國外的教育,種種現象表明我們亟需在國家層面給出正確的導向,指導我們到底要培養什么樣的人。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十多年來,其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實踐中,往往難以深入實施,應試教育傾向難以從根本上扭轉,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得不到真正落實。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健康體質狀況下滑、社會責任感缺失、創新精神不足、實踐動手能力差等問題,已成為困擾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頑癥”。有關研究顯示,全國近半的學生存在嚴重的考試焦慮情緒,初二年級五分之一的學生表示不愿意上學,超過十分之一的學生有嚴重厭學情緒。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影響到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影響到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水平。整個教育系統,尤其是智慧校園設計建設過程中,如何為新目標的落實做出規劃和調整,從而滿足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已成為當務之急。核心素養的確定標志著我國新一代教育目標的確立,直接影響我國教育未來的發展,意義深遠。同時也標志著我國的教育從課程觀、能力觀上升到了新的育人觀,這種育人觀要求跨學科、跨領域培養學生的復合創新能力,核心素養的本質是創新融合。因此,為更好地培養社會發展所需人才,我們應加強對智慧校園建設的指導,注重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人的重要作用。智慧校園的建設最終要落實到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最終以學生的發展為標準來評價智慧校園建設。比如當前的創客教育、STEM教育就做到了融合創新,為學生們創造了跨學科的學習機會和體驗機會,對教育起到了推動和加強的作用。但我們還應該加強對原有課程的存量改革,強調“互聯網+”和課程的融合創新,尤其是包含多學科的融合創新。只有占學生學習時間長達80%以上的原有學校課程落實了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才真正落實了我們國家新的育人目標。《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框架明確給出了“互聯網+”時代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它包含三個方面、六大素養。第一是講文化基礎,強調人要有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談及人文底蘊,必然離不開閱讀,閱讀過程中去其糟粕、存其精華。也就是說我們要關注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能力與人的核心素養息息相關,當然如今的語文課堂的目的與過去語文課堂完全不同,過去的語文課堂的目的是掃盲,而現在的語文課堂的目的是培養具有人文底蘊、文化傳承的人,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閱讀素養,尤其是批判性的閱讀。科學精神強調的是人要有探究、批判質疑的能力;第二是自主發展,強調人要學會學習、要健康生活。學會學習是指在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不是知其然,而是知其所以然,要明白背后的道理,可以舉一反三。能夠根據已學知識去應對還未出現的問題和狀況,要有問題解決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所以學會學習是“互聯網+”時代人必須具備的一個素養。另外,健康生活標志著我們從解決溫飽問題已經發展到了解決自身內涵發展的問題。目前,很多研究表明當今時代學生的抑郁傾向非常嚴重,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關注學生的健康發展;最后一個方面是社會參與,強調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之所以提到社會參與,是因為在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人必然要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要有責任、有擔當,還要有實踐、有創新,所以在創客教育中要落實實踐和創新。核心素養的出臺要求我們在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重視人的全面發展,重視每一個人的全面發展。通過智慧校園建設提供適應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育人環境,這種環境既包括軟硬件環境,更包括鏈接人的軟環境。總之,當前智慧校園建設中,要以“核心素養”為指引,以系統觀來統整原有的教育系統,構建起一個聯通教研部門、科研部門、管理部門、學校和老師、學生、家長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育人環境。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要深入課程,強調“互聯網+”與課程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為孩子核心素養的養成奠定基礎;其次,要提供教學實踐過程中個性化的育人環境,這種環境要保持孩子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要讓學生展示自己、獲得成功的體驗;再次,要依托智慧校園建設,加快推進教育領域簡政放權,實現管辦評分離,提高教育治理現代化水平,支撐“政府管教育、學校辦教育、社會評教育”,助力基礎教育精細化管理,提升教育決策科學化水平;智慧校園的建設還要支持評價的變革,支持新一代“評價就是學習”的理念,構建一種能夠進行多元評價的新型環境,這種環境強調過程性的評價、表現性的評價和多元評價。最后智慧校園建設還要充分利用外部力量,借助“外腦”,引進高端“智庫”,讓智慧校園建設真正為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助力。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中國教育報
轉載:中國教育信息化(ID:zgjyxxh)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