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風斬浪,在線教育正在醞釀爆發點
2017年在線教育行業應告別單打獨斗的“割據”狀態,轉而尋求抱團發展。唯有在產品、內容、技術、平臺、渠道等多方面合作共享,才能建立開放多元的教育生態,進而推動整個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日前,有市場機構對400家主要在線教育企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6年底,400家企業中有70%處于虧損狀態,10%的公司能夠持平,能夠盈利的僅占5%,甚至有15%的企業瀕臨倒閉。在線教育所面臨的生存困境不言而喻,但其生命力真的如此微弱嗎?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1.38億,增長25%,市場規模超過1500億元。2017年已經邁入三月,在剛剛過去的兩個月里,有兩大教育政策不容忽視。其一是《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共設計59項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政策舉措,擬安排14項工程,均瞄準教育現代化如何向前推進。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張力在報告中指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各地進行了許多嘗試,但離中央的要求和百姓的期盼仍有一定距離。而這段距離,恰恰是在線教育可以發力的地方。他建議,“可以重點關注這14項工程及中央、地方財政的資金流向,深入做一些工作,甚至參與到購買服務中來……”那么,教育企業參與的渠道是否暢通呢?2017年2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確定,進一步放寬準入,制定引導社會力量通過多種方式建設運營教育等設施的方案,對社會需求大、群眾呼聲高的領域要盡快有突破。鼓勵設立社會資本為主、市場化運作的投資基金,擴大股權、債券等投融資渠道,支持開展知識產權、收益權等質押融資。張力主任認為,更多的社會力量、民間資本可以進入到教育服務領域中來,提供多樣化的、老百姓可以購買的、有選擇性的甚至是排他性的服務。在線教育的用戶規模是巨大且持續增長的,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在線教育企業的發力點在哪里?在學歷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領域深耕18年的弘成教育集團董事長黃波給出的“藥方”是個性化。她認為,在線教育應從內容、評測、節奏、路徑、反饋、目標六大方面實現個性化,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不同需求。在此過程中,對大數據的挖掘與應用值得重視。與之不同,學堂在線首席運營官、副總裁紀飚在探討慕課的未來時更多地體現出多樣化的理念。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慕課平臺,學堂在線以有1000多門課程、200余家合作機構、650余萬注冊人數。值得一提的是,學堂在線把慕課資源與學校教學、深度融合起來,成為全國工程碩士在線課程唯一平臺、推出了我國第一個混合式教育學位項目、推動高校間慕課學分共認、推出微慕課……樂易考教育科技集團總裁葛紅艷也認為,慕課將成為大眾學習的常態化行為,將新技術與體制內學校相結合建立教育資源共享生態是未來的一大趨勢。無論各個企業鎖定的發力點是什么,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才是一種智慧行為。北京愛視恒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禾為強調“長板理論”的重要性。面對在線教育行業的暫時低迷,資本的熱度是否有所消減?2016年,在線教育機構51Talk成功赴美上市、新東方網獲準掛牌新三板,還有不少資金保持著與創業公司的接觸,這又說明什么呢?慕華金譽創世合伙人、總裁張妤認為,教育行業資本證券化時代已經開啟。截至2017年2月,新三板教育行業共有224家公司,A股市場43家,美股/港股市場8家,教育行業已在資本市場形成巨大的產業集群。同時,教育行業資產在主板擁有較高的估值且一級市場估值持續提升。那么,在此情況下,資產證券化的路徑選擇有哪些?國內IPO、海外IPO、借殼上市、新三板掛牌、并購,各自的優缺點及未來方向是什么?慕華金譽創世合伙人、總裁張妤給了我們詳細梳理。張妤認為,新三板或并購仍是教育資產證券化的主要方式。上市公司收購教育資產是雙贏之舉:上市公司通過轉型教育業務獲得了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教育公司通過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獲得財務回報。起步于2011年的在線教育,在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幾經沉浮。盡管目前業內企業總體經營欠佳,但人們對于在線教育的熱情卻未見消減。2017,在線教育的發展趨勢和走向是什么?慧科集團首席戰略官陳瀅認為,經歷了2016年的沉寂之后,2017年對在線教育的投資會有大的爆發。在技術強驅動的當下,技術的領先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建立共享教育生態,整合線上線下的教育資源也不容忽視。游戲化學習領域的新面孔滿滿學院CEO周尚安也強調了技術更新迭代的重要性,他們在產品研發中使用了VR技術,能夠讓培訓師更簡便地設計游戲化學習項目。“泛在化學習成為趨勢,大數據初露鋒芒。” 阿里云教育行業首席業務架構師石立勇如此判斷。愛迪科森董事長蔣立佳認為,今年在線教育行業將出現新的增長點,新三板將會出現較大的分化,同時催生更多機會。在北京大學企業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峰看來,終身學習、混合式學習、知識管理和學習科學是值得深挖的領域。在中教全媒體看來,2017年在線教育行業應告別單打獨斗的“割據”狀態,轉而尋求抱團發展。唯有在產品、內容、技術、平臺、渠道等多方面合作共享,才能建立開放多元的教育生態,進而推動整個在線教育行業的發展。作者:李莎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中教全媒(ID:cedumedia)
文章有刪減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