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的7項用人心得
創業公司最容易遇到的情況就是“趕鴨子上架”,實際能力比崗位低,無人可用。可以選擇聘請豐富管理經驗的資深管理者、高管,讓他們做內部講師,給下面團隊的人上課。一來下面的人能力得到了提升,二來本來基礎的培訓讓高管去聽不可能,他們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強了,還要忙業務。但是讓高管給下屬講課,當他復習的時候,去學習該怎么講的時候,能力也同時得到了提升。HR要根據業務目標來評估學習和培養的需求。創業團隊主要有兩種發展能力的方法:一是花錢買已具備能力的人進入公司,那自己公司的這項能力就可以迅速建立;第二種就是內部培養。這兩種方法都要有,即便在創業早期。因為如果都是從外面買,內部員工就沒有機會成長了。HR所有體系都是一環扣一環。設計、實施等,要做的比看到的早。員工不是完成目標的工具,如果他感覺到了,很快就會走有一家公司1000余人規模的CEO說,我下面直屬的幾個負責人每年跟我談目標,我都很難受,他們總是討價還價。其實談目標不是為了一個數字,而是在過程里面,相互確認對目標已經達成一致。至于如何完成這個目標,作為下屬懂得主管將如何支持,作為主管懂得下屬將如何去做;協同的部門彼此知道,在什么地方該兩肋插刀,這個部分才算完成。這不是一個動作,而是一個過程,從談話里面知道怎么支持下屬,而下屬得到信心和力量的時候,心情會很不一樣。還有一個關鍵是,員工不是我們完成業務目標的工具,如果他這樣感覺,很快就會走。所以不但要拿到業務結果,還要幫助他們團隊成長,這也是HR促使發生的事情,這樣團隊整個組織能力才會上升。目標相當于團隊前面的靶。員工就像在拉弓,但拉不開,能力不夠會射不到。所以既要保證前面有靶,結果拿的到,人還要練臂力、腦力、視力、精準度。練組織能力這個過程,通常由HR來主導。從人的問題來看,要先做診斷:看業務、組織以及基本的框架體系結構;框架體系里面包括薪酬、股權、人才發展通路等;再根據這個框架去看找什么樣的人進來,以及人進來了之后,要做設計評估、晉升等等。整個過程里面每一個環節都是跟整體文化相關的。現在創業公司非常多,而人才市場競爭是非常的激烈的,勞動力成本很高,挖角也很快。整個互聯網行業的人才,對企業基本沒什么歸屬感——哪里給我的錢多,我就去哪里。有個CEO跟我講,一個還不錯的技術人才,他說要多少錢,我就給他多少,但是我都給了,他還不來。因此我們也看到這里面,人才的發展速度、自身的能力,跟崗位、薪酬,并不一定是完全匹配的。這是互聯網人才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是企業不愿意在人才發展方面投入更多。但市場上真正好的人才其實非常有限。怎么辦?首先要判斷在招聘上有什么優劣勢,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與之匹配的策略是:吸引愿景導向的人才,而不是靠錢。我們如何吸引合適的人才?首先得確定“什么是合適的”。這個問題建議HR跟CEO討論一下,到底什么樣的候選人是我們需要的。舉個例子。雷軍在創建小米的時候,最初階段80%的時間都花在組建核心團隊上。全國的飛,飛幾次就為見一個人。這說明了什么?——真正的人才不是“成本”。一個人才進入公司的時候,他給公司帶來的收益一定超過他的年收入。所以他不是“成本”,而是公司的“投資”,這才是真正的人才。大家可以想想,CEO最關心的是什么?業務、營業額、利潤是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團隊怎么樣,團隊士氣怎么樣?所以一個是業務、商業的,一個是團隊的。一個好的人才進來,他不但給公司帶來前面營收的部分,他還會帶很多的人才進來,而且會使團隊氣氛變得更好。在招聘的配制方面,有一個很重要的門道:擒賊先擒王——把公司里面重要的、對業務影響最大的崗位先抓住。這個人進來就會像葡萄串一樣的,拎到上面,一下就可以出來一串葡萄。創業公司招聘,跟一般大公司招聘有一個很不同的地方——“因人設崗”。HR的傳統理論是不可以因人設崗,但對創業公司來說,因為業務理念邊界比較模糊,可能性非常大。所以如果一個候選人非常有激情,且個人能力有特別之處,就可以讓他進來,給一個可能做的崗。比如本來打算是1的崗位做A的范疇,2的崗位做B的范疇,這個人有1+2的一半,那就可以把A和B都給他做。在創業團隊就是要大膽。其實HR有一個目標選材的方法,就是根據你的目標來選擇人才。我們要分析清楚“我是誰”,優勢在哪兒。如果這一步做得好,就相當于畫了一張人才畫像,然后照著這個去找就好。人找到后,再判斷是不是要的人。這時候有很多面試的方法。假設這個人才畫像里面,有一項 “創新突破能力”特別重要,那就根據這個來提問。從過去的經歷推斷他未來做這件事情的可能性,這是一個趨勢。因為人的思維模式,不會在短期內發生改變,除非發生重大事件。因此有一個小技巧是,不問如果這樣的話你會怎么做,而是問“你有沒有過這樣的例子”,用STAR方法結構問當時遇到的情形(situation),要解決的問題(task),采取的行動(action),達到的結果(result)。如果收集到的STAR很多,意味著這個人說的是真話。另外,人才畫像一定要跟老板以及業務搭檔一起畫。我在做HR咨詢過程中,有個CEO跑來跟我講,說HR經常是一個孤獨的狂歡者。我作為HR出身的,很替他們難過。HR有時候很自娛自樂,招各種人,其實招的根本不是公司想要的人。HR不能沒有業務視角,了解業務,才能畫準人才畫像。之后招進來的人其實很容易判斷,因為面試是我們的強項,前面往往不是,而且畫像經常變。今天講招UED,明天講招一個美工。有時候畫像已經變了,但HR不知道。初創階段對HR的要求是,保持極其密切的溝通,做一個貼身的HRBP (HR Business Partner)。只有貼身,才會在老板的想法還沒有從嘴里說出來的時候,已經提前感知到了。上市公司也是這樣,今天踩油門,明天踩剎車,更何況創業團隊。所以這真的是對HR工作巨大的挑戰。還有一個給用人部門、主管的建議。HR在招聘里到底是什么樣的角色?在不符合公司文化時是否擁有一票否決權?這其實是由公司文化來決定的,特別在面試環節,要打配合戰。但擁有錄用候選人最后的決定權是在業務leader,并且業務leader要幫助人才在公司落地、留住。第一,把溝通放在事前,而不是事后。也就是說,在畫人才畫像的時候,就定好什么樣的人是我要的,什么樣的人是我不要的,一票否決權肯定在底線里面。不過很多時候可能是面試過了,但回到人才畫像才發現當時這個地方沒談好。這時候你得反思,跟業務主管的信任關系是不是已經足夠?他是不是確信你在為這個業務長遠考慮?另外,你的專業能力是不是得到了他的信任?這兩個是HR要繼續修煉的內功。第二,再看這件事情我們怎么處理。其實一票否決權不是所有公司都要的,比如說戴爾招聘就不是HR說了算。在戴爾,HR只是招聘的流程部門,不是真正負責部門,所以不是每個公司都一樣。如果是特別強勢的業務搭檔,而且信任關系還沒來得及建立得很好,可以采取“策略性等待”的方法(這個不可以隨便用)。意思是有一個坑我已經告訴你跳下去會摔,你還一定要跳。那好,你跳吧,我把能做的事準備好(比如創可貼)。如果他不聽你的,跟你吵半天,一定要碰,那就碰一下好了,起個泡也沒關系。在公司可以承受的范圍內讓他試一下。我們做員工的幸福指數調查、滿意度調查,很多數據顯示,員工離職的最重要原因是企業文化工作環境,以及同事間的合作。對于員工來講,文化留人是長期的,職業發展通路的需求也是長期的,而薪酬留人是短期的。在文化推動這個事情上面,要了解公司期望和員工期望,配套有一些工具和系統。比如說要執行力很強的人,就要有配套流程和機制實現,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里面完成任務,會有什么樣相應的體制。然后是薪酬,這是大家很關心的問題。通常講的薪酬是貨幣薪酬,即資本工資獎金。其實薪酬還包括了非貨幣薪酬,范圍非常廣,比如高端醫療保險,解決掛號排隊的麻煩;比如有五星級酒店的游泳卡;比如思鄉假期,回鄉探親補助之類。很多非貨幣薪酬往往不需要花很多錢,只要解決到痛點就可以。還有內在的薪酬,如學習、職業發展、工作氛圍,彈性工作時間,企業文化等等。現在很多90后來應聘的時候,會問你們加不加班。我們講,會按照勞動法付加班工資的,他頭低了一下說,這不重要。所以他問這個關心的是什么?可能不是錢,而是要彈性工作時間,自由的空間。每個人有不同的需求,要看他適合做什么。現金和福利在我們現階段不一定要給的特別高,所以薪酬制定也是有很深的門道的。其中最關鍵的是——薪酬理念。比如一家公司,理念是更高績效,更高回報。那么可以設想,如果是創新項目,當我為結果付薪,為過程鼓掌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這塊新業務沒有做起來,這個人再努力也沒錢給他的情況。所以所有的設計要圍繞薪酬理念來。薪酬策略要看外部公平性和內部公平性。外部要看我們是要什么樣的業務,這個業務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對業務進行分析,評估這個能力在市場上是否稀缺。因此就會出現一個公司里,同樣層級的人,因為在不同的崗位上,薪酬可能是不同的。還會出現即便是兩個公司從事一樣的業務,同樣崗位的人,可能薪酬也是不同的,原因是這個崗位在這兩家公司里,重要程度不同。這里要得出的結論是,某些崗位需要用很高的薪酬,甚至比市場上75%的都好的薪酬吸引對公司業務發展最重要的那部分人——即錢要花在刀刃上。確定策略之后,就要收集數據,在競爭對手公司里這樣的人是什么薪酬?這樣的人在全國市場里,水平是什么樣?有多少這樣的人?公司需要多少人?如何搶到?該用什么樣的理念去搶?是用錢,還是用股權?這些是需要就公司當下能力去具體分析,最終明確的,不能一概而論。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HRCouncil(ID:HRCouncil)
1. 優學云測評推出培訓機構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2. 優學云測評推出中小學校個性化教學解決方案
3. 優學云測評推出招生平臺流量提升方案
4. 優學云測評推出企業人才發展平臺解決方案——人才庫管理
5. 優學云測評幫助個性化教育成為現實
優學云測評精選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注明來源和作者(除非找不到),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犯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本文所述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優學云測評立場。對于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和合法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