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互動方式,不是一問一答,一來一往,關注你能聽的清,看得到屏幕,或者這一道題目是否全部聽懂。
而是在課程主線沒有受到干擾的時候,收集學生對于知識點吸收的反饋,并能在課程的某個適合的時機、提及、反饋剛才某些學生的疑問,適當的把這些問題融入課程的節奏中。
這樣一來,學生能真切的感受老師即使隔著屏幕也能準備把握自己的感受,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
二來,把聽課學生的疑問收集整理在當堂反饋出來,凸顯課程的量身打造,而非老師照著ppt講完就下課;
三來,如果學生能感受到老師對于自己問題的反潰,那么幾節課過后,課堂積極性和互動性會自發的提高很多,不會再是老師問什么,再懶洋洋的打個1。
當然這樣就極其考察老師的功力,不會被學生帶跑,不影響課程主線的同時,還能融會貫通。
2.有趣互動
這一點與老師的現場應變能力有關,所謂的有趣的互動,是由學生給出的即時課程互動文字,巧妙的制造一個與課程有關的梗,引發課程過程中的高潮或者笑點。
種互動看似是巧合,但是其實是可以打造的。
比如老師在備課中對于要講的話中,做出的埋伏,引導學生的往預設的方向去回答,再由這樣的回答自然接到自己要說的梗上面。
梗不需要太多,一個小時的課程的話,2個足矣。切不可以為了段子而段子。
☆ 要換張精致的“臉”
互聯網時代的課程,講究的除了知識性,還講究其觀賞性。說句殘忍的話:一個看臉的時代,臉都不打算好好照顧的人,一定混的好不到哪里去。作為在線課程,他的臉不是老師,而是課件和語言的魅力。
學生在很多線上的課程里,是看不到老師本人的臉,映入眼簾的只有ppt,不過部分老師會選擇在課程頁面的小窗里露個小臉,以示親和力。
個人認為粗糙的ppt頁面具有以下特點:
1)使用office自帶的模板
2)無動畫,一來就是一整頁密密麻麻的字
3)字體和頁面顏色混亂
4)看上去很像百度文庫下載下來的免費課件。
什么是小窗里老師后面恐怖的背景呢?大概就是老師背后是一張床或者放滿了雜物的柜子,上面還亂七八糟的放了衣服和日用品。
這樣的課程背景,我認為很難有學生會有好心情沉浸在知識的海洋里吧。
所以如果有一個制作非常精致的ppt,文字不多,隨著老師課程的推進,一點點把知識點釋放出來,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步步推進的理解;而動畫和有趣的圖片會在課程之余,制造一些趣味和新鮮感。
另外一張臉就是老師對于語言的設置了,如上文談到的,有趣,有梗,緊跟潮流。哪怕是一個年級偏大看上去的比較嚴肅的老師,在適當的時候蹦出一些潮詞,反而會制造出不一樣的效果,現在不是有個詞叫反差萌嗎?
☆ 要適應新角色
從事在線教育教育的老師不同公立學校的老師或者培訓學校的老師,失去了學校對于老師的保護。
猶如原來是在動物園里的老虎突然被放生到了野外,需要自己打獵捕食,適者才能生存。
而在在線教育里的老師的角色早已超越單純的知識傳授者,需要把自己也打造成一個產品。
要把這個產品賣出去,角色必須是產品經理,客服,銷售,甚至是售后的綜合體。
產品經理:前文所描述的課件制作,語言設計,課程框架等
客服:即教務/咨詢老師。
當一個老師單打獨斗做在線教育或者是一個規模不大的小機構時,老師,教務和咨詢人員往往是一個人,這就決定了老師還需要具備強大的溝通能力。
與家長或者學生溝通課程設置安排,探討學生需要解決的學術問題,甚至是生活上,心理上的問題。
當然遇到極品的家長和學生時,這是時候還需要老師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巧妙避免沖突的人際關系處理技巧。
銷售:
很多老師在由線下老師轉入線上教學時,最難以逾越的障礙就是銷售這一關。
銷售意味著需要主動的積極的運用互聯網的推廣手段去宣傳自己的課程,意味著需要學習銷售技巧,巧妙的引導學生報班或者續費。
而這些恰恰是習慣了做在教室里等學生上課的老師意識不到或者羞于去做的工作。這一個角色扮演的好壞最終決定老師在互聯網教學中的成敗。
圖片來源:網絡
內容來源:決勝網
轉載:在線教育觀察(ID:e_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