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以前的孔子一定想不到,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祖師爺,真正傳承和挑戰(zhàn)他的后來者,不是一個人,而是“人工智能”。
長期以來,在線教育是互聯(lián)網(wǎng)人和投資客們心心念念覬覦已久的香餑餑。畢竟,1.6萬億教育市場的龐大和人們需求的旺盛不言而喻,而現(xiàn)階段的傳統(tǒng)教育存在著太過明顯的痛點,即兩個局限:
1、教育資源的局限
有數(shù)據(jù)顯示,特級教師只有1/10000的學生可享受,大部分學生面對的是普通低質量老師。于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只能越來越集中在優(yōu)勢地域,而劣勢地域則越來越缺少資源,馬太效應由此形成。
當然,最可怕的還不止如此,劣勢地域那少得可憐的教育資源還會在學校間、年級間、班級間不能平均分配,平行班讓位加強班的現(xiàn)象,相信每個參加過高考的人都不會陌生。
2、教師精力的局限
教師不是超人,他的時間、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兼顧每個學生的學習程度、階段、能力、個性等。于是,傳統(tǒng)教育采用固定的教學內容、固定的教學模式、固定的教學手段,恰恰這種標準化流程化的方式,是教育的大忌!這樣做是無法做到因材施教,教無定法,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的。
1、學習工具。這是一種初級且低成本的操作,早期機構無非就是搶了文曲星們和步步高點讀機們的生意,他們是第一代教育互聯(lián)網(wǎng)化的先行者。
從開始的扇貝單詞、百詞斬,到更加智能的工具流利說、一起作業(yè)網(wǎng)、學霸君,分別從背單詞、口語識別、布置完成和批改作業(yè)、拍照答疑等等單點切入教育,一針見血地獲得了大量客戶,前段時間作業(yè)幫和小猿搜題之間的互訴,充分說明競爭的慘烈。
2、在線授課。說到在線二字,就不得不提一個軟件YY直播,因為有了游戲的這個強大流量入口后,不知道是情懷還是商業(yè)布局,“YY教育”就這么被衍生出來了。當初李學林懷揣著10億和雷軍一起要砸新東方,結果人家新東方還好好的,知乎上搜索“YY教育”最多的就是資金鏈斷裂、戰(zhàn)略性錯誤這樣的文章,也是讓人忍不住心痛三秒鐘。
3、對接平臺。當?shù)蔚未蜍囅砩裰荽蟮刂螅逃I域也開始有人動起了O2O模式的主意,從最初龔海燕倒下的“91外教”,再到B輪死的“老師來了”和“請他教”,最初都立足打造中介和橋梁,讓教師和學生通過平臺實現(xiàn)對接。
隨著上面教學的高成本和師資質量的管控難題,現(xiàn)在只剩下融資1億美金的輕輕家教和跟誰學等兩三家巨頭壟斷了過去的家教市場,其他拿到融資的二十多家機構都已經消失了。
4、MOOC教學。MOOC(慕課)是標準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一種在線教育,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袁駟在今年9月召開的“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學研討會”上指出,慕課教育是一次國際教育教學改革,中國要在這次浪潮中稱為領跑者,而不是追趕者。聽起來很高端的樣子,通俗點說,就是像是哈佛耶魯公開課和YouTube上可汗學院那樣,簡單粗暴地把老師上課錄成視頻放在網(wǎng)上,學生看不看得下去和看沒看完都沒人知道。
5、線上一對一。就如同學駕照有所謂的商務總裁班一樣,在線教育向上提升最常見的方式就是一對一,任何獨家享受的服務總是讓人感覺體驗感十足。但是業(yè)內打著“首家赴美上市的在線教育企業(yè)”的51Talk,近期發(fā)布的2017年Q1財報并不好看,其虧損達1.4億元,虧損面繼續(xù)擴大。
梳理51Talk近幾年的財報,從上市前的2013年到現(xiàn)在始終處于虧損狀態(tài),2016年虧損額高達5.448億元。線上一對一高昂的營銷成本和教師成本比例,讓人瞠目。這里面只有vipkid憑借90%的續(xù)班率節(jié)省出大量營銷成本,成為黑馬。
盡管這些玩家都獲得了令人驚羨的巨額融資或者上市光環(huán),但是他們的進展并不順暢:工具類都在巨大流量下因為沒有匹配的收入苦苦掙扎或者完全轉型另外的高收入的商業(yè)模式;MOOC教學雖然不差錢,但是曲高和寡,Coursera白皮書顯示學生課程完成率只有4%。而線上一對一的高營銷費和高老師成本的魔咒也急需等待破局。之所以大家都玩的這么亦步亦趨,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在線教育只是把教育“在線化”
課程還是那個課程,講解還是那樣講解,變換的只是上課的地點,從教室搬到了手機上、電腦上。不過是把傳統(tǒng)教育“在線化”而已,卻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過去電視火的時候叫電視大學,現(xiàn)在網(wǎng)絡火了,改名叫在線教育吧。
2、牽扯關系復雜
國民關注度前三位是什么?住房、醫(yī)療、教育。然而這三個領域也恰恰是互聯(lián)網(wǎng)最難有所建樹的領域,一般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玩不轉,往往陷到模式太重的坑里。最重要的是,教育關系到國計民生,需要處理的關系涵蓋政府、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這么多層的關系都需要處理。更不用說教師教學的過程,幾百小時幾年下來,牽扯到的知識儲備、教學技能、孩子性格和特長、以及教育學心理學認知學的深度,遠遠比買賣房子和看病幾小時、治病幾星期更加復雜。
3、流量轉收入是偽命題
不同于“打車、外賣”這樣的高頻、剛需、標準化需求,教育本身具有重決策和非標的特征。特別是家長會在反復比較,再與孩子協(xié)商后,最終才會決定。所以,教育流量轉收入是偽命題。大家逛街逛著可能幾十塊買本書幾百塊買件衣服,但是不會隨便逛著突然幾千幾萬買個孩子教育。
4、注意力很“反人類”
誰都無法解決“注意力稀缺”的詛咒,因為學生階段想集中注意力,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反人類。線上教育缺乏制約性的學習氛圍,其結果就是學生購買課程卻常常無法完成課程。當然,這事成年人也沒好多少,就好像你去知乎上買了live課程,有多少能全部聽完?
說白了,智適應就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個性化教學系統(tǒng)。
如果說,今日頭條是基于人工智能、了解每個人的興趣愛好,推薦他關注的內容。那么智適應就是就是基于人工智能了解每個學生的知識點掌握狀態(tài)、學習能力、學習進度、階段和特點,并給予相應的授課。
簡言之,一套智適應系統(tǒng)應該具備三個要件:
1、能摸底。能通過認知診斷模型根據(jù)學生的作答數(shù)據(jù)確定其相應的知識掌握狀態(tài),而不是傳統(tǒng)的以分數(shù)來判定。
2、有“彈藥”。能將教學知識細分成若干知識點、傳授方法,并形成靈活彈性的系統(tǒng)。讓知識點和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學習習慣之間,以及學習內容產生相關性。
3、會更新。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階段對知識點的賬務,算法還可以不斷優(yōu)化更新。當然,所有的知識點自身擁有一套不斷迭代更新的算法和數(shù)據(jù)系統(tǒng)。
盡管相對于“人工智能”,智適應對于大眾來說是完全陌生的,但是對學術界來說,智適應并不是一個新概念。
在這些人機大戰(zhàn)中,智適應教育表現(xiàn)出了三個亮點:采用自適應教育的學生平均分高于接受人工教學的學生成績,提升效果顯著;及格率普遍提升,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效果尤為明顯;學生能夠提前完成學習任務,學習效率顯著提高。
風口已經逼近,全球范圍內一經有一大批的教育公司開始涌入和布局。在美國,Knewton、Realizeit、ALEKS等老牌的智適應機構這幾年都獲得了巨額融資和廣泛應用,
當然這些公司的圍繞著智適應作出的文章也是各不相同,其探索主要集中在:
1、科大訊飛;AI識別型,主要在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方面,衍生出口語測評、作文批改系統(tǒng)等應用。
2、乂學教育;AI模擬一名優(yōu)秀的特級教師,給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輔導。利用智適應的手段,將知識點分段,針對孩子薄弱環(huán)節(jié)強化針對性教學。能夠解決個性化學習問題、學習效率問題、優(yōu)質教學資源稀缺性問題。
3、學霸君;通過圖像識別技術,為初高中學生提供在線拍照搜題的服務,并于今年推出了高考機器人,模擬真人參加高考答題。
4、流利說;利用實時語音識別和AI技術,給英語口語打分,把發(fā)音不準的地方標注出來,基于多年積累的口語大數(shù)據(jù),結合深度學習技術,在2016年推出了“懂你英語”,用戶付費后,可以享受定制化教學內容。
阿爾法狗對李世乭的勝利,標志著在圍棋這樣最高智慧的細分領域、人工智能已經勝利。而教學領域的人機大戰(zhàn),如果最終智適應取勝,則標志著教書育人這個最復雜重要的領域,新時代的黎明正在到來。
在此,我們至少可以看到這樣幾大問題:
1、如何建立龐大的知識庫和教學信息庫?知識是浩瀚無垠的宇宙,知識點則是這個宇宙一個又一個的行星。那么智適應如何建立這個龐大的宇宙,并且排布每一個小行星就是橫在創(chuàng)業(yè)公司面前的一道坎。而且,AI建立的是一個新的宇宙,所有的知識點和題目都必須是為了它的規(guī)則和目的特制的,所以所有以前的知識和數(shù)據(jù)都完全失效了。
2、如何解決各地教學大綱不統(tǒng)一的問題?地大物博是我們形容廣袤中國的一個常用詞,同樣教育以行政區(qū)劃為單位,各地教學大綱不同,教學重點不同,想一樣米養(yǎng)百樣人恐怕有難度。
3、如何建立最強大的算法,真正了解每個學生?算法到底是一個程序的邏輯,而人則是活得,學生的多樣性更加增加了算法的難度,如何避免頭條式的興趣閱讀太過垂直的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
4、如何處理與學校、教師的利益關系?推廣智適應繞不開學校和教師這兩道關口,而智適應要革命的就是現(xiàn)有的教育體系,怎么可能把人賣了,人家還幫你數(shù)錢?
5、如何解決學生的注意力詛咒?這個魔咒是人性的弱點,智適應缺乏老師的約束和監(jiān)督之后,純粹依靠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到最后很可能是學生根本不沉浸在學習中。
6、如何解決家長的不信任問題?沒有人愿意當小白鼠來做這個實驗,所以智適應說的再好,歸根結底還是需要接受實際的論證,那么到底有誰愿意讓孩子來接受智適應的教育,而放棄傳統(tǒng)教育?
7、如何將應用成果顯性化,從而迅速得到支持?倘若一切都如同設想一般,這個智適應到底如何能夠讓成果落地,不再只是一個空中樓閣,并且能夠實現(xiàn)社會效益,商業(yè)效益?商業(yè)模式真正鋪開才是硬道理。
1、整合優(yōu)質教育資源,圍繞AI的本質和需求建立信息庫。
2、通過先進系統(tǒng),進行知識切割。
3、算法優(yōu)勢。
4、樣本數(shù)量充足。
5、正確處理和學校、教師的關系。入局者必須擺平利益被分薄者。
6、獲得政府部門的支持,獲得辦學資質。
7、強公關能力。
8、優(yōu)秀專業(yè)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