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教育部召開新聞通氣會,介紹各地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的有關情況,并邀請了北京、上海、成都、南昌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就當地專項治理情況進行介紹。會上還發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堅定改革決心,壓實責任舉措,確保專項治理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并要求各省份盡快出臺工作方案,4月中旬前向社會公布。
各地專項治理劍指各類杯賽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了4個方面的具體要求。抓緊明確責任。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通知要求,迅速明確負責專項治理工作的負責人、具體職能處室(科室)及具體工作人員。教育行政部門要發揮好牽頭作用,積極會同本地民政、人社、工商(市場監管)、公安、城管等部門聯合建立工作機構,健全協同機制,落實部門責任,確保專項治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要積極協調爭取同級教育紀檢監察部門參與專項治理。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盡快出臺方案。各地要緊緊圍繞專項治理工作任務要求,針對通知中指出的“存在安全隱患、證照不全、強化應試、培訓結果與招生入學掛鉤、非零起點教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后到培訓機構講”等方面問題,逐項分析研究,盡快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責任人,完善相應的工作舉措。要明確治理工作舉報熱線,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各省份工作方案要在4月中旬前向社會公布。
目前,各地已紛紛開展專項治理行動。2017年,成都市教育局牽頭21個局委建立了成都市民辦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并聯同公安、民政、工商等部門發布公告,就無證辦學等七類問題在全市范圍內集中開展為期3個月的專項治理行動。
“該停業的必須停業,該吊銷證照的堅決吊銷證照”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迅速組織摸排,要通過社區走訪調研、中小學生和家長問卷調查、培訓機構申報等多種途徑,立即對轄區內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全面摸排,分門別類逐一建立工作臺賬,嚴格審核分析,區別不同情況,逐一進行整改落實,該辦理證照的依法依規辦理,該停業的必須停業,該吊銷證照的堅決吊銷證照,摸排情況和整改落實結果要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教育部將建立網上管理系統,全面掌握并定期通報各地工作進度。
2017年3月,上海市教委成立專項工作組,對全市6928家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摸底。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總督學平輝介紹,通過摸底清查,上海市6928家教育培訓機構中,有照有證的2255家,占機構總數的32.5%;無照經營的1398家,占機構總數的20.2%;有照無教育培訓資質的3275家,占機構總數的47.3%。在全覆蓋排摸調研、掌握底數的基礎上,上海對全市各類培訓機構進行分類規范:對無證無照經營機構,依法查處取締;對有照無教育培訓資質機構,教育、工商部門下發“行政指導書”,限期整改并依法規范;對有照有證機構的不規范行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依法規范與整治其不規范辦學行為,有效扼止了培訓機構亂象,合法培訓機構規范辦學意識增強。
北京市教委副巡視員馮洪榮介紹,北京的教育培訓機構中有不少是由工商部門批準的,機構繁多、分布不均衡,“至少有3萬家,存在很多不規范的行為”。
馮洪榮說,在清理整治的同時,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態是個難題。同時,孩子的負擔降下來之后,如何提高教育質量也是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培訓機構積極調整培訓項目
2017年《上海市營利性部門民辦培訓機構管理辦法》出臺后,針對“開展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及其延伸類相關培訓活動的,不得妨礙未成年人正常休息,授課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的新規要求,昂立從暑期開始上課時間已經按要求全面調整。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還要求,各地要認真學習領會四部門關于開展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準確把握政策界限,結合本地實際,認真完善審核標準,突出治理重點,不搞“一刀切”。對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學生特長、發展素質教育、培訓行為規范、手續完備的校外培訓機構,要鼓勵支持其發展,不能因為開展專項治理影響正常的校外培訓機構審批、登記、培訓等工作。
實際上,由于杯賽和相關培訓被叫停,培訓機構也開始調整相關的營業內容。“未來,我們在個性化教學的基礎上,將研發更多適用于素質教育的課程,比如專注于青少年科學素養的素質類教育課程,專注于身體和身心素質的體育、藝術類課程等,這將成為我們新的教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