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年時間里,K12在線教育被每個行業從業者視為“風口”“機會”,互聯網技術為我們呈現了網校、雙師、1對1,1對多直播等更多樣的課程形式,一個老師上課,上萬人聽課,不再是設想。
2018年的K12市場依舊熱鬧紛呈:在線教育仍是資本競相追逐的焦點;AI入駐教育行業,引發市場升級;最嚴減負令、信息化、數字化、科技成為當下行業最受關注的關鍵詞;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無論是學校還是更多細分的K12教育領域,都在意圖推動科技與教學場景的深度融合,讓教育回歸服務本質;有專業人士預測,未來幾年內科技與教育場景的融合將成為趨勢。
可以說在線教育所引發的變革仍在發酵,那么K12在線教育市場的現狀會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未來又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梳理之后,或許我們會有更清晰的認知和思考。
學校教學中處處可見直播身影
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程度逐漸提高的情況下,新的教育信息化利器該如何使用?學校如何借力在線教育的“東風”,全國各地中小學校響應國家政策,開始積極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2015年冬天,北京啟動霧霾紅色預警,全市中小學放假,北京四中、交大附中、北京西師附小、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前門分校、北京第十三中學分校等多所中小學,為落實市教委“停課不停學”的號召,采用了應急響應教學方案,讓因霧霾停課在家的學生借助電腦、手機、pad等設備,通過直播接受學校老師授課。
2016年寒假,北京市密云區教委為解決學生假期的學習問題,組織了近百名優秀教師組成專家團隊,通過263直播網校(原直播課堂)開設優質課44節,讓全區包括邊遠山區近2萬名學生實現寒假期間在家免費學習交流。
2016年,為了復制優質教育資源,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山西太谷中學引入空中課堂。263企業直播的技術支持團隊入駐太谷中學,在太谷中學搭建了一間空中課堂演播室,山西省的第一個空中課堂項目——太谷中學空中課堂正式落成上線。
之后空中課堂迅速在山西省內遍地開花:榆社中學、左權中學、平遙中學、徐溝中學、榆次中學、忻州六中等多家省內名校接連引入空中課堂,200多名省級優秀教師累計開課3700多個課時,惠及在校初高中學生萬余名,有效推進了當地教育資源的均衡和公平化的進程,影響范圍已擴展至大半個山西。
當前,我國K12階段的教育資源存在城市之間的差異和城鄉差異,直播的出現一方面,名師教學廉價的費用(或者免費)解決了學生周六日及寒暑假的補課難題,使學習效果與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另一方面,在線學習模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使廣大學生,尤其是農村的學生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名校、名師的優質資源。
目前,直播已經正在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四川、山西、江蘇、貴州等地迅速擴展,很多城市的中小學都開通了“名師課堂”“空中課堂”,實現了優質師資規模化共享,為教育均衡發展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教培機構引入雙師課堂 解決師資短缺難題
除了直播,近兩年來,線上線下結合的“雙師課堂”在教育行業受到追捧,行業龍頭新東方、好未來、高思先后試水,并取得了不錯成果。望風而動的中小教育機構也紛紛入局。雙師課堂之所以如此廣受追捧,筆者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二:
1、雙師課堂具備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特點,除了具有視頻功能外,雙師課堂還有諸如答題器、線下教師解答互動等多維度的行為支持,這種模式能夠完美解決在線教育中學習的“習”的問題,對K12教培機構來說,某種程度上,雙師課堂比直播更能滿足線下班課教學場景。
2、能夠解決教培機構三四線城市優秀老師稀缺的問題。教育機構規模化過程當中,遇到的所有問題的根源都可歸結為“優質師資不足”,雙師課堂不但可將主講老師的功效最大化,三四線城市的助教老師,還能在雙師授課過程中“近距離學習”,提升專業技能,逐步成長,為機構名師提供儲備,雙師線上線下的配合互動慢慢的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目前雙師在K12教培市場已經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推廣,并且成效顯著,尤其是少兒英語行列,已經衍生出國外講師授課,國內助教輔助的形式,讓教培企業對優質資源的利用由國內擴展為全球范圍。
線上+線下交互融合 形成教育需求新體系
無論是“直播”還是“雙師”,作為實現在線教學的一種手段,都可以讓知識共享成為現實,隨著互聯網發展及相關技術的推廣以及人們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不斷提升,相比傳統教育,在線教育在解決師資短缺、促進教育公平方面將大有可為。與此相應,在2018上半年,教育行業發生的342起投融資事件中,在線教育的熱度也遠遠超過傳統教育。
但是我們也必須明確的意識到,在線教育依舊不能完全取代線下教育。
一方面,在線教育覆蓋的知識領域有限,對于專業性比較強的例如物理、化學、美術等需要老師直接一對一解答和指導甚至動手操作的領域,在線教育暫時還無法完全覆蓋;再者,K12階段作為學生價值觀及情感態度形成的主要階段,在線教育暫時無法替代學校教育成為功能承擔者。
不過在線教育絕對是目前線下教育的一個有益的補充。有數據顯示,2016-2021的五年間,中國在線教育市場依然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未來教育市場有著非常大發展的空間。
我們預測,未來在線教育將會與傳統教育結合,各取所長,形成新的適合教育需求的體系,以解決當下教育所面臨的困局。
科技滲透教育成為趨勢 內容依舊是核心競爭力
直播覆蓋,雙師大熱,線上與線下結合成為趨勢,在看清現狀之后,教育從業者對未來行業的發展也有了更多的自我認知。
作為一個深耕行業近十年的資深教育從業者,263教育負責人牛登林見證了在線教育的萌芽與輝煌,特別是親歷了近幾年,政策、資本以及行業自身的一些變動之后,他對在線教育行業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他認為,“在競爭激烈的教育市場,無論哪種形式的教育,最終還是會回歸到‘教育’的本質中來,師資、產品、服務仍舊是決定市場沉浮的重要因素,要生存下去,首先要把自己的產品內容打磨好,內容始終是核心競爭力。”
“其次,要迭代更新相關技術。在藍象資本《深度融合:2018年教育科技趨勢報告》中提到,2017年投資案例總數中,ToB領域教育信息化占比高達三分之一,科技滲透教育成為趨勢,人工智能、直播技術已獲得廣泛應用。政策強調科技助力教育公平,改善資源不均衡現狀,作為內容的輸送通道,技術必然成為每個教培機構、學校的標準配置。”
“不過,學校和大部分教育機構對技術這塊,總體來說還比較薄弱,因為教育技術迭代快速,學校、教育機構的時間、人力成本決定了他們難以保持跟進。雖然現有市場上提供相關解決方案的技術公司層出不窮,方案也多種多樣,但是整體上方案還是相對單一。”
也是基于這個契機,去年底263企業通信決定開放自己“郵箱、會議、直播”全線產品,以263教育為基點,提供軟硬件結合的全套、完整的在線教育解決方案。
“意在為學校、機構提供技術支撐,讓他們無后顧之憂,有更多的時間用以教研、精進內容。”
“目前,263教育整體解決方案囊括了“雙師課堂、直播網校、大、小班課堂。直播網校為學校提供便利的在線學習管理系統,雙師課堂主攻K12教培、職教市場,大小班課堂則將教育場景更加細化,對1對1,1對多類型的教育輔導機構提供更多樣的技術服務。”
除此之外,牛登林表示,未來263教育也會嘗試引用VR、AR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用以優化、完善、發展現有的教育解決方案,比如,人臉識別技術完全可以解決學生是否認真學習的問題;語音識別可以現場形成或者翻譯成實時文檔等,“科技發展的目的不僅僅是推動教育的進步,也是為了讓教育變的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