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3日,教育部出臺的關于整改校外培訓機構的政策稱,未取得相應教師資格的學科類教師應于2018年下半年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考試;經過教師資格考試未能取得教師資格的,培訓機構不得繼續聘用其從事學科類培訓工作。
從這個時間點開始,校外培訓機構進入了“持證上崗”的時代。
不同于公立校對教師資格證的硬性要求,很多校外培訓機構都是從應屆生中招聘教師,所以,不少非專業出身的老師并沒有教師資格證。
而面對突如其來的政策變化,不少已經在一線的老師又重新回到了備考狀態,迎接離開校園多年后的又一次大考。
教師集體備考,各自調課,盡量不占用上班時間
“內部統一組織復習、外包給教師資格證培訓中心、給老師買網課、下發復習資料……”
各培訓機構紛紛行動,采取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來“備戰”,而且這些復習方式多以線上課程為主,以適應老師碎片化的時間。
備考教師們表示自己及周邊同事整天都在辦公室忙著刷題、做卷子,一時間,辦公室仿佛成了“高三班”戰場,幾乎所有備考的老師都回到了學生時代備戰“高考”狀態。
備考熱潮之下,某頭部K12機構組織所有未取得證書的教師統一進行學習,還配有模考,打卡等相應的制度進行督促。
“沒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這段時間可能會比較辛苦,但是因為是公司組織大家一起學習的,比一個人學習有氛圍,所以也還好,一個人的話可能沒有自制力。”該機構老師李興宇稱。
某國際教育機構的老師范毅也表示,“機構里,同事們都在備考,沒有不備考的。”
由于校外培訓機構上課都是集中在周末或節假日,所以培訓機構教師在此期間請假要被扣除兩至三倍的工資。
但是,在政策出臺后,一些培訓機構對于教師考證持鼓勵態度,并且為教師提供帶薪假期,報銷來回路費,個別機構在持證后還會發放津貼獎勵。可見,培訓機構對這次政策的落實十分重視。
在機構制度的激勵下,一些老師表示機構備考的同事都希望可以把握這次機會。“身邊的同事都是邊上班邊備考的,確實挺忙的,每天做卷子、刷題,因為公司畢竟給了一天帶薪假,而且還交了報名費,都想一次性考過。”
由于培訓機構教師在備考的同時,還要兼顧授課,加之政策要求教師需要回原籍所在地參加考試,往返所花費的時間會比較長。所以,如何協調工作和備考是老師們都需要面臨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老師選擇的是利用課余時間,比如乘地鐵時,中午休息時在手機端復習,然后在考試當天各自調課,盡量不占用上班時間。
“考試就一天,加上來回路程,最多也就需要三天,所以遇到課程沖突的情況是可以協調的。”某K12培訓機構老師張研稱。
而一些機構由于上課時間在14點以后,所以,老師有充足的時間復習備考。但是,對于一些有孩子的老師來說,回家后既要復習備考,還要照顧孩子,會更辛苦一些,比較難以協調時間。
“跟著流程走,積極備考,還是有把握的”
現在,大部分老師已經脫離學生時代的學習狀態很久了,他們大多表示,在考試科目上,通用類學科,如教育學原理,是需要通過死記硬背來復習的,而且要背誦的內容比較多。而其他專業類的課程,老師們都是有經驗的,但是還是需要通過做題來鞏固。
“機構會提供歷年的考題,復習起來是挺辛苦的,但是只要積極應對,也還是有把握的。”
“這個考試,如果老師認真看書,跟著培訓機構的流程走,也不算很難。我們去年還有一些非教師崗位的同事通過的,比如人力和行政崗位。”張艷表示,對于其個人來說,基本能跟上考試機構的進度,目前復習的節奏還可以適應,因為之前也考過駕照之類的證書,同樣也需要花時間和精力,而此次備考的關鍵在于多做題。
而對于一些剛剛參加工作的老師,還保持著一部分當學生備考狀態,所以心態相對比較輕松。
“我看了一下題目,相對來說都還比較簡單,作為一個英語老師做高中英語試卷,我覺得沒什么難度。”參加工作2個月的老師孟可透露。
還有一些機構因為其背景的特殊性,要求已經持有教師資格證的老師需要再去考一門其他科目的證書。
例如某國際教育機構,要求所有教師都必須持有英語教師資格證。這對于這一部分跨學科考試的老師,可能難度會加大。
“公司讓我們爭取一次性考過,但是我覺得懸,比如一些數學老師,英語沒那么好,即使不斷刷題可能也考不過。”孟可表示。
持證是未來的從業門檻,有利于個人長遠發展
政策出臺前,很多培訓機構對教師資格證未做出明確要求,機構招聘時更看重教師個人的能力。除師范類院校畢業的教師外,大部分教師都是沒有教師資格證的。
“我是非師范院校畢業的,不像有些師范類畢業的老師本身就持有證件,我現在工作10年了,以前求職的時候機構也沒有要求過要持證,況且家長和客戶在選擇老師的時候也不看重該老師有沒有教師資格證。”張研說到。
并且之前,大多數校外培訓機構的老師都認為是否持有教師資格證對于求職是沒有太大影響的。
“當時在學校的時候,我覺得不需要教師資格證,因為好像有沒有證都是一樣的,所以沒有去考。”某K12培訓機構老師郭麗稱。
“大四第二學期,我也曾經報過教師資格證考試,但因為已經在單位實習,太忙沒有去考。當時的想法是只要能上好課教好學生,資質證件什么的無關緊要。”某K12培訓機構老師魏新越稱。
但是,隨著政策的不斷落地,老師們的心態都在悄然發生著改變,認為持證上崗在未來會成為一道門檻。
“現在,我們老師都意識到,考教師資格證這個事情,不單單是為了現在能留在培訓機構,或者說拿機構補貼的問題,這是以后在培訓行業里的從業門檻,因為如果將來沒有證書,即使跳槽去別的機構,也不好跳。”張研感慨道。
張研還表示,隨著政策的落地,身邊一些老師現在跳槽去其他機構的時候,機構雖然沒有要求持證,但是都會問他們是否持證,如果有的話,都希望他們可以出示證件。
對于政府此次出臺政策的行為,郭麗老師表示“不像公立校,我們這個行業本來就有很多是非專業出身的老師,所以我認為通過這種要求持證的方式反倒可以推動他們進行一些專業化的培訓,長遠來看,這是有利于行業規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