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給教育行業降了溫。目前的教育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都不是技術驅動的,但在沒有遇到政策打擊之前,大家非常看好這個賽道。
但教育行業也有起起落落。在13-14年,對教育行業產生沖擊更多的是過度擴張,以及運營能力與發展野心的不匹配。幾年后相關公司開始調整,比如新東方做了新的布局,好未來重新聚焦數學產品,精銳教育徹底轉型走向高端,從13年起,大家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在14-15年的大勢擴張后,安博教育和學大教育退市,新東方也有下跌,很多公司都碰到困難。但那個時期宏觀經濟處于上升期,并沒有像現在進入調整期。
在經濟調整時期,我們能夠感受到冬天的寒意,但是對于教育行業來講,我不覺得現在是真正的寒冬,政策的調整提升了教育機構的合規性,提高行業的進入壁壘,在未來三到五年利好一些想認真做教育的公司。
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我們的同行,而是過低的進入壁壘。任何一個教師團體都可以和機構競爭,新東方的留學業務就是這樣,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工作室。如果提升這個行業的進入壁壘,對于想好好運營的人是件好事。
我們認為在未來五到十年,幾個最主要的利好政策都在繼續。現在的政策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調整和打擊一些供給方,目前有一點供給過剩,但是需求增長還是非常強勁的。我們也預期未來的K12市場,尤其是培訓市場保持9-10%的增長。
一是二胎政策。現在生育成本很高,但中產階級以上還是在生二胎,整體上二胎的寶寶是在增加。
二是消費升級。拼多多這類公司出現究竟是消費升級還是降級?二線及以上城市的消費在升級,海淘這些精品還在快速地成長,但三四線城市相對中低收入階層的消費在降級。從教育的角度來講,針對的還是中產階級以上,所以消費升級在未來幾年還會持續利好教育行業。
三是優質教育資源的缺乏。首先表現在大學方面,所有的K12的最終出口還是大學。
另外,其他兩個因素也在推進。一是中國幾千年望子成龍心態的影響。教育的本質,尤其是K12教育,是通過基礎教育普及基礎知識,我們亞洲地區有幾千年的科舉傳統,所以在教育中,大家對考試非常感興趣。
另外,城市化也對教育行業產生了重要影響。有一個歐洲的朋友問我,中國人為什么都把小孩送到培訓班呢?為什么不讓孩子出去玩?我說中國的情況和你們不一樣,過去二十年中國城市化進度非常快,北京、上海都是30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沒有太多綠地,所以出現了一種現象是:學籃球或棒球、高爾夫球很多都是在室內球場,這是中國城市化的一個附加后果,因為沒有空間,孩子只能在家里,要么打游戲,要么看電視。家長覺得還不如去某個培訓班,起碼學習一些東西,跟其他的小朋友相處,參加一些有社會屬性的學習班。
一是區域的并購整合。目前整個行業的集中度非常低,最大的五家公司在K12賽道占比不到5%。在過去200年的商業史里面,任何市場上都會出現整合。所以精銳教育今年并購了小小地球和天津華英,10月聯合第三方并購了巨人教育,這只是一個帷幕。接下來教育行業還會持續的整合。區域并購整合未來是一個大的趨勢,很多中小教育機構主動來找我們,說現在國家也在支持,區域整合速度會進一步加快。
第二,在線教育的興起。我們現在還不是純技術的行業,怎么能夠把新技術結合教育從而推動效率的提升。現在來看,在線教育中,唯一能非常明確看到利潤的就是直播。所以大家看到VIPKID的增長還是很快的,很多做題庫的公司轉做直播,未來也會快速增長。精銳教育也做了一些布局,從溢米輔導,佳學慧到巨人網校,未來這個賽道是我們增長來源之一。
但是這個賽道最大的挑戰是什么?直播最多算是垂直電商,不可能是垂直平臺。因為直播本身沒有太高的技術壁壘。以前我們討論要不要投這些平臺,我說這些平臺都是過渡性產品,沒有必要投,5G一出來上下游都不在它掌控之中。所以VIPKID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噠噠,而是新東方好未來,沒有做是因為還沒有想清楚。
第三,中國教育風口。現在強調全民綜合素質的提升,中央也發了很多文件,這也是利國利民的,素質教育未來幾年會快速的發展。有可能奧數沒有了,但是家長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本來是送孩子參加奧數班,現在不參加奧數了可能會去學習舞蹈。讓孩子參加培訓班,鍛煉他的能力。
所以三大主要增長來源于區域的并購整合,中大型教育機構是主要增長來源之一。做在線教育一定要謹慎,5到7年之內你都不可能掙到錢,誰要掙錢就失去這個市場的份額。還有就是素質教育。三個要素里面有可能一個跟技術掛鉤,一定是用技術改變你的運營效率,但是不能唯技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