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育創投黃金賽道巨變。
上半年,教育企業上市潮、融資潮高歌猛進;下半年,上市公司股價集體暴跌、投融資總額縮水近40%。宏觀環境遇冷、政策趨緊、互聯網流量紅利結束……
歷經2018“冰火兩重天”的境遇之后,教育創投在2019年將何去何從?資本的錢將流向哪里?創業者應該做哪些準備?
拐點來臨是風險,拐點之后是機會。
教育的需求依舊堅挺,供給仍舊不足,人們對于更好的教育資源、教育方式的追求只增不減。萬億市場還在,中國學生和家長作為最龐大用戶的需求還在,資本的彈藥還在,2019年的教育創投,新一輪角逐即將開始。
2019年,已發布政策會逐步從過渡期進入執行期,正在落實中的政策也會繼續戒嚴,創業者第一個要轉變的思路是:先合規,再發展。發展決定著企業日后做大做強,但合規是企業的生死前提,這一年間曾被直接點名的一些線下教培機構、線上工具類產品,在營收上都實實在在遭遇了腰斬。
另一方面,傳統“教培”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在線教育的發展思路,不論是政策中對于“預付款最多收取3個月”的規定,還是資本市場接下來對于項目產品力的聚焦,二者都指向了一個核心——在線教育需要被納入到服務行業來進行考量,“一分錢一分貨”、好產品才買單。在失去預收學費這一教育行業的重要杠桿之后,教育創業者唯有將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才能被市場認可。
2019年,我們認為教育投資可以將目光聚焦在四個領域:啟蒙早幼教、素質教育、國際教育、職業教育。
1、啟蒙早幼教在2018年悄然升溫,凱叔講故事、寶寶完英語、嘰里呱啦、常青藤爸爸等先后獲大額融資,喜馬拉雅、得到、果殼、蜻蜓紛紛推出少兒內容產品,VIPKID、DaDa、猿輔導等也孵化了低齡教育項目。
“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的中國式家庭教育焦慮、消費升級帶來的學齡前教育觀念提升,這一賽道在明年將繼續爆發。
2、素質教育在2018上半年迎來了一波小高潮,下半年表現平平。“素質教育”本身并不是一個獨立賽道,我們對于素質教育的定義,不只是狹義概念下的“音體美”,而是“教育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應試輔導以外的全部教育需求”。
3、國際教育、尤其是在線國際教育培訓在今年下半年受到了一線VC和FA的密切關注,水下項目很多。
傳統的國際教育市場主要集中在留學,但從2018年下半年的投融資項目來看,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國內國際學校、海外中學/高校的在線學業輔導、留學前的科研背景提升、留學后生涯規劃方案及二次升學方案的項目,都有不錯的融資表現。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低齡留學的升溫、應試教育之外的創新教育新選擇;另一方面,海歸人才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也讓一份規劃好的漂亮CV顯得更加重要。
一線市場永遠是巨頭的博弈戰場,中小機構的突圍戰還有可能從哪里開始?很多投資人和創業者將目光轉向了下沉市場。
聚焦到需求端來看,三四五線城市優質師資供給不足和分配不平衡的問題積壓已久,高需求、弱供給的現狀亟需解決,而各類在線網課(一對一、小班、網校和雙師)成為緩解供給端稀缺的利器。在C端,下沉城市的一對一、小班和網校教育已經先行;而在B端,幼兒園、公立校和培訓機構正在以“雙師”模式切入。
當然,下沉市場的所謂“紅利”可能只是暫時的,有一天當巨頭完成了對一線流量的收割,依靠品牌溢價、差異化的價格優勢及體系化營銷策略進攻下沉市場,中小品牌即使提前扎根,也將面臨很大的挑戰。況且,像好未來、新東方、VIPKID這些教育巨頭,在戰略部署上已經提前入局下沉市場進行獲客,這一新市場的戰爭2019年會如何打,值得期待。
經歷了前幾年教育行業對AI的狂熱追捧,2019年,盲目的技術崇拜將回歸理性。
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打著AI標簽的項目,在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上也并沒有帶來實質性的進展,沒有“殺手級”的產品出現,資本和教育巨頭在AI方面動輒十億、幾十億的重金投入也沒有突破性的成果。另一方面,在線教育浪潮剛剛開始,還沒有足夠多的數據為AI的發展提供“燃料”。
行業開始意識到,教育現階段最根本的硬核還是“師資”和“內容”,技術只是工具,是幫助解決教育公平、提升學習體驗的手段。
正因為“教育+AI”能夠被更加理性的認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一塊屏幕”的價值。未來,AI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將通過兩條線展開:
一方面是通過“雙師課堂”去解決教育公平問題,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動和觸達。這一領域由于技術研發投入巨大,目前還是新東方、好未來等巨頭的戰場。
另一方面則是“AI授課”的浪潮。早在前兩年,好未來、猿輔導已經內部研發基于師生交互的錄播課,我們姑且稱之為“AI課”。AI課的上課場景看似是真人老師與學生進行在線直播互動,但這個老師其實是錄播制作好的,由于利用AI技術優化了交互,所以效果好的AI課,會讓學生以為是真人老師在與自己互動教學。今年年底,今日頭條孵化的“aiKID”、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的叮咚課堂,以及把老師形象用AI擬人化的熊貓加加等項目也紛紛浮出水面。
從實際體驗而言,這些產品在現階段還比較粗糙,但不可否認,AI對于教育的應用是一個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立竿見影,從長遠投資來說,“教育+AI”勢必對教育行業產生重塑和變革,至于時間節點,肯定不是今年,但也不會太過久遠。
互聯網流量紅利的結束給在線教育帶來了更大的獲客及盈利壓力,毫無疑問,今年的紅利渠道依舊集中在微信生態,微信小程序輕課、分銷裂變等營銷玩法,為教育企業帶來了更加高效的獲客方式。
我們認為在2019年,微信生態下的這波小程序、社群紅利將會繼續延續,但值得注意的風險點是,微信在規范分銷上的監管將會進一步戒嚴,微信渠道本身也會快速老化和透支,創業者需要尋找新的紅利渠道,比如今年教育公司紛紛試水的抖音短視頻新陣地。
但我們更想建議的是,渠道的紅利可以實現“花小錢辦大事”,但這種紅利期畢竟可遇而不可求,紅利期消失的時候,好的創業者不應該著急去找下一個紅利渠道,而是應該花精力做產品。畢竟,產品決定營銷決策。品質差的內容和產品帶來的一定是低續報率,那么,不論通過什么方式獲取來大量的用戶,最后的留存轉化都會很低。
對于教育公司來說,“續報率”是核心指標,穩定的高數值續報率,帶來的才是更精準的市場預算和更高的獲客轉化。這一切的前提,歸根結底,就是產品力。
文章最后,我們就2019年教育創投的觀察和趨勢,也采訪了部分教育投資人,不妨看看他們對2019教育創投的預判和建議,兼聽則明。
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甘建平:
2019年我們看好主流賽道的新模式,如K12、英語等,以及通過產品、技術、數據帶來更好學習效果和更高運營效率的項目;新興賽道如STEAM等,也將是持續關注的重點。
對于創業者我有兩點建議,一是教育效果仍然會是在線教育的核心競爭點,流量獲取的能力和轉化效率是維持生存的關鍵;二是密切關注現金流的健康度,不盲目求快。做時間的朋友,做強比做大更重要。
德同資本合伙人:
2019年,我們看好低幼和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公司。未來幾年,市場對語文和英語的需求會進一步上升,尤其英語會進一步下沉到三四線和低幼兒童,非應試素質教育占比上升,成本結構合理、可快速復制的項目會有較大發展空間。另一方面,我們看好B2B/2C模式,以降低獲客成本、提高區域密集度。C端可通過知識付費、數字教輔、在線培訓等方式變現,核心是有優質的C端內容和產品。
給創業者的建議是:練好內功保生存。
真格教育基金投資副總裁:
2019年我有三個判斷:1、在線英語小班課會迎來大爆發,模型更健康,增長也非常迅速;2、K12學科輔導的在線大班課模式快速增長,在學而思網校、作業幫和猿輔導的牽引下,出現百家爭鳴的跡象,而后將經歷一到兩年時間集中;3、大語文賽道包括閱讀產品、大語文課程、作文類產品會快速成長。
給創業者有三點建議:1、提前融資、開源節流、減員增效、降速保命,高度關注現金流;2、在確保實現第一條的情況下主動向監管合規方向靠攏,內容、收費、資質盡量規范;3、優化獲客,除買量之外要找到自己的流量蓄水池或者獨到的獲客方法。
高榕資本副總裁 :
2019我們關注教育領域真正的創新,在K12、素質教育、早幼教育、成人教育等領域,尋找通過先進技術以及互聯網應用所帶來的高效教育服務。我們認為,真正優秀的企業應該具備能夠給用戶和社會帶來持續社會價值的能力,商業模式是優質消費者體驗的自然產物。此外,高榕資本關注企業在產品、技術以及教研教學端的差異化競爭力,以及企業的創始人是否具備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多鯨資本創始合伙人:
對2019年的預判:1、教育綜合體下沉,隨著培訓機構整治及規范常態化、品牌及學生培訓意愿的集中化,社區教育中心、區域教育綜合體將會越來越多。2、學校及校園的信息化、教材教輔數字化,會出現一批數據分析及技術升級的教育企業及學校服務公司。圍繞騰訊智慧校園和釘釘教育生態也會出現一些創業機會。3、圍繞加強素質教育課程在校內比重和新高考改革,使升學結果多元化,會出現一批服務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