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連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曾圍繞教育主題在高考改革、大學生發展、家庭教育、教育公平等諸多方面不斷發聲。而今年,俞敏洪帶上兩會的提案共有兩個,分別是《關于保障貧困地區兒童課外閱讀消除城鄉閱讀鴻溝的建議》和《關于多部門統籌保障適齡殘障兒童平等享受義務教育的建議》。
我們先來看一下,連續三屆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曾在全國兩會期間圍繞教育,從家庭教育、教育信息化發展、教育公平、民辦教育等方面發聲,積極履職。
2017年
家庭教育發展提上日程
邁向科學、專業化
2017年,俞敏洪委員在《關于設立“家庭教育日”以及完善落實家庭教育政策的建議》的提案中提到,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投入,支持各類社會組織參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政府管理部門應對家庭教育指導者從業資質和認證培訓設立標準并進行統一管理,承認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合法地位。
“一塊屏幕”改變命運
互聯網手段促進教育資源均衡
2014年、2015年、2017年的全國兩會,俞敏洪在提交的提案中,都對教育信息化發展、現代技術促進教育資源均衡提出過建議。
從最初給學生“放光盤”用的固體介質,到現在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三通兩平臺”的實現,再到《“一塊屏幕”改變命運》,可以看到,國家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斷推進。
2016年和2018年,教育部先后印發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和《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對教育信息化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組織編制了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范,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企業投資建設、學校持續使用”機制。
作為民辦教育從業者,俞敏洪的提案少不了對民辦教育行業的關切。從2008年開始,就建議國家支持民辦教育。
2015年兩會,俞敏洪提交了《關于盡快落實和提高民辦高校教師待遇的建議》提案,關注了民辦高校教師對推動民辦教育所做發展,與現實待遇地位不相匹配的尷尬處境。
他建議,落實民辦高校教師待遇,讓民辦高校教師在資格認定、職稱評審、進修培訓、課題申請、評先選優、國際交流等方面與公辦學校教師享受同等待遇。
2016年,《國務院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發,探索建立民辦學校教師在資格認定、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評優表彰等方面與公辦學校教師享有同等權利。
2018年接連兩份政策文件也讓民辦教育教師看到希望。1月,《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強調,依法保障和落實民辦學校教師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科研立項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權利。而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中明確,民辦學校的教師與公辦學校的教師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鄉村教育發展、
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
2018年的兩會,“冰花男孩”遭遇的撤點并校后“上學遠、上學難”問題被俞敏洪寫進了《關于促進和保障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的建議》的提案中,他在提案中提出,加大對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經費支持,建立相關制度實現當地城鎮中心校與鄉村教學點共享優秀教師資源,給老師更好的待遇,用直播、雙師課堂等互聯網技術課堂彌補優秀師資缺乏難題。
2018年兩會,俞敏洪建議,進一步改革義務教育經費支付方式,建立全國統一的以流入地省級政府為主的義務教育財政供給體制。他還指出,推動各地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明確居住證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文匯報采訪俞敏洪:
對培訓機構的大力整頓時,
是好事
身在教育行業,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關注的話題不離老本行,他將目光聚焦于城鄉兒童閱讀鴻溝的問題。
俞敏洪表示,去年自己到了陜西、甘肅的一些農村小學調研,發現很多偏遠地區的學校教學樓等基礎設施已經很完善,也有國家配置的信息系統,但幾乎沒有書籍。
這反映出一個問題:中西部貧困地區的鄉村兒童閱讀資源整體匱乏,實際課外閱讀數量、時間和頻次遠遠低于城市兒童。
“城市孩子從小學到初中每年平均閱讀的書大約是15到25本,農村孩子只有3到5本,如果孩子讀書少,他們對世界的了解就會欠缺,知識能力會下降,農村和城市孩子的差距會迅速拉開?!庇崦艉楸磉_了自己的擔憂,“現在我國大力推動素質教育改革、創新教育改革,往往這些改革受惠的都是城市孩子,這固然是好事,但也無意中客觀加大了城市孩子與農村孩子之間的發展距離?!?/span>
俞敏洪還關注到,由于中西部貧困鄉村留守兒童比例較高,大部分家長在兒童課外閱讀中缺席,“孤讀”現象普遍。調查顯示89.9%受訪兒童父母平時基本不讀書或只是偶爾讀書,并未養成讀書習慣,無法陪伴和引導子女閱讀。
根據2017年發布的《中國城鄉少年閱讀現狀白皮書》,有一半的鄉村少年兒童一年的閱讀量不足4本,而城市的這一數據為16本。在閱讀頻次方面,與城市兒童幾乎每天都讀課外書的情況相比,貧困地區鄉村兒童每周閱讀次數低于4次的占比達到72.8%。
針對上述問題,俞敏洪提了四個建議:
一是,國家應設立專項經費支持,在貧困地區建設鄉村學校圖書館(室),確保每所學校至少有一個可供學生閱讀課外書的場所,盡可能豐富適合兒童閱讀的圖書品類,保證一定的生均圖書數量。
二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在鄉村學校設立電子圖書館(室),購買和更新適合兒童閱讀的各類數字圖書和數字閱讀器。
三是,在貧困鄉村地區開設課外閱讀課程,由專門的閱讀指導教師,指導兒童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從小培養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品位,養成閱讀的習慣,提升閱讀的能力。
四是,政府與民間公益慈善機構聯手,根據教育部推薦的《中小學生分級閱讀指導目錄》、《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采購圖書,捐贈給貧困地區的鄉村兒童或其家庭,讓孩子們在家里也能閱讀豐富多彩的課外圖書。
“我認為在教育改革過程中,要優先考慮到農村教育,包括農村孩子受教育機會、農村教育師資水平的提高。我們過去對農村教育的關注更多是硬件。當下即使中國最偏僻的農村小學,校舍、信息系統等硬件設施也基本是到位的,而師資水平等軟件卻不到位?!庇崦艉榻ㄗh,希望能利用一些社會培訓機構去為農村教育服務。
俞敏洪告訴記者,去年自己通過遠程教育的方式給農村孩子上了幾次課,每次課都有10萬學生聽,這種方式除了網絡流量成本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成本。
“通過這種遠程教育,可以引導更多民間優質資源流向農村教育,這要比‘一把抓’的減負素質教育改革、創新教育改革,能夠更多地給農村孩子帶來實惠,也對中國農村教育均衡發展帶來更多改變。”
在談到過去一年教育部門對培訓機構的大力整頓時,俞敏洪表示,整頓是好事。
整頓后可以讓更優質的培訓機構為農村和邊遠地區的孩子們服務,讓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往農村地區傾斜,這樣對社會均衡發展會更有意義。